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好,不少野生动植物种群都在不断地壮大,一些物种已经消失近百年,现在大规模地出现的奇迹,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我国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的4名专家,在海宁开展野生植物调查,在一处田间发现一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

据了解,水蕨的高度达到30厘米,叶子嫩绿色,长势非常地旺实,根据专家的推测,发现的水蕨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长成。

并且,该团队还在农田的另外两处发现两株水蕨,均为零星分布。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这种草,农村到处都是。

水蕨到底是什么?

水蕨对于很多80后而言应该都比较熟悉,在民间被称之为龙须菜或者龙牙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嫩叶可以当蔬菜,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三角地区、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蕨主要生长在生池沼、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有时候漂浮在深水面上,有种莲花地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

水蕨植株主要呈现为绿色,多汁柔软,由于生长在水湿润环境的差异,其植株的大小差异都比较大,高度可以达到70厘米。

水蕨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非常地高,温度直接影响了水蕨的生长,据了解,水蕨在低温低于10℃的时候,就可以影响其生长,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是18~27℃。

水蕨属于喜阴植物,一般都生存在阴凉的环境下,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土壤的酸碱度偏酸性土壤。近些年,水蕨物种却非常难发现其踪影。

水蕨的食用价值,含有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脂肪、粗纤维、铁、维生素,各种氨基酸,是一种嫩滑营养的特色蔬菜。

水蕨药用价值更突出,具有明目,镇咳化痰等功效,还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外伤、散瘀拔毒等功效,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水蕨的数量越来越少了?专家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水蕨属于一种蕨菜,属于孢子植物,与苔藓类植物一样,采用孤岛的繁殖方式,这种繁殖方式直接限制了种群的规模。

第二、水蕨对环境的要求高,主要是水质要求,近些年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水资源被污染,导致水蕨的生长环境被破坏。

目前,水蕨已经属易危类物种,在《中国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中,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水蕨首次出现在海宁有何意义?

水蕨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实际上还是非常高,其中包含水质、土壤、温度等等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并且水蕨的繁殖非常地古老。

水蕨的出现,证明本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地好,水质非常好且偏酸性,土壤和温度都是非常适宜水蕨生长。

水蕨的首次出现,表明本地生物种类更加地丰富,同时也为本地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

水蕨物种应该如何保护呢?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物种水蕨,很多人对该物种的认识就是一种水草,或者就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对物种的保护级别并不了解,更谈不上保护野生物种了。

面对该问题,首先,我们要做好物种科普,让更多人了解该物种,学习对保护物种的识别和查询,及时上报给相关的机关,由专业部门对其进行保护,引起当地居民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其次就是,降低水质污染,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对土壤的污染,不仅可以保护野生保护植物,同时也可以保护人类生命的源泉。

对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加强监管,避免过量超标排放,对大气、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湿地保护好,把水资源保护好,让湿地永远不断地繁衍滋润生命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