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62年,解放军在藏南把印度侵略者赶了回去,差点就打到印度平原,但解放军撤退后,印军重返藏南,占领了大部分战略要点,从山南地区到错那县城要5小时,翻过两座海拔4800米的大山后就到达错那县城,出县城就到玛麻乡,沿着娘母江走了30多公里,西岸有一条的乡村公路向南可至达旺,这就是藏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藏南地区的历史

从1962年以来,印度都视这次惨败是奇耻大辱,中印边界争端地区分成两段,1962年战争之后,印度非法控制了东段物产富饶的藏南地区,中国控制了西段罕有人迹的阿克赛钦地区,战争结束后,中印互相召回大使,撤销总领事馆,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几乎断绝所有交往,两军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对峙,直到1969年印度才改变政策与中国谈判边界问题,因为无论东段还是西段,印度都无比焦虑,中国占据巨大的地利,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距离印度首都只有350千米,地势易守难攻,一旦中国从这出兵,新德里就近在咫尺。东段洞朗距离西里古里走廊仅有85公里,西里古里走廊最窄处仅有23公里,是印度连接东部的唯一通道,一旦中国从这出兵,就能轻易把印度东西部切为两段,

1976年印度主动向中国派驻大使,并强调不在边境使用武力,1979年,中印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提出中国在东段让,印度在西段让的解决边界方案,印度也认识到中国不可能接受印度的边界划分,从1981年至1987年,双方进行了8轮会谈,中方强调互谅互让,印度想东段麦克马洪线合法化,再讨论西段,会谈没有取得任何结果。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印度支持力度下降,印度又调整了对华政策,虽然双方分歧依旧,但谈判有进展,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规定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尊重实际控制线,把边界军队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2000年-2005年,双方先后进行过15次谈判,2006--2010年双方又进行十三次谈判,但毫无进展,谈判的结果停留在“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二十几年间,印度在藏南建设了超过2000千米公路,与中国接壤的三个地区修建了73条道路,印度有意识地用大批移民形成事实占领,30万至45万来自印度本土的印度移民被默许定居,也从来没有放松在边界的军事部署,同时,印度在边境地区不断增设军事设施、部署兵力,致力加强边界军事力量,将两支精锐部队部署在东西线地区,以“钳”形阵势挟持争议地区给谈判增加筹码,2009年,印度在东线已有10万兵力,2010年又增派两个山地师,2011年,印度计划五年内在东线再增兵9万人,并调集先进战机、坦克以及装甲车等先进装备,印度在吞井锡金后也在不丹大量驻军,直接威胁中国的边防重镇察隅,对洞朗地区也形成夹击之势。

二:印度在藏南地区的兵力部署

在东线,西里古里走廊正位于喜马拉雅台地最底部,从印度腹地到西里古里只有两条主要公路和一条铁路,而且集只有20公里的瓶颈走廊中,距离乃堆拉山口直线仅有80公里,地形是无险可守的下坡地形,印度最担心的是中国军队从亚东县的洞朗向南越过多卡拉山口一冲而下占领宽60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掐断印度东西部联系,为此,洞朗成为印军抗击中国军队的防御堡垒地带,为了保卫西里古里走廊,印军在洞朗附近集中部署了第33军三个山地师,一个炮兵旅、-一个陆航中队,司令部设在西里古里,兵力平时就已经预先梯次驻扎在乃堆拉至西里古里走廊地带,战时就近展开态势,储备都预先集中配置,形成了多重密集的防御态势,更东面的第4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兼顾印度与缅甸方向,总兵力约20万人

乃堆拉山口正面的是印军33军第17山地师,第27山地师在17师南面的噶伦堡,担任阻挡中国进攻的第二道防御,其后是驻扎在宾那古里第20师,担任守卫西里古里城。第17山地师的师部距离边境多卡拉山口30公里,,4个旅兵、1个155毫米炮兵旅、1个工兵团则沿乃堆拉到甘托克部署在最前沿,这里顺喜马拉雅高地而下的崎岖公路是印军跟大后方联系的唯一通道,该师员额为1.27万人,下辖的山地步兵通常下辖三个步兵营和一个105毫米榴弹炮兵团,这个师的师属炮兵旅装精良,拥有一个FH70155毫米榴弹炮团、一个LFG型105毫米榴弹炮团、AM-50型120毫米迫击炮团,各有18门火炮,但其他装备相当于一支轻装步兵师,之前因缺乏经费被砍了大半人员,步兵营直属支援武器也不能足额配备,有些营缺机枪,有些营缺榴弹发射器,有些营缺迫击炮也数量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军山地部队除了装备不足,组织制度也有严重问题。印军是军、师、旅三级编制,步兵团是个很独特的编制,这些团不承担作战,只是采用英国乡土团队招募兵员,作为训练单位训练各个乡土部队后分配到不同的旅、师、军甚至不同的军区,因此经常发现一个的各个步兵营,分布在不同的部队,一个陆军步兵旅可能由克什米尔步兵团1营、阿萨姆步兵团2营、古吉拉特骑兵团3营组成。由于印度宗教及民族矛盾,使得阶层和族群撕裂组成的旅经常难以协同合作,互相牵制和拆台,不过印度军方倒是对山地作战很有信心,认为印军山地作战已经超越中国军队,印度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锡亚琴冰川山地作战经验,山地部队建设一直在稳步提高,因此山地作战经验与训练已经超过中国军队了,

但边境的印度一侧处于喜马拉雅台地边缘斜坡地带,道路几乎紧贴坡地。印军坦克和装甲车辆要对中国一侧射击就必须爬上高达3800米至4300米的山脊。这些山脊地形险峻而且没有道路,T-72坦克根本无法爬上这些坡度极大的山脊,爬得上的通常处于中方射击范围内,印军引进瑞典的155毫米牵引榴弹炮比其他同口径火炮更加笨重,在高原地区崎岖道路上行军困难,只能沿少量崎岖道路部署,需要人力拖曳进入阵地,而且需要仰射,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虽然印度已经引进了美国超轻型大口径榴弹炮,可用直升机吊运至3000米的山脊阵地,但是射程偏低,必须完全依靠人力,在氧含量仅有60%的高原操作后必须休息才能恢复体力,否则就会室息感和高原反应。与中国军队的对抗依旧处于劣势。

三:中印在藏南地区的战场建设

中印争议地区控制线附近的喜马拉雅台地多数是4200米至5300米的悬崖陡坡,谷地与山脊高度差往往有2000米,既无道路又布满险峰沟壑,很多地区无法通行车辆,印度一侧是从海拔100米升至4200米只用了80公里,道路只能盘着险峻山势而建,建设困难大成本高,从西里古里至甘托克到曼甘的公路条件和路况很差,军车交通事故和坠崖高达78%,印度一直对这种地理劣势充满了焦虑,2017年,印度建造了连接多拉和萨蒂亚的大桥,这条双向双车道公路桥全长9200米,能承载60吨主战坦克,使机械化部队前往边境的时间缩短了数小时,莫迪总理亲自参加了通车仪式,举国激动不已,这条印度首次建造这么长的大桥连中国最普通的高速公路高架桥也不如,中国的高速公路全部是双向四车道以上,9公里以上的桥梁不计其数,

印度在实际控制线附近道路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紧贴实际控制线,一部分为平原通往实际控制线,紧贴实际控制线的道路网丰富但全部是没有硬化的临时道路,只是为印军巡逻人员移动修建,相当随意,但是车辆难行,更无法通行重型装备,通向藏南的等级公路修了许多年仍处于刚开工状态,不仅新路没修好,很多原有道路己损坏,以至于前往藏南地区的印军只能绕道各种小路,而且藏南地区人口密度低,当地没有供应能力,这使得印军必须依托后方和储备,这些问题导致印军只能点状部署,各个据点靠运输机和直升机进行集中补给,这也是印度花大价钱急购置美国的C-17运输机和俄罗斯运输直升机的直接原因,尽管印军有非常严谨和完美的发展规划,但是从来没有认真执行和落实,这使得第17山地师只能依托简陋的装备和明堡固守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边境长期部署的大量兵力的确可以补救印军效率低下造成的后方无法补给和增援,这种预先展开形态的部署使印军在大规模的对峙中可以迅速调集兵力对中国边防部队形成绝对优势,中国边境的道路少于印度,通往乃堆拉山口只有一条亚东河谷,中国边防哨卡全部需要通过这条唯一的公路进行补给,不过中国近年也在加紧赶修边境道路,从边境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沿200公里的通道,在险要地点构筑了大型防御体系,以保障其前后方通道的安全,因为中国要避免部队在海拔4000米长期生活,兵力主要靠后部署,降低快速反应能力,冲突发生后要数天才能抵达现场,而且兵力不足,洞朗对峙结束后,中国军队也在乃堆拉山口后方数公里修建了防御据点和直升机起降场,

四:根本没把印军放眼里的中国军队部署

相比印军在藏南地区正面有12个山地步兵旅,3个炮兵旅的兵力而言,中国军队在整个西藏地区只有6个边防团,2个山地旅,1个合成旅、一个特战旅、一个炮兵旅和一个防空旅,和印军33军正面对抗的只有两个边防团和一个山地旅,其中边防6团在洞朗后面不足10公里的亚东,三大主力之一的第53山地旅也驻防亚东,边防4团在距离印军44公里的察隅县,还专门针对高原的开发一系列轻型轻型坦克,122毫米卡车炮,这些卡车火炮火控和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高、越野能力强、能够迅速进入战斗,15式轻型坦克配备105毫米线膛炮,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在海拔5000米以上正常使用,而印军坦克在3000米以上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边防一线部队装备水平远高于印军,中国军队有大量的轻型战斗车辆,可以使用先进的观瞄仪器监视战场和通过信息终端了解战场情况,边境都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此前要4天时间才能巡逻一遍的辖区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的监控,新配发的多功能融合型望远镜具备红外、热成像以及微光观察功能,还配备BBG-305A型连续变倍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单兵制氧器也配发防部队,边防哨所每天都可以吸氧1小时,部队营房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建成,可快速拆装移动,室外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而室内保持在15摄氏度,

在纵深300公里以远的东北方向有75集团军、76集团军、77集团军三个集团军共30万人,高原山区这样的环境注定战斗主要以小分队作战和火力战为主,三个强大的集团军至少装备20个营的远程火箭炮,西藏军区炮兵旅也装备2个远程火箭炮营,一个营齐射一次可撒布7.5万枚弹药,印军炮兵火力也无法与之匹敌,一旦发生冲突,紧急入藏的远程火箭炮就会对140至220公里外的印军进行打击,把印军梯次部署防御体系全部变成火海,同时三个集团军的步兵也必然坐着战斗车辆内投入战斗,如同1962年一样击溃那些装备低劣又无斗志的印军士兵,越过多卡拉山口向南一冲而下占领西里古里走廊,,掐断印度东西部联系,

五:结语

过去60年,中印之间博弈没有丝毫放松,印度几乎用尽全力去应对中国,中国却好像对印度在东西两段的压倒性兵力优势毫不在乎,中印冲突是两个大国的实力检测,历次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印度从武器装备到兵力部署都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的混乱,被爆打的场面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中国则表现出处事不惊的大国稳健,这是真正具备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