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做了一辈子的生意,赶了一生的乡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守在摊位旁。图/笨笨的布谷鸟

从我上学的时候起,父亲便赶着马车去赶集,做些小生意来维持我们几兄妹上学。从贵州松桃牛郎、盘信、大兴倒些山货,再到湘西凤凰阿拉、怀化麻阳去卖。当然,更多是卖自家生产的米粉。

▲乡村赶集的热闹场面。图/笨笨的布谷鸟

在改革开放刚起步时,人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还比较落后。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我最期望的事就是跟着父亲去赶乡集,这样既可以坐上马车,又可以简单地缓解下馋嘴,买根冰棒,吃上一碗猪脚粉,抑或哭哭啼啼地嚷嚷要父亲买些鞭炮或者玩具,来满足一下我的童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集市上吃小吃。图/笨笨的布谷鸟

在集市上,最辛苦的还数摆摊的。他们出摊要比谁更早,收摊要比谁更晚。而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早上出摊时,要赶在乡亲们来到集市之前把摊位上的东西摆放整齐陈列好。特别是农忙季节或者每逢过年,有时忙的早饭都顾不上吃。

▲卖衣服的摊位。图/笨笨的布谷鸟

看守摊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有人会趁摊位上挤满了顾客拿走东西,有人会趁着不注意会使用假币蒙蔽过关,而扒手也会趁这个时候向乡亲们伸手偷钱偷物。往往在人多的时候,父亲就会拿起他那摊位上的菜刀猛敲几下叫道:“乡亲们,快来买,快来看,又锋利又便宜的菜刀,不锋利不要钱……”以提醒那些拥挤在父亲摊位上的乡亲们。

▲集市里的摊位。图/笨笨的布谷鸟

等到了下午两三点多钟的时候,父亲才会慢慢地闲下来,他便叫上旁边的摊主帮忙照看一下,就出去买些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顺便吃了午饭。大约到了四点多时收摊。收摊后,父亲饶有兴致地跟其他生意人聊天,或者下盘象棋,等其他摊主收摊时一起坐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肉摊位。图/笨笨的布谷鸟

他们没有节假日,在集市上的时光就是他们放松自己的快乐时间。

集市上往往摩肩接踵,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乡集上,集市上的货物琳琅满目。乡亲们的谈话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商贩们的叫卖声,收干货的吆喝声,汇成了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曲。

▲小背篓。图/笨笨的布谷鸟

除了像父亲那样有固定的摊位之外,集市上还有许多别样的风景。

有蹲守在集市各个路口的商贩们,他们等着农村人卖出东西,从中赚取差价,偶尔也会短斤少两。

▲售卖鸭苗的商贩。图/笨笨的布谷鸟

也有一群不忠实的鬼人,其中有小偷,趁着拥挤或在热闹喧哗的地方下手;有用假币的人,他们趁着摊主忙碌着或向老实憨厚没见过世面的乡亲们下手,稍有不慎假币就会流通到自己的手上;还有在大街上叫嚷卖狗皮膏药的江湖人,嘴巴便是他们最厉害的武器,能把稻草说成金条,往往就是赶一场换一个地方。

▲老人在挑选布匹。图/笨笨的布谷鸟

集市上的买卖,最让人放心的还是那些有门市和固定摊位的生意人,以及那些卖百货和靠手艺吃饭的商贩们,他们用诚信和劳动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卖日常生活用品的摊位。图/笨笨的布谷鸟

还一道风景,就是为集市服务的工商税务人员和清洁工,有他们的存在和努力,集市才会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如今的乡村集市抹去了许多原有的符号,原来的记忆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那时赶集,有马车、拖拉机、自行车,更多的是步行,如今大多数是开车来的。

▲父亲在摊位上忙碌。图/笨笨的布谷鸟

集市上依旧繁华,大家从早上天亮赶到太阳下山。从贵州赶马商贩收着米糠玉米,他们分散在各村入市的必经之路;提前一天来做买卖的重庆人,嘴巴里一口一口的川腔;从麻阳来的商贩,他们大多数收干货,牲畜家禽……

▲赶集一瞥。图/笨笨的布谷鸟

赶集的主要群体是邻村近乡的父老乡亲,他们拿着各家自产的农副产品,在马路上的某一个角落一蹲,成了一个简易的摊位,希望把带来的东西尽快卖出去,以换取生活上的必需物品。卖豆腐的从街头吆喝到街尾,年轻情侣来回从街头走到街尾......每一个场面都在演绎平凡而真实的乡村生活。

▲选购蔬菜。图/笨笨的布谷鸟

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农村淘宝、快递服务站、微信红包、支付宝等成为了如今乡村赶集时的主流交易方式,就连摆摊卖菜的大爷大娘的脖子上也挂起了二维码,更多的是扫码支付的靓丽风景。

乡村赶集,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永恒记忆。

来源丨红网论坛网友@笨笨的布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