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心理专家们认为,人们通常会低估习惯的作用,而会过高地估计自控能力和自控的效率。但是,事实上,那些具有高品质自我控制力的人,并非仅仅依赖自我控制,而是依赖习惯。教育是什么?事实上,文化教育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描述,即培养孩子要有好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原因,作为家长要了解

1、没有榜样

一个小孩在世上并没有一个坏习惯,所有的习惯都是后天培养的。生活环境中,只要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人物,他就能够模仿这些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反过来说,如果他一生中没有优秀的人,他就不可能看到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原型,也不会有机会学会良好的习惯。假如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都能养成好的习惯,那么你就得在孩子的生命中找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这件事不管是你还是其他的事情。

2、认为良好的习惯等于痛苦

孩子的世界里,什么样的习惯会带给他快乐,什么样的习惯会带给他痛苦,他所经历的直接的感性体验太少,因此他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时候,要是大人给他传递了错误的消息,他一生都会受罪。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知道,一切习惯都是慢慢培养的,好习惯能带给孩子巨大的欢乐,父母要将这一讯息准确的传递到孩子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不知如何改变坏习惯

人类可以说是习惯的奴隶。习性原来是由“人”反复地“行为”培养的,但“习惯”一旦形成,易反客为主,成为人为的统治者。在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时,父母要用奖励、批评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改掉不良习惯。

如果孩子改不了坏习惯,父母就变得变本加厉,而且骂孩子没道理。很少有父母意识到这是自己笨,而不是孩子的错误,你用的方法,根本就是让孩子们改过自新,反而责怪他缺乏坚持不懈,孩子真的太天真了。

4、错误的思维方式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好习惯,是自然形成的。这样的想法不正确。事实上,人们的良好习惯,是经过精心培养的。由于良好的习惯,都是符合人的普遍利益,是要有行为规范的,因此要经过严格的引导与反复训练,最后才能将儿童的生活根植于稳固。而且不好的习惯,因为没有标准,不用多操练,所以父母一定要有绝对的耐心,反复辅导孩子,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父母行为不一致

成人社会中,我们已习惯于为矛盾而矛盾,以至于在言语和行动中发觉自己的矛盾。如果我们对孩子提出矛盾的要求,孩子们做不到,我们就强制,使孩子丧失了基本的是非评判标准。

理性地说,他们脑子里一团乱麻;在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往往在做真正值得做的事时,不把好习惯培养为好。那其实是父母的错,而且事实上,父母也常常把他们的孩子骂得一塌糊涂。

6、不具有改变习惯的动机

要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并不是我们父母的一厢情愿,要孩子有改过自新的愿望。假如孩子不想改变坏习惯的心理动机,那么我们成人再着急也没用。使儿童改掉坏习惯的动力只来自自己。一个小孩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了自我价值,他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他将产生一种“自我改善”的渴望,这是他改变旧习惯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21天的习惯养成法

若要一个孩子坚持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变成他每天的习惯。一句又一句,会使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即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长时间地反复听同一种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漠不关心心理。可以用“唠叨”来代替“积极强化”,这样可以提高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

对于习惯的培养,父母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地、给予孩子正向强化,就像是适时给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加油一样,加好油,车子就会开得更远。自然,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性,就是越久坚持习惯越不好。

2、目标管理

意志力弱是目前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都想要放弃。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些目标,制订具体的执行方案,然后让孩子一个一个地练习。确定目标后,孩子才有前进的道路。规划实施时,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出解决办法,尽量避免半途而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关注孩子开始学习

儿童各种不良习惯,都是因为在学习时,家长或老师不重视对他们的引导,以至以后一错再错,养成习惯,成为二等。所以,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必须在孩子开始做事时进行教导,以免留下隐患。

4、重视和积极加强

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欣赏和鼓励,家长要适时地鼓励孩子,在孩子每前进一小步、做一个小小的成就时,肯定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让孩子建立认同,得到心理满足。适当的赏识孩子能加强孩子的正确行为,让他们逐步把它内化为一种品质。

小孩通常是忘性比较大,自己做过的事也很容易忘记。此时,父母可采取阶段性赏识的方法来加强孩子的记忆,例如,一周、半个月,父母经常帮助孩子回忆、总结这个阶段发生的事,欣赏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让孩子对自己最近的整体表现进行回顾,使之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内心充满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连贯一致

父母要在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若父母要求前后不一,或由于各种情况,常为子女开绿灯,便难以培养好习惯,亦会缺乏自律。此外,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家长也不应让孩子做与他们习惯有冲突的事,以免孩子产生认知冲突,对已养成的良好习惯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丢掉已经养成的好习惯。

6、言传身教,做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严谨、坚忍不拔,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孩子自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坚持。家长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我们的话语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多照镜子,多照镜子。父母想要把孩子变成怎样的人,自己想要做个怎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后天的环境与后天的教育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家长们认识到不良习惯产生的家庭原因,从纠正自己的坏习惯开始,给孩子树立榜样,并且尽量在家里预防,这些都可以大大减少或避免孩子养成的坏习惯。恶习常常是一种顽症,一旦形成,并不是每个小孩都能轻易摆脱的。因此,作为父母的应与其坐视孩子养成坏习惯后再费尽心力帮助他改掉,最好提前了解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及早预防。这种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