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吃糖≠没有蛀牙

来源 | 亲宝宝育儿(ID:qbaobao6)

文 | 亲宝宝

上周末,朋友出差,就把4岁的儿子圆圆放在我家照顾,晚上吃饭的时候,小家伙突然趴在桌子上捂着脸说:“牙疼,牙疼,阿姨,我的牙疼。”

说完,孩子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双脚还不停地踢来踢去。慌得我赶紧带他去医院,医生检查的时候,我才仔细看了看圆圆的一口小牙。

20颗乳牙基本上每颗牙都有小洞洞,有些都是深褐色转黑色了,左边的大牙几乎蛀了半颗。

因为疼痛,孩子一直哭,加上坏掉的牙齿有些多,折腾到九点多,补了几个严重的牙齿,开一些止疼药,我们就回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我打电话和朋友说了这件事,她说孩子3岁的时候,有些牙齿就蛀了,但孩子没喊过疼,也不影响吃东西,平时也几乎不吃糖果,每天都有好好刷牙,想着就等换牙好了,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相信很多人都和圆圆妈妈一样,潜意识觉得“吃糖=长蛀牙”,还经常把“少吃点糖,不然小心牙齿被虫子吃掉”这句话挂在嘴边。

肯定有不少妈妈会纳闷,虽然自己从来都不给孩子吃糖,可为什么孩子还是没能逃过长蛀牙的命运呢?

这其实是因为大家普遍对蛀牙形成的原因存在认知误区,吃糖确实有可能会造成蛀牙,但不吃糖≠没有蛀牙。

导致孩子蛀牙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一颗蛀牙是怎么产生的?

每个人的口腔中都有很多细菌,其中有一部分细菌叫做“致龋菌”,它们最爱的食物就是“糖”,在把“糖”吃掉消化后,就会产生酸性物质。

可不要小瞧这些酸性物质,它们具有极强的破坏力,慢慢腐蚀牙齿,牙齿虽然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但是也经不住这些敌对分子日复一日的破坏,于是就负伤变成了一颗蛀牙。

从蛀牙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蛀牙的产生需要4个因素:牙齿、含糖食物的残渣、致龋菌和较长的时间作用,简单理解就是:蛀牙=牙齿+食物+细菌+时间。这是目前口腔医学界公认的蛀牙产生的四大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我们就来逐一分析这4个因素,如果孩子已经有蛀牙了,我们可以对应看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孩子没有蛀牙,我们可以提前对照预防。

1、食物

“吃糖容易长蛀牙”,这像常识一样的知识我们都知道,而且《预防口腔医学》中明确提到:摄入的糖越多,长蛀牙的几率就越大。

我们大部分人理解的这个糖可能就是一些含有蔗糖的“甜味糖果”,这类糖果致龋性最强。

但是除了这些糖果,还有一些我们常吃的食物也含有糖,像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等糖也会导致蛀牙,只是相对来说致龋性没那么强,比如:

我们常吃的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食物,如米饭、面条、红薯等,在口腔中会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水果蔬菜里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荔枝、葡萄、西瓜等甜味的水果里含糖量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像西红柿、黄瓜等看上去小清新的蔬菜也含有糖;

孩子喝的母乳或者牛奶里含有乳糖,它是奶类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

我们上面说的都是天然食物,还有一类精细加工的食物,比如饼干、蛋糕、面包等,里面既有糖分,又有淀粉,而且黏在牙齿上,不容易被清洁掉,危害更大。

所以说,不要以为不给孩子吃“糖果”就万事大吉了,吃了其他食物没有做好口腔清洁,同样也有可能患上蛀牙。

2、时间

说完食物与蛀牙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与食物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时间”。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蛀牙的形成也是同样道理,一颗蛀牙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大人形成蛀牙需要1.5~2年,小朋友可能半年就会形成。

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食物残渣在口腔里停留时间越长,细菌产生的酸越多,酸对牙齿的作用时间也越长,牙齿遭破坏的程度也越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至少要刷两次牙的原因,定时刷牙能有效缩短细菌产生的酸对牙齿的作用时间。

这里再讲个有趣的知识,吃糖的频率也会影响蛀牙的产生——吃糖的频率越高,越容易长蛀牙。

荷兰一托儿所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发现,每天吃糖4~5次的孩子比每天吃糖1~3次的孩子,患蛀牙的概率要高4.7倍。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你有5颗糖,你分五次给孩子吃完,比一次性让他吃完更容易长蛀牙!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正餐之外经常频繁吃又甜又黏的点心、零食等,又长时间不注意清洁牙齿,蛀牙就更容易找上门了。

3、细菌

每个人口腔中的菌群是有差异的,细菌种类、数量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口腔中致龋菌的比例要更高些,牙齿对致龋菌也更敏感些,即使不吃糖、每天刷牙,也容易长蛀牙。

需要注意的是,致龋菌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如果爸爸妈妈有蛀牙,那孩子患蛀牙的危险系数就会更高。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误以为蛀牙是会遗传的,其实只是共同的生活环境让致龋菌更容易传播给孩子,所以如果家里大人有蛀牙的,注意不要和孩子共用餐具、不要嘴对嘴亲吻、用嘴喂饭等。

口腔里的细菌种类、孩子对致龋菌的敏感性,这些基本上都是很难改变的,我们也不可能把口腔里的致龋菌全消灭完。

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让致龋菌减少一些,小股敌军的破坏力总是比大部队要小一些。刷牙、漱口、用牙线等手段都能有效减少致龋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牙齿

最后,我们再说说蛀牙的载体——“牙齿”这个因素。

每个人的牙齿健康程度不一样,很好理解,就像有的人身体强壮就不容易生病,而有的人抵抗力差,就比较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孩子的乳牙因为牙釉质薄、矿化程度低、抗酸力弱等原因,更容易长蛀牙,所以我们需要更仔细地呵护他们的牙齿。

还有一些孩子的牙齿先天就发育不良,比如牙釉质不全,也更容易长蛀牙。可以定期去看牙医,让牙医判断孩子的牙齿是否有问题。

吃糖,是有讲究的

虽然导致蛀牙的罪魁祸首不是糖,但是糖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吃,要注意:少甜黏、低频率。

少甜黏的意思是,少给孩子吃糖分高、吃着又粘牙的食物,比如软糖、巧克力这些糖类,麻糍、汤圆等糯米类,还有蛋糕、饼干、蜜饯等精细加工的甜食。

除了甜黏食物,我们前面提到的含有大量淀粉的食物也要注意一下。

所以啊,给孩子吃完淀粉类食物后,最好及时漱口或刷牙。

平时可以给孩子多吃低糖的粗纤维食物,比如芹菜、黄瓜等蔬菜,牛肉、鱼等肉类,猕猴桃、苹果等水果,花生、腰果等坚果。

一方面这些食物含糖量低,分解过程中不产生糖或者产生较少的糖。

另一方面丰富的粗纤维会摩擦牙齿表面,有助于清洁牙齿。

至于低频率,就是前面说的时间问题。

糖在嘴里停留时间越长,细菌产生的酸越多,酸对牙齿的作用时间也越长,牙齿遭破坏的程度也越深。

“吃糖=蛀牙”的观念真的需要换换了,糖并不是导致蛀牙的唯一“凶手”。

虽然“牙齿”和“细菌”两个因素我们很难人为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孩子的食物结构,少吃甜黏的食物,加上及时清洁口腔来帮助孩子保护牙齿。定期检查、做好牙齿防护。

引发孩子蛀牙的原因有很多,糖果可不是唯一的凶手,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都对牙齿产生影响。

所以呀,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刷牙习惯和饮食习惯,毕竟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你家孩子的牙齿情况怎么样?留言区分享一下~

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亲宝宝育儿”,ID: qbaobao6,分享最新鲜的权威育儿知识 、婚姻家庭感悟,科学育儿路上,陪千万父母一起成长。

本文来源:亲宝宝育儿

本文作者:亲宝宝

责任编辑:CiCi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