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桂林民师地址在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10号,这是所有桂林民师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但是“建干路”为什么叫“建干”?这里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很多人就不一定知道了。作为在建干路10号读过三年、四年书的同学校友或者一直住在校园里的教师职工们,应该有必要知道这条路的前世今生。

综合各种网络信息,现将建干路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据《桂林市城区标准地名录》中记录,建干路分为南北两段。建干路属于七星区主干道,南起六合路西段,北至东二环,南北走向。其中,建干路南段南起六合路西段,北至环城北二路屏风路口,这条路是碎石基础结构,沥青路面。建干路北段南起环城北二路屏风路口,北至东二环路,片石基础结构。建干路始建于1939年,因在原来路北端天圣山麓开办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始称建干路。1956年在此路南段东侧创建桂林冶金地质学校,仍沿用建干路之名,但仅以六合路到屏风山西麓称为建干路。建干路曾经改过名,后来在1978年复名建干路,2009年以六合路到屏风路口称建干路。

■解放前,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为建设广西、治理广西网罗精英人才,成立广西建设同乡研究会组织。专门注重研究广西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建干路便是因路北天圣山麓开办的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而得名。而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的教育长则是中共地下党员杨东莼(广西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在办校过程中,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抗战初期这里都很荒凉,依稀只有一些村落,成为大后方后,只有靠近六合路(即七星公园后门)那边有些文人租房子住,抗战末期,道路房屋损失严重,嵩草丛生,形同荒野,一直到光复后才陆续有人在此建房居住。

■延伸一点,关于杨东莼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的来龙去脉,秦柳方和熊林分别撰写文章回忆记录此事,其中秦柳方曾担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教导处主任,与杨东莼有频繁的工作交集。

■秦柳方撰文《杨东莼在广西地方建设干校》,发表于《学术论坛》(1983年1月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熊林撰文《杨东莼与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发表于《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12月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干路与叶挺将军的渊源(《桂林晚报》2015.1.29)

建干路南起六合路西段,往北穿过环城北二路。建干路始建于1939年,在路北端天圣山开办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始称建干路。1966年,9月建干路更名抗美路,1978年复命名建干路。

在市区大大小小的道路中,建干路不算长,名气也一般,不过它却与叶挺将军有一段渊源。

1943年2月,叶挺被押至重庆后,劝降不成,规劝无效,从重庆歌乐山交给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看押,被软禁在恩施。后由于陈诚要去上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在叶挺的要求下他被押来桂林,被软禁的地点就是在建干路南段。被软禁在桂林时,叶挺将军在建干路住的是竹篱批灰浆的土洋房。他的一家,与岳母、大姨两家,共同在建干路上生活。此时,叶挺的夫人已生下阿九,家里人口众多,生活非常困难,期间夫人不断变卖衣物,以换取生活费用。

后来,建干路上日渐新迁来了一批批党政高官,叶挺将军感到很不方便。便在地下党的安排、帮助下,寻找到新的地方进行了搬迁。

时光如梭,7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建干路虽然距离市中心距离不远,但是维持着一种低调的感觉。建干路道路两边,还可见一些高大的泡桐树、老旧的单位房,房前树下常见一些老街坊围聚在一起下棋、扯板路,徜徉建干路上,依稀还能找到一些过去岁月的影子。

(文进综合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