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我参加了学校为我们2020届毕业生准备的毕业典礼(对,学姐98年的),这场典礼一波三折,先后经历了两次延期,一次取消。

典礼那天看到已经快一年没见的大学同学们,感慨良多。

女孩子们精心打扮,浓妆艳抹,她们已经可以娴熟地画出一条完美的眼线,上衣和袜子色系的对应,可以看出她们对这场典礼的重视程度。

而男孩子的变化就显得光怪陆离了。

有的男孩把头发朝后梳的锃光瓦亮,穿上西装革履,脚上的皮鞋可能是它这辈子最干净的一天;

有的男孩放弃身材管理,穿上飘逸的学士服,在风的吹拂下,像中年发福的哈利波特;

但喜欢的隔壁班男孩,却从不被时间改变,他站在那里,我会骄傲的点点头“看,那是老娘的青春”。

我们在2020年毕业,那一年,全世界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霾之下。

企业停产,居家隔离,经济衰退。

1年过后,2020年毕业的这群人,如今工作找的怎么样了?他们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了吗?

我信心满满地裸辞了,不喜欢销售。现在找不到工作了。

@李伟

毕业生多,求职岗位少,所以考公、考编的人数增多了,继续参加考研的人也有很多。找工作难,考公、考编、考研更难。

@sabrina

找了个政府实习的工作,不能转正的那种,不交社保这些,包吃和交通,工资2000,每天基本没什么事情,可以花点时间看看书,但是看不进去。

@猫猫

当时申请了国外留学,到现在我已经毕业了,可是学校我都还没去过

@风

1

眼看着在线教育“高朋满座”,眼看它“楼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很多人和小唐一样,从不把大学的职业规划课当回事,所以当同学问“你秋招准备的怎么样了“的时候,小唐一脸懵逼。

“秋招是啥?”

于是当下小唐匆忙整理了自己的学生组织和项目经历,写了一份简历,就草草地加入了秋招大军。

在平均40度的北京,从学校到公司,要1个小时左右的交通。到了面试现场早就汗流浃背,粉底也脱得从美颜模式变成了原图直出。

因为没有实习经历,面试官似乎也提不起太多兴趣,问的问题刁钻且匪夷所思。

“如果让你从0到1负责一个app,你打算怎么做?”

“为什么选择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有的时候小唐听到自己回答问题时颤抖的声音,会不自觉地笑出来。

10月中旬依旧0offer。很多面试谈的很好,但最后收到的也只是进入人才库的回复。

所以小唐当下决定停止秋招,从实习开始,以实习生这样低门槛的方式进入一个企业,去尝试、去了解,去累积一定的经验和履历,等到来年春招再出力。

小唐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做运营实习生。

后来也因为这段经历,春招刚刚开始,小唐就拿到了知名k12公司的全职offer。

小唐是幸运的的那个,疫情就业困难的背景下,还来不及emo,就拿到了心仪的offer。

而且当时的在线教育广告几乎席卷了电视各大综艺冠名,热搜头条也被花式营销覆盖,那时的k12是炙手可热、冉冉升起的朝阳。

2021年春天,一条即将实行“双减”的消息,像一颗炸弹一样随时准备引爆,不断倒数的定时器悬挂在k12的头骨之上。

整改、课程下架、广告受限、教资……小唐所在的整栋楼层,每天响彻着“这个要改!”“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怎么调整。”

整整四个月,大家没干什么,只顾着怎么让自己的课程“看起来”合规。

尽管这样,“裁员”还是在暑期如约而至。

很多人都说:毕业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

我一直在思考,重要的点在于哪里?

“行业决定了你以后跳槽的难度”

“岗位决定了你的天花板”

我们因为这些盖棺定论,焦虑不已。

但第一份工作,却恰恰是在你最懵懂、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年纪做下的决定,或草率、或慎重,难道这样就能决定你整个人生的职业走向吗?

我想未必。

事在人为。

小唐在感受到要被裁员的当下就开始投简历面试,因为自己对于文字、自媒体的热爱,以及这份工作累积的经验和经历,面试过程中轻松自在、对答如流。

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会紧张发抖、什么都不懂的应届毕业生了。

离职的第三天,小唐无所事事地健身时,收到了hr的电话。

面试通过了,下周入职。

小唐现在进入了新公司工作,虽然待遇远远不如当初那个辉煌阔绰的在线教育,但行业、工作内容都十分有趣、拿手。

“我开始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稳定的工作,

有的只是稳定的心态。

这份工作我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但我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

2

考研成绩出来那天晚上,我坐在客厅对我爸说,“我决定三战”

琪琪是学姐的高中同学,大学的时候我们俩都在学院路这边,大三的时候因为和保研名额只差一名,而中途选择了考研。

当时她要考本校的研究生,但只有两个名额。我那个时候劝她要不要换个学校,2个名额真的像在赌博一样。

她说:“为什么这两个名额不能有我一个?”

后来可能是中途备考,准备的不够充分,笔试没有过国家线。

她当时也尝试了参加秋招,而且也拿到了一个还不错的offer,还没等我祝贺她。

她说“我放弃了,我要二战。”

二战的一年,我在北京工作,她在家备考,我不敢过多打扰她,只是有一次我放假回家,联系她出来吃饭。

她剪了短发。

我问她怎么把头发剪了?

她说,长头发,脱发严重,每天梳头都是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剪了之后,每天早上收拾方便,洗个脸就出门学习了。

家里那边有个自习室,按月收费,她每天坐公交去那里学一整天,然后晚上再回家。

父母是普通工薪阶层,对她的选择一直很支持合理解。

去年考研出成绩那天,我没敢问。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才试探地说“考得咋样”

她说:“我要三战了”

这五个字在我看来沉重且灰暗。

三战的背后是一个女孩孤独奋战的三年,没有收入、远离社会、零社交。

我对她有过担心,我倒不是担心她能不能考上,我只是担心她骨子里的倔强和执拗会让她一直钻牛角尖。

“考研成绩出来那天晚上,我坐在客厅,我爸从里屋走出来坐在我旁边。

我说‘爸,我要再考一年’。

我爸说‘好’

那是我从未有过的平静和轻松”

留学、考研、考公、找工作,每年暑假这些话题就会被再次从箱子里翻出来讨论。

毕业是每个人人生的转折点,我们努力了十多年,好像一直都是在为这一个选择蓄力。

困难一直都存在,疫情只是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感。

自媒体推陈出新地“关心”着我们20届毕业的这群人,在他们眼里,我们是时代洪流里的一叶孤舟,是不幸的代名词。

但我想,时代从没饶过任何人,也从不偏爱任何人。

疫情之下,整个世界格局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互联网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也催生了诸如:直播带货、电竞玩家、自媒体人这些新兴职业。

“变化”意味着进步,每一次大的变革之下,都必将产生更多的机遇。也意味着存在更多的挑战。

2020级毕业生不是什么最惨的一群人,但我们一定是更抗打的一群人!

更多职场人用血与泪撰写的心得经验,请关注vx【半只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