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敌当前,是联手抗日,还是继续内战?

蒋介石没有给出的答案,被张学良等爱国将领给出了,不过,强扭的瓜不甜,即使是在抗战年间,还有很多死硬分子将内战思维贯彻到底,日本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还想着去消耗红军的力量。

然而,人的思想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死硬将领,在经过了一些事以后,还是选择了弃暗投明。

例如,曾经当八路军即将被包围时,一队骑兵赶来援救,而来者竟然是昨日的仇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年间,延安并不太平

在战略相持阶段,原本是立足根基,大搞发展的好机会,可延安当时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国民党和日军都对延安实行了封锁战略,还动不动就找茬,在那个阶段,延安还是凭借着“自给自足”的战略才维持了基本生活。

可是,在国共枪口一致对外的大背景下,共产党并不愿意因为这些事情和国民党产生间隙,破坏了保卫民族的大业,因此,对于一些小摩擦,延安方面还是保持着大度。

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杨得志整编除了冀鲁豫支队,并且开往鲁西南地区,准备开辟西南抗日根据地。

日军和日伪军本来就经常在这一片“扫荡”,这给杨得志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更可气的是,当地的国民党反动派力量也十分顽强,他们经常在背地里说八路军的坏话,弄得当时人心惶惶,分不清八路军到底是好是坏。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挑拨离间,杨得志顶着巨大的压力在此处做思想动员工作,并且积极支持广大开明人士的支持,不过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地的土豪劣绅的势力早已在此处根深蒂固。

为了能让百姓们尽快认识到八路军的真实面貌,杨得志决定主动出击,主动去找日军和伪军,削一削他们的锐气,这样才是最好的宣传,还能争取到不少的中立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西南地区有一处重镇名为定陶县,县长为国民党反动派姚崇礼

他在此前两年,打鬼子不积极,搞破坏反而是个行家,特别是冀鲁豫支队来了以后,他没事就要骚扰一下支队,支队一忍再忍,还多次出面与其交涉,他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可背地里老是做一些小动作。

到了1936年6月,矛盾彻底激化,他随便找了几个理由,杀害了几位无辜的八路军干部。

杨得志当然知道姚崇礼此举为何,不过就是担心八路军在此处发展起来,日后“属于”他的地盘会不保;另外就是想要讨蒋介石欢心,用这样的举动吸引注意力。

而且,他这样折腾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骑兵队队长张明堂是他的兄弟,两人都是草莽,义气大过天,这位张姓队长能征善战,这更给了姚崇礼无尽的勇气。

杨得志当然不是好惹的,经过这么几次折腾,他早已按捺不住内心中的怒火,想将这帮人一网打尽,因此,在最后一次交涉无果后,杨得志决定攻打定陶县,看看这个张明堂到底有什么本事。

在冀鲁豫支队战士们攻城的时候,张明堂的骑兵大队立马冲了过来,想将八路军全部赶出城门附近,冀鲁豫支队一连长张世魁意识到顽军来了,立即要求部队登上城楼,去占据有利位置,准备反击。

张世魁

骑兵赶到,张世魁一声令下,骑兵死伤一片。

不过他们都是重江湖义气的汉子,这样损兵折将肯定不行,因此,他们立即加速了冲刺过程。

可是张世魁也没想到这帮人竟然真的敢打敢冲,渐渐地,支队的战士们有点支撑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钧一发之际,援军赶到,端起机枪就扫,骑兵跑得再快也没子弹快,很快,骑兵败下阵来。

结局非常明了,如果再这么打下去,张明堂恐怕要全军覆没。

他气得牙痒痒,声称要和八路军不共戴天。

这次战斗结束后,冀鲁豫支队的战士们赶来打扫战场,还缴获了200多匹战马,算是打了一场小胜仗。

昨日敌人,今日兄弟

定陶县就这么解放了,杨得志知道,姚崇礼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不过眼下的主要任务是抗日,来鲁西南地区的目的也是建立抗日根据地,跟这群反动派土匪恶霸纠缠,永远没个完,他们就算是丢了城池,也会上山当土匪。

杨得志并不担心支队受威胁,他担心的是矛盾继续扩大,这样也不利于国共合作。

冀鲁豫支队现在也没空去处理那些顽固分子,他们在定陶县解放后的第二天便召开了一场干部会议,商量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可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前沿哨所的侦查员马上跑了进来,最开始,大家还以为姚崇礼的人又来了,可没想到,这次来的竟然是日军。

这次日军的规模远比“扫荡”要夸张,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乘坐着汽车,路上到处都是灰尘,他们已经在曹县北部和警戒队伍打了起来,前线估计快要支撑不住了。

其实,这就是加强版的“扫荡”。

日军也知道八路军来到了这边,他们为了迅速切断各个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决定先下手为强,所以每次“扫荡”都会出动上千人的兵力。

这次,敌人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支队的兵力已经放在了曹县以北、定陶以南的地方,在解放定陶县的时候,杨得志都没有抽回兵力,现在前线交了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他们肯定是要后撤的。

眼看定陶县是保不住了,部队需要迅速向西南方向撤退。

日军也不傻,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曹县,而是定陶,他们知道冀鲁豫支队的指挥所就在这附近,这也正是此行的目的。

日寇也并未在曹县以北恋战,开了几枪之后便直直奔赴定陶。

杨得志带领着战士们早已撤离,当日军赶到现场的时候,只剩下了一些后勤部门,他们也化装为当地农民,焦灼地向外赶,日军也以为这些出城的都是当地农民,双方就这么擦肩而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扑了空,恼羞成怒,竟然拿着当地百姓出气。

在接连残害了不少群众后,他们突然意识到,按照过去的经验,老百姓逃难的时候一般也不知道往哪里跑,他们就会跟随着部队的方向跑,如果去追刚刚那批百姓,或许能找到冀鲁豫支队。

杨得志也早都料到日军会追上来,便在牛王寺设伏。

当日军的汽车风尘仆仆赶来,一片手榴弹从道路两旁飞来,日军发现中了计,立刻以汽车作为掩体还击。

八路军这边满打满算有两个连的兵力,可是这几天一直都是持续作战,特别是前一天刚刚解放了定陶,大家还没来得及怎么休息就碰上了日军,精神都非常疲惫。

日军这边人不算太多,可他们是吃饱喝足了来打仗,而且武器装备比八路军强太多,因此一时间也难分胜负。

双方你来我往,打了快两个小时,弹药都要耗尽了。

这个时候,大家听到了一阵马蹄的声音,连长张世魁马上让人去打探情况,得到的回复竟然是:看样子,好像是昨天那伙国民党。

张世魁听到以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昨天那个张明堂才说了和八路军不共戴天,现在正是焦灼的时候,如果张明堂的骑兵大队是来报仇的,那么这两个连就完蛋了。

为了做好万全的准备,张世魁决定立即调整队伍,去占据有利队形,同时应付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

战士们将子弹压满,手榴弹也别在腰间,大家都做好了殊死搏斗的准备。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日军的背后竟然阵脚大乱。

张世魁也清楚地看到,有几辆日军的汽车竟然在交战中燃起了熊熊大火,他知道,原来张明堂是来打日本鬼子的。

这一下让战士们的斗志被点燃了,大家从正面开始冲杀,日军双拳难敌四掌,顾头不顾腚,压根不知道先防守哪一边。

这一伙敌人迅速被消灭了,日军的增援部队没过多久便也赶到,双方没有继续恋战,分头撤离了现场。

张明堂对张世魁说:“要不是日本鬼子杀了这么多中国人,还要留着你打鬼子,不然连你们一起收拾了!”

随后,便是相视一笑。

其实,张世魁不知道的是,张明堂此时前来,是他自己的意思,并没有给姚崇礼说过。

当初故意挑起矛盾的是姚崇礼,张明堂顶多算是个不分青红皂白的兄弟,不过,一介武夫出身的张明堂虽然脑子不好用,可他也对姚崇礼和日军眉来眼去的做法越来越不满意。

但不管如何,前一天的惨败让张明堂损失了不少弟兄,他内心中的怒火被点燃,想要和八路军鱼死网破。

于是等再次到达定陶准备报仇之时,却才从乡亲们的口中得知了日军来过了,还杀害了不少百姓。

国仇家恨当前,张明堂非常清楚,自己的个人恩怨不值一提,日寇犯我中华,必然人人当诛之,于是,他快马加鞭,追着日寇就来了。

牛王寺伏击战,双方共计击毙了七十多个日本鬼子,还烧毁了六辆汽车。

张明堂经过这一战,也在附近出了名,他明白了,以前自己只是仗势欺人,而现在才是真正挺起腰板做中国人。

后来,他也和姚崇礼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还以自己的骑兵大队为基础,建立起了一支活跃在鲁西南的抗日游击队,不幸的是,在1940年,他在菏泽不幸被当地土顽杀害,没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张明堂不记前仇,及时调转枪口,也是流传在当地的一段佳话。

而张世魁后来在对日军的反“扫荡”战斗中,不幸被子弹穿过了头颅,经过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后来,他于解放战争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书写了传奇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人活到了2021年5月13日,享年102岁。

杨得志后来在军中的地位更高,于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为何八路军能快速建立起根据地,并且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战士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大家的注视下的,而且,从红军开始,部队便有“以德服人”的优良传统,这也正是张明堂会调转枪口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