如今,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而这种重视却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演变成了“焦虑、内卷”,甚至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感到“迷幻”的操作。

因此,为了将教育事业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双减政策”应声落地。虽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本裹挟教育的情况的确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其他现象。

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学生补课遇难题

通过“双减政策”的相关规定我们不难发现,政策的矛头直指教授学科内容的校外培训机构,希望通过对学科补习的限制,减少学生和家长的补课压力,进一步实现教育的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学生和家长们真的享受到“双减政策”带来的福利了吗?比较令人费解却又可以理解的现象是:学生和家长仍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寻找补课机会。

以往学生在培训机构上的是大班课,虽然收费不低,但却比一对一教学要便宜很多,如今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开学科类的课程,学生只能在校内有学习学科内容的机会,但对于很多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足以让他们的成绩有飞速的提高。

所以,即使政策不允许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学科内容的补课,市场的需求仍没有消减,于是出现了新的“补课现象”。

住家教师月薪一万三元?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补习班的“贵价替代品”

众所周知,教育有地区间的差异,无论是在教育资源还是教育观念方面,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教育发展状况都在一流的水平。

所以这些地区的学生和家长们在面对“双减政策”时,对于补课的需求仍然旺盛,于是分地区出现了补习班的“贵价替代品”。

有部分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家庭,就直接网上招聘起了住家教师,并明确表示工作内容是为孩子进行一对一、一对二的学习辅导,另外还会涉及到“保姆”的工作内容,照顾孩子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工作虽然辛苦,但给出的薪资也十分具有吸引力,有的薪资可以给到每月一万三左右,更有些家庭开出了30万的年薪。

但看到这样的招聘启事,不少家长都表示:现在为了教育孩子也太难了,这不就是补习班的另外一种形式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双减政策”岂不是又变成了“形式主义”?

家长请“住家教师”、“拼家教”的做法,还是源于一颗焦虑的心

为什么家长们愿意花大价钱去为孩子请家教呢?难道孩子的未来一定是依靠“补习”才能发展得更好吗?想必家长也知道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其实孩子未来的成长,更多依靠的是他们自身的努力与实力,家长们只是起到一个铺垫和引导作用。

但孩子在学生阶段,学习成绩可以决定孩子能上什么样的高中,是否能就读于名牌大学,进而在步入社会后是否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家长们一刻都不敢松懈。

事实上,很多家长们的焦虑从孩子读幼儿园就开始了,伴随着孩子考入大学,为孩子学习的担忧未曾停止过,所以即使政策不允许学科类补习班的开展,家长们仍是想尽办法让孩子继续补习,但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

这类方式真的可行吗?

从以下两种角度看,这种招聘私人家教的方式并不可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减轻学生课业压力,也减轻家庭为课外培训机构付高昂费用的经济压力,如果在校外培训机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仍开展家教,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学生的压力并不会减轻。

从另一角度来看,招聘的家教没有严格、统一的审核标准,教师水平会参差不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可能会引发很多纠纷,扰乱教育环境,这都会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

★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而言:

另一方面,也是很多家长额外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家教费用实在太贵了。

即使很多家庭能够顶住压力给孩子请几个月的家教,也无法承担长期的家教费用,所以此种教育方式不具备持续性。

而且只有家境优渥的家庭才能让孩子享受到家教服务,让教育成了“奢侈品”,也不利于教育的公平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对于家教会进行严格限制的原因。

总结:

家庭确实能够影响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普通家庭的孩子仍然可以依靠自己发展得很好。

学生和家长在追求分数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性,补习班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相反养成对学习的正确观念,才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事情。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家教这种“补习班的贵价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