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还没拿到,贷款倒是给我安排上了。”经历了寺库的风波,有供应商这样说道。

寺库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如今却陷入到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当中。

近日,有多个媒体的报道寺库拖欠了上百家供应商的货款,甚至有供应商上门逼债。而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法却是进行贷款偿还,如此一来,被这一风波殃及的供应商只能够通过被迫支付利息的形式来换取拿回货款的些许可能。

不仅是供应商,包括普通消费者也纷纷加入到声讨寺库的大军当中,在今年的7月份抖音红人“阿酱星”就声称自己在寺库买到了假货。随后,更是有大量的个人消费者在投诉平台曝出寺库售卖假货、商品无法退款等问题,甚至有专业的评级机构还将寺库的级别改成了“不建议下单”。

据报道,寺库涉及连续的司法、经营风波。仅今年更新合同纠纷的民事案件就高达五起,寺库累计被冻结资金超过12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亚洲最大的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在上市之后曾实现连续14个季度的盈利记录,但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寺库就因为自身业绩的下滑而没有公布财报,今年初更是宣布有可能会进入到退市流程。

为打破困境,寺库曾高调进军直播行业,但是在首次直播就被曝出数据造假。早在去年的618期间,寺库就曾宣称自己的专场成交量过亿元,但被曝出实际销售金额不足1000万,最终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就当下来看,寺库的处境绝对可以用“四面楚歌”来形容。

截至目前,寺库股价已经从最初13美元的发行价下跌到1.25美元,总市值跌到不足1亿美元,跌幅达到了90%以上

一方面有业内人士说,寺库的流量端和供应链都有很大的问题,成功获取用户成本偏高;另一方面奢侈品品牌也很少会给到授权,对于寺库这种平台类的企业来说,只能够通过进口商拿货,不仅很难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作为一个中间商利润空间也少的可怜。

那么,“重病缠身”的寺库究竟只是暂时的资金周转问题,还是距离倒闭不远了?接下来又该如何自救呢?

01

寺库这样讲述“奢侈”的故事

想要了解寺库的故事,我们首先要从其创始人开始说起。

早在2017年,寺库创始人李日学在山东做传统家电代理就拿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这个时候的李日学闻到了电商的风口,创立高端家电交易平台“绿魔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的7月份,李日学创办寺库,凭借奢侈品电商服务的差异化路径在垂直电商领域获得了多笔融资。

据统计,寺库成立至今总共完成了8轮融资,金额约为6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知名的平安创投,京东数科等。

在成立初期,寺库的主营业务主要涉及奢侈品的线上销售、鉴定和养护服务等多方面。

但到2011年之后,国内的奢侈品电商开始迎来了一波倒闭潮,很多幸存下来的公司纷纷寻求转型,寺库也不例外。

寺库有意淡化自己作为“奢侈品电商平台”的概念,并且将业务范围逐步拓展。但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售卖奢侈品赚取差价,短时间内也很难撕下“奢侈品电商”的标签。

终于时间来到了2017年9月22日,头顶着“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光环的时刻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然而却在上市当天跌破发行价,寺库发行价格是13美元,开盘价为12.1美元,但最终收盘价为10美元,跌幅达到了23%。

虽然在接下来的岁月当中,寺库的股价也曾经迎来过“短暂的辉煌”,但很快就进入到了长时间的跌跌不休的通道,累积跌幅超过90%。

年初寺库还收到了创始人李日学的私有化要约,一旦交易完成,寺库将成为一家私人持股的公司,并从美国退市。长达10余年的奢侈品电商旅程,或许会重新迎来崭新的开始。

02

“上市即巅峰”,

股价跌超90%也在努力自救

普通股定增引入趣店的资本介入,是其自救迈出的一步。

去年6月份同样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趣店宣布,公司将以1亿美元的价格认购寺库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后,趣店将会持有寺库近30%的股份,位列公司第一大股东。

从业务布局来看,趣店与寺库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例如都涉及跨境奢侈品电商业务,趣店拿出1亿美元参与定增的出发点也是想要和与其形成协同效应,却不料一脚踩入到了“雷区”。

距离趣店入股寺库仅半年时间,创始人李日学就要以3.27美元的价格发起寺库的私有化要约。这也意味着当初以9.8美元成本价入股的趣店,半年时间浮亏达到了66%。

随着监管的日趋收紧,靠现金贷起家的趣店日子也并不好过。和寺库的遭遇非常类似,趣店也上演了“上市即巅峰”的表现。

趣店的最新收盘价为1.55美元,跟上市初期最高的35.45美元相比,下跌了95%之多,和四库算是凑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入投资失败,寺库也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自救步伐。例如通过直播电商和补贴来吸引用户,去年底寺库就在北京启动了直播基地,据官方透露,寺库的奢侈品直播业务每月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

同时寺库还和快手进行联合,在“品质购物”节的专场活动中发力。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业绩,在今年7月份寺库的周年庆典上,创始人李日学还宣布集团将会启动最新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300家以上零售门店并提供专业化服务。但这一动作最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

03

被“上门逼债”的寺库,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寺库的问题,并不是近期才开始出现。年初开始,多家寺库供应商就曾在网上爆料称未能按时收到寺库的款项,相关供应商有上百家。

而从实际上来说,寺库发展成如今阶段也是多方面的问题合力导致的。

首先,作为奢侈品中间商机构很难赚钱;对于奢侈品来说,最初的销售策略一般都是通过线下渠道,消费者也极为注重专业化的服务和体验感。但寺库的出现却给奢侈品带来了线上渠道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商家的部分成本,但对寺库来说却很难赚到大钱。

在奢侈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扮演“中介”角色的寺库很难获得较高的毛利率,最高在2019年一季度曾经超过20%,此后每一个季度毛利率都在20%以下,利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挤压。

其次,国内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消费习惯影响深远;奢侈品电商之所以很难发展的极为壮大,这和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国内的很多消费者来说,购买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在实体店的交易。

核心原因在于很多人对电商渠道的奢侈品真假难以分辨,其次电商平台的零售价格与实体店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也失去了价格方面的优势。

报告显示,有80%以上的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会选择线上研究+线下购买的形式,通过社交平台来进行多方面的对比,但最终付款的渠道依然是首选线下门店。

当然,外部平台的竞争也是寺库内外交困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疫情刚爆发时,寺库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因为当时线下门店业务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线上购物成为了日常必需的渠道。

数据显示,2020全年全球的奢侈品市场大概缩水了20%以上,只有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实现了逆势上涨,涨幅达到了惊人的48%。

但是在线上发展奢侈品销售的平台此时已经远不止寺库一家,如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也开始与众多奢侈品大牌合作,并且国内还新增了很多国外电商的介入,这在无形当中都给寺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04

奢侈品电商还能讲好故事吗?

早在去年公布的财报当中,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被寺库解释为按照净额确认收入的平台业务贡献增加,加上疫情影响部分奢侈品品牌供应量不足、物流服务也有一定的延迟,因此收入下滑。

但是,疫情只是加速了寺库走入困境的步伐。奢侈品电商这一模式在国内一直就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长期存在的高客单价导致转化率低、真伪鉴别困难、货源不足等,其实都是扎在奢侈品电商行业的一根根刺。

随后,寺库所推出的各种补贴方案也无法真正的留住用户,毕竟烧钱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反而还会进一步拖垮公司的现金流。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9月份寺库还因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

寺库遭到处罚也早已不是第一次,今年以来寺库先后被处罚了5次,累计金额超过了140万元,主要是因为违反了广告法、电子商务法和产品质量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于一家电商平台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信用问题,寺库多次受罚也正在将用户的信任和耐心一点点消耗下去。

另一方面,奢侈品和电商相互结合一直都没有碰撞出太多的火花。成立超过13年的寺库一直以售卖奢侈品作为主营业务,但也正是因为过于依赖这些垂直领域,才造成了今天的困局。尽管寺库也在大力发展社群、金融等多方面业务,但就眼下来看并没有在收入上得到较多的体现。

在国内,奢侈品电商一直都是比较小众的领域,虽然平台在不断的进行现金补贴,但实际上一直都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为什么奢侈品电商很难做出一定的规模?有业内人士给出这样的回应:“主要是因为奢侈品产品较少、数量也不多,这和当下电商天然追求规模的属性是背道而驰的。”

曾经高调在美国上市的寺库,如今已经深深陷入到内忧外患的局面,让人不禁猜想:寺库的未来究竟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