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似乎总是会在某一个时段频繁出现一些较为极端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夏天,全国高温预警似乎越来越频繁,有些原本不缺水的地方遭遇干旱,森林大火、暴雨洪涝还有台风接踵而至,就算是商场搞活动买一送一也不带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几乎在近十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说“全球变暖”相关的事情,但是好像为什么,夏天是热的受不了,冬天却反而一年比一年冷了?又有时候,该热的季节下起了雪,该冷的天气里反倒变得温暖了,就像去年1月的全球平均气温突破最高温度,成为了有气象记录以来(1880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冬天。

但在今年10月份,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发出了一篇关于极地气温的相关报道,在这个以往没有跌破过零下60度大关的南极洲某高原研究记录站,它的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61度,遭遇了南极史上最冷的一个冬天。

但即便这样,我们的地球总体气温依旧在升高,全球变暖的趋势并没有任何得到缓解或者暂停的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变暖

全球的总体气温升高的现象并不是突然开始的,早在1981年-1990年间,全球的平均气温就已经开始有了上升的趋势。那个时候的温度和100年前相比,已经上升了0.48℃。

但是,当时的国际各国经济发展环境正是以重工业为主,不断地挑战着大自然的容忍极限。在这之前,人类几乎是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不断地使用大量的矿物燃料,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到大气层,使平均温度升高的同时,还加剧了空气污染。

在20世纪,整个北半球的霜冻约到预计的10天后才姗姗来迟,冬天的解冻期也比以往提前了9天。越是往后,全球的最热气温也在不断的刷新纪录。

这样的变化慢慢累积起来,终于在近年来达到了一个临界点,缓慢的变暖突然加速,南北极的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无规律的突发性干旱和暴雨增多等,这个世界就像是突然开始发生了转变。

很多经过千年万年根据环境进化而来的生物不能再适应突变的气候,要么各地奔走,然后依旧只能遇到不合适的自然环境、缺乏的食物供给和无力抵抗的陌生天敌,要么就是挣扎在原来的栖息地,希望大自然的变化还有转圜的余地。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在总的方向上来看,很多物种的数量都在减少。这样下去,迟早会造成自然界生物链断裂,那个时候就真的要开始乱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气候原本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气象事件,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几类,其发生的概率通常小于5%或10%。

但是近几年来,这样小概率大影响的事件发生概率明显增大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放飞自我”。在2021年,极端天气似乎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一般一拥而上。

全球范围内,2月份,马达加斯加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粮食严重减产,高温伴随着饥饿,每天都有人走向死亡;同时期,美国的南部被百年暴雪突袭;我国河南的特大暴雨、沿海地区的超级台风;森林大火在世界多个地方(俄罗斯萨哈和马里埃尔、美国加州及澳洲等)皆有发生;甚至还有地处热带的巴西,在7月份的天空中飘起了大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常年冰川和冻土千里的南北极圈附近,超过30度的高温时常出现,冰川和永久性冻土融化,本土生物的栖息地和捕食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其它地方的地表气温节节高升、反复刷新记录极限。

就在我们以为的国庆小长假会迎来“秋老虎”的时候,各地的温度却普遍下降,这个转折过度也是相当生硬了。

小冰河时期?

就在干刚过去的国庆周,南极(10月5日)就已经被监测到了记录以来最低气温,直接下降到零下61℃。大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极地平流层漩涡的影响,导致冷空气被迫停滞在极地地区,温度才会下降。

因此,一些气候家说法是,地球已经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这就有像是13世纪和17世纪(大约元朝到清朝)一样,在那个时候,北欧饥荒横扫各地,中国北方连年干旱,全球各地低温冰雪蔓延,粮食减产,随之引发各地社会动荡、人口锐减。

小冰河时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极端天气的出现频率增高,事实也是,全球的极端天气也在相继向人类生存发出挑战和警告。

比较矛盾的是,不是说全球气温都在普遍变暖吗?不是说极地地区的气温还跌破了高温纪录吗?突然之间又来一个“最低气温”是什么情况?

在这个高温和低温反复横跳的区间,其实都是有关联的。早年间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渐渐破坏了臭氧层,进而影响到太阳对地球的的辐射。而臭氧层的破坏会加剧平流层极地漩涡的作用,反之极地漩涡又在消耗臭氧,两者相爱相杀,真正“互刀”。最后极地的气候被影响,本地环境和各类生物反而成了最大的“被刀受害者”。

纵然已经到达了目前的最低气温下限,但全球变暖(包括两极地区)的大趋势任然在继续向前,因为人类社会依旧在不断地像大气空间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还在不断上升,变暖只会继续下去。

过度的人类活动

其实我们都知道,近百年来地球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在于人类活动影响。

在2020年爆发的全球范围性质的疫情中,人类活动大幅减少,世界水城威尼斯河道变清,河豚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我国多地珍贵野生动物(金雕、大熊猫等)出门“遛弯”;印度“初见”喜玛拉一山脉的身影等。

根据气象卫星检测,在这一年里,全球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幅下降,反观之前,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土地被淹没等,地球对人类的“回报”永远都是相对应的。

个人认为,大自然不存在“惩罚”一说,它只是根据现有的生命活动影响进行自我调控,和所有生命一样,大自然也需要“生存”空间。敬畏自然,也是敬畏人类和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