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革命烈士的后代,成绩优越思想进步,却不顾养父母的反对,坚决成为一名知青。她无私奉献,成为农村孩子们的老师。1968年,当她听闻村中一位贫农三代光棍之后,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这位贫农。她就是知青廖晓东,为何她要嫁给贫农?后来她结局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晓东

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下乡知青

1968年,廖晓东从青岛的一所重点高中毕业。她父母在革命中牺牲在前线,将其托付给了自己的战友。在养父母的谆谆教诲下,廖晓东出落得亭亭玉立,成绩十分优异。高中毕业之后,一心向上的廖晓东响应国家的号召,想要到贫困山村之中进行基层建设。她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养父母之后,却得到了养父母强烈的反对。

对于老战友留下的女儿,养父母自然是十分疼爱的。在他们看来,有许多种报效国家的方式,廖晓东成绩优秀,完全可以继续进修,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们对廖晓东的未来寄予厚望,但也正是因此,廖晓东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她习惯了自己做主。

尽管遭到了养父母的反对,但执拗的廖晓东去意已决。她做好了一切准备,跟自己的好友徐丽,一同踏上了去往诸城桃林公社的大巴,希望能够在乡村继续学习。

得知事情真相,重新更换村子

因为他们这一批知青是来自大城市的缘故,当时桃林公社的负责人心软,也并不想让他们去往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便将他们安排到了公社里条件较好一点的桃林村。这里虽然比不上大城市,但好歹交通也算便利,条件也谈不上落后。只是廖晓东偶然间得知,此处并不是条件最差的村子,这让她心生不满。在她看来,知青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乡村,就应该去往条件最艰苦的农村,帮助那里的贫农改造,而不是来这里享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廖晓东的强烈要求下,公社将他们安排到了最艰苦的村子——山洼村。农村没有城市里那么平坦的大道,泥泞的道路坑坑洼洼,路上扬着灰尘,看不到什么人烟。在此处,能拉庄稼又能拉人的拖拉机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这样,廖晓东一行人坐上了公社拖拉机,颠颠簸簸地开始向山洼村进发。

农村不比城市,并非处处都有道路,山洼村地处大山之中,知青们坐着拖拉机行进了一段路程后,眼前就已经看不到能供拖拉机行驶的路了。廖晓东背着大包小包从拖拉机上下来,踏实地踩在泥土之上,准备徒步向山洼村进发。尽管自幼生活在大城市,但廖晓东是个十分能吃苦的人,坑坑洼洼的山路没有阻挡住她的决心。

她继承了父母的不屈精神,她的亲生父母在当年跟随部队长征,什么苦都吃过。解放战争爆发之后,亲生父母又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廖晓东虽然出类拔萃,但更让人敬佩的是她骨子里的倔强与不屈。面对着艰苦的环境,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半分退缩。

经过一路的奔波,廖晓东终于抵达了山洼村。与城市里的淡薄不同,廖晓东在乡亲们的脸上看到了质朴,也看到了纯真,这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东西。乡亲们的朴实让廖晓东完全忘却了山洼村的贫困情况,她决心留在此处帮助这些贫农们。

廖晓东在帮助农民

为了帮助农村,嫁给了卢兆东

后来,廖晓东认识了此地的民兵连连长卢兆东,刚入村子没多久的廖晓东完全没有想过,这个衣衫破旧,已入而立之年的男人,将会是她将来的丈夫。卢兆东向这群知青们介绍了当地的情况,这个村子确实是公社里最贫穷的地方。因为地处大山,交通不便,居住在此的村民也都是些不识字的贫农,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什么额外的收入手段。

卢兆东的身世更加有趣,他对此也丝毫没有掩饰,在向知青们介绍情况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身世。他是他爹捡来的,他爹又是他爷爷捡来的,他们祖孙三代都没有娶过媳妇。卢兆东自然也就没有娘,祖孙三代一直以讨饭为生,直到卢兆东这,他成为了当地的民兵连长,但因为家里没钱,依然娶不到媳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像故事一般传奇的身世,引起了廖晓东的思考。在她看来她有义务帮助这里的贫民摆脱困境,而卢兆东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没能成家,那么她愿意做他的媳妇。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了自己好友徐丽的反对,她急忙将站起来发言的廖晓东拉住。身为好朋友,徐丽比谁都清楚廖晓东的性子,但是帮助这些贫农,不一定要自己亲自嫁给他,有很多其余的方式可以帮助到他。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很多的夫妻都是靠着媒人撮合,或者是熟人介绍,最后走到了一起。徐丽跟廖晓东是朋友,自然也清楚卢兆东和廖晓东之间悬殊过大,将来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廖晓东提出这一疯狂的想法之时,徐丽的第一反应是制止她。徐丽说:“可以帮卢兆东介绍媳妇,帮忙牵线搭桥做个媒人,实在是没有必要自己嫁给他。”

徐丽的劝解自然有她的道理,她们也算是初来乍到,二人之间又没有什么感情基础,这件事情传到廖晓东养父母那里去,想来他们也不会答应。可是廖晓东犟起来,谁都拦不住,她既然做了嫁给卢兆东的打算,就不会更改。这样一来,村里将这件事上报给了组织,很快上级组织就为他们发放了结婚证。

凄惨的婚后生活

廖晓东此举,颇有几分舍我其谁的勇敢,她的举动也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只是天不遂人愿,正如好友徐丽想象的那样,他们夫妻二人之间没有感情基础,并且身份背景也很悬殊,婚后的廖晓东过得并不如意。

卢兆东是山洼村长大的,大字不识几个,心里想的,手上做的,仍然是封建的那一套。他认为女人结了婚,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以丈夫为天。在他看来,廖晓东既然已经嫁给了他,那么就该对他言听计从。可是廖晓东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自幼在养父母那里没有受过半分委屈,人也乐观豁达,思想也更加开放,婚姻对她而言,不该是束缚。

二人对婚姻的看法难以达成一致,矛盾因此激化。当时的村里有很多孩子,他们也渴望走出大山,学习更多的知识。廖晓东对于这群积极向上的孩子很是喜欢,邻居家有个小女孩十分上进,喜欢读书,自己又有教书的能力,廖晓东便让她有问题随时都可以前来请教,她很乐意教导。可是这一幕落在卢兆东的眼里,就是抛头露面,不守妇道的表现。他的心情难以平复,愤怒不已。有一次因为此事争吵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妻子动了手,打了好几个耳光。

图源网络

当那双手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廖晓东也愣在原地,她长这么大,养父母从来不舍得打她,没成想嫁了人,不仅得不到对方的尊重,还要经受皮肉之苦。更让廖晓东心寒的是,当时的她已经有了身孕,即便如此,廖晓东还是选择动手,这让她一时间难以接受。好友徐丽知道此事之后,更是愤怒,自己最好的朋友为了让他摆脱光棍,甘愿下嫁给他,没承想竟然会受到如此委屈。徐丽向村支书汇报了情况,让村支书给这件事评评理,更希望村里能为他们二人办理离婚手续。

虽然村支书也对这一情况十分惊讶,但到底他们的结婚证是上面发下来的,在组织上也有备案,村支书也不好处理。如此一来,卢兆东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收手,反而变本加厉,经常对廖晓东拳打脚踢。男女体型上的差异,让廖晓东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动挨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晓东故居

经受了如此多的苦,廖晓东也没有想过要离开农村。在政策允许知青们返回城市之后,她坚决不返城,还专门写信,号召知识青年们在农村扎根。

可惜有着赤诚之心的廖晓东,并没有一个完好的结局。1974年,长期进行体力劳作的廖晓东,在身体与精神双双受到丈夫欺辱的情况下,病倒了。公社医院检查出她是急性肝炎,但当时的公社医院根本没有医治如此急症的能力,在医院住院期间,廖晓东就离开了人世,那一年,她也才不过27岁。

廖晓东纪念碑

在她去世之后,诸城市委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认了她共产党员的身份。她继承了父母及养父母的精神,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与贫农结婚。这一切都源于她坚定的革命理想,但只可惜六年的艰苦付出,并没有让她见到好的成果,去世之前她还在遭受着痛苦。

她的一生在外人看来是不理智的,经受着丈夫的毒打,她应该是痛苦的。她的革命精神,并没有因为外在打击而消磨,她靠着自己的意志走了下去。尽管结局不太好,但她也从未有过后悔,不屈的精神也值得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