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10月20日,电视动画《海贼王》于日本富士电视台首播,获得当年新片收视冠军。

这部改编自尾田荣一郎创作的同名长篇少年漫画的热血动画激起无数人对梦想和自由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瓣评分9.5,好评率82.3%

“我是路飞!将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这句有点“中二”的宣言,让主人公路飞开始了以成为海贼王为目标的旅程。

他在航海旅途中遇到了无数磨难,也结识了索隆、娜美、山治、乌索普、罗宾等一众性格各异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情谊也让观众们屡屡感动落泪。

路飞的草帽海贼团

也许有人会奇怪,海贼难道不是打打杀杀、掠夺财富,和强盗一般凶残吗?他们也有梦想?

海盗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明确记录海盗行为的是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史诗》。

《荷马的奥德赛》威廉·特纳 1829

阿喀琉斯、奥德赛这些英雄都干过抢掠屠城的海盗行径,却被奉为楷模,这也成为后世一个奇怪的观念。

纵观一些影视作品,对于海贼的刻画似乎也并不是为了展示他们暴力的一面,更多的是带有喜剧、冒险的色彩,如《加勒比海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勒比海盗》中的场景

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海贼王》中路飞的草帽海贼团也从不像其他坏的海贼一样去做坏事,相反他们还经常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

在动画世界构筑起来的“大海贼时代”里,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处处彰显着是充满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冒险精神和朋友互相帮助冲破难关的团队精神。

《海贼王》海报

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一段海贼活跃的动荡时期,即13世纪到16世纪在东亚沿海各地的倭寇运动。

但历史上的倭寇显然不是如《海贼王》一般是给人带来追逐梦想的动力的叙事背景。

《倭寇图卷》(局部)[明] 仇英 现藏于日本东京大学

活跃于海面的倭寇,如海浪般起起伏伏,随着经济发展的状况,国家政局、政策的改变,轰轰烈烈冲上沙滩最后消失殆尽。

“倭寇”其实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倭寇”在日本史书上被叫做为“海贼”或者“恶党”。

这些人在日本人心目中也不是好人,是体制外的反叛力量。

但“海贼”或者“恶党”也并不专门指“倭寇”,而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海贼”才离开日本沿海,成为“倭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倭寇的形象与作战装备

元朝的“蒙古来袭”对日本沿海一带造成巨大破坏,当时镰仓幕府权威崩溃,日本先后进入南北朝和战国这两个动荡时期,走投无路的日本人大批下海,成为“海贼”。

因为“蒙古来袭”时入侵日本的军队是蒙古与高丽联军,因此日本人对高丽恨之入骨,并头一次把抢劫的范围扩展到海外,远征高丽,大肆劫掠。

日本传世名画《蒙古袭来绘词》(局部)

这一段历史最早出现在《高丽史》1350年的记载当中,这时中国还处于元朝统治时期。

所以“倭寇”这个名字,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由高丽人送给日本“海贼”的。

“倭寇”里为何会有中国人?

元朝末年,“倭寇”开始入侵山东辽东、山东一带,但规模不大。

直到明朝,倭寇才把劫掠的主要方向定位于中国,而且规模迅速扩大。

倭寇的侵略地和根据地

朱元璋的禁海令非但没有杜绝猖獗的倭寇,反而愈演愈烈。

贸易的中断让日本社会对中国物资更加渴求,因此也强化了倭寇入侵的动力。

不过由于足利义满消灭了南朝,室町幕府统一了日本。足利义满羡慕其他国家从朝贡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

足利义满画像

因此以“日本国王”的名义加入了中华朝贡圈,中日贸易关系又恢复正常。

既然两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幕府就得解决中国关切,处理倭寇问题。

为此日本幕府“下令九州探题取缔倭寇”,沿海大名迅速出兵扫除“海贼”,倭寇遂在中国沿海一时绝迹。

然而好景不长,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争贡之役”后,中日朝贡贸易由此断绝。

嘉靖皇帝下令再次严厉进行海禁,历史又重演了,并且问题还升级了。

日本的战国时代本来就是“海贼”的黄金时代,因为不再有统一的政府对他们加以约束,战败的武士又不断加入“海贼”队伍,甚至还有战国大名暗中支持“海贼”。

日本战国时代战国大名版图

嘉靖海禁令一下,走私贸易规模扩大,竞争加剧,再加上日本和葡萄牙等海上势力横行,海盗猖獗。

因此,海商们开始抱团,组织武装以自保,开始形成海上贸易集团,并纷纷雇佣强悍的日本武士来保护安全。

中国和日本的海上势力由此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倭寇”。

《倭寇图卷》(局部)[明] 仇英 现藏于日本东京大学

这些新型的“倭寇”有些是名副其实的海商,他们除了接济、贩货带有某种商业性质之外。

其诱引倭寇攻城略地、入伙杀人越货,则已是超越经济性质的内奸、帮凶行为。

明朝政府把这些违反中国政府禁令、背弃了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一概称为“倭寇”。

不光参与海上武装走私的中国人被明朝政府当成“倭寇”,甚至葡萄牙人和东南亚人也被当成“倭寇”的一种。

所以明朝后期的倭寇,实际上是中国海盗、海商与日本“海贼”合流的结果。

“倭寇”的复杂性

“倭寇”不仅只是指日本的海盗入侵,也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中国人加入其中。

它演变成不单单只是一种由外对内的侵略行为,除了掠夺行动,残暴行为,贸易活动、文化交流也包含其中,倭寇运动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

有人认为,在他们的活动中充满着野心与阴谋,寄托着海上男儿的梦想与哀愁。

《倭寇——海的历史》田中健夫著 讲谈社学术文库

就像《海贼王》中的角色,他们虽然是为了寻找财富才开始了航海的旅程,但实际上他们对追求财富并无太大兴趣,只是非常享受航海冒险的过程。

《海贼王》中其实也充满着暴力的元素,但现实中的“倭寇”并非如动画中表现的热血沸腾、勇往直前的那样积极向上,他们对于中国沿海的破坏力不容辩解。

《海贼王》中的暴力元素

倭寇活动的彻底终结是由于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国家恢复秩序,丰臣秀吉颁布《海贼禁制令》,海贼势力逐渐消亡。

日本进入江户时代后,闭关锁国,严禁日本人出国,倭寇不再存在。

尽管倭寇运动使我国沿海地方动荡不安,严重影响沿海人民的生活和财产生命安全。

电影《倭寇的踪迹》2012年上映

但其规模巨大的走私贸易,带动了中国沿海部分地区的经济转型。

海上贸易已经深入改变了中国一些沿海地区的社会运转方式,但嘉靖在海禁问题上拒不退让,导致国家在军事和财政上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大海,时而平静安宁,时而波涛汹涌。这一段发生在海上的动荡历史,令人反思。

尤其“海禁”政策对于整个“倭寇”活动的影响,也许是否保持一个对外开放的态度将对于一个国家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张宏杰老师在《简读日本史》中对这段著名的“海贼”运动有具体的表述,分析了历史上的中日关系,展现了日本与世界的密切联系。

如果说《海贼王》为大家塑造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海寻宝之梦,那么历史便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既真实又残酷的现实世界。

日本作为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往来互动是必然的,不论是友好交往还是激烈对抗,我们都不得不要了解他们,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 第一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所有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