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娃上一个好学校,真的重要吗?

Snowy曾采访过几位家长,他们都表示会尽自己所能,让娃上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

为啥家长们都执迷于一所好学校呢,那优质的学校又有何魅力呢?

答案很明显,因为优质学校就代表了优质教育资源、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等,对于娃的学习能有明显的提升。

清华教授,五年换4次学校

清华博导——郑毓煌教授曾在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求学路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一年级是在他农村老家村里的小学上的,但他妈觉得很不好,她就一直在努力帮他换学校。

二年级的时候,他就换到了另一个村的小学,在那里读了两年的书。

等到了小学四年级的上学期,在妈妈的努力之下,终于换到了乡里面的中心小学,这就是全乡最好的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教授表示,在这个中心小学,他在全班拿前三名就很不容易,因为身边的人成绩都很好,有了竞争的同学。

到了四年级的下学期,他妈妈进城了,找到了她的老同学,表示希望孩子能够到城里来读书,有什么单位没有。

老同学说,目前大多数单位都没有位置,唯独县图书馆有一个位置,但福利不如你现在工作的地方。

但他妈妈觉得还是值得,因为觉得能够调到城里,就能让孩子进城读书,妈妈也是托关系去找了校长,让他进来全县城最好的小学。

小学五年,郑教授一共换了四次学校,从村里的小学,一步步走到了全县最好的小学。

Snowy听完郑教授的故事,颇有一种孟母三迁的味道,孟母找的是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郑母则是找的是一个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习。

虽说二者略有不同,但二者的目的,乃至现在所有家长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娃能有一个更好的教育平台,让娃的学习能有提升。

教育均衡任重道远

为什么我们想让总想让娃上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习,因为我们都知道目前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

虽说我们一直在提倡教育均衡化发展,但现实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即便同在上海,同在一个学区,学校间仍有不小的差距,更别提城乡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了。

Snowy记得上海“双减”细则中有这样一条: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跨区统筹。

这条细则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要让学校之间的差距减小,直至平衡,弱化并消除学区房的概念。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个任务还是任重而道远

在采访中,清华教授坦言一所好学校的重要性,优质教育资源和同学间的相互竞争能调动提高学生的成绩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这样的思想从以前,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无论是普通家长,又或是清华教授,我们都是深知这个道理,这个思想也已植根于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对学校产生了固化的看法。

哪一天和你说,教育资源已经均衡了,家门口的菜小和明珠小学实力相当了,你会去门口的菜小还是明珠呢?

肯定还会选择明珠吧,不为别的,就因为在我们已固化的思想。

在郑教授的采访中,还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妈妈托关系找校长才进到了全县最好的小学。原来在过去就已经有这样的操作了,不管啥时候,家长都对娃的学习很上心了。

Snowy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看上去有收费补课的嫌疑,但也从印证了看出家长对娃成绩提高的需求,这不,连基金行业都要来掺一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家长对娃的学习太过上心,因此产生了眼下的各种情形,学区房、校外培训机构等,都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抓住了家长们盼娃成绩好的心理。

“双减”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是给娃减负,同时也想消灭学区房的存在,让教育实现均衡。

初衷是好的、为了大众着想,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打压一个教培行业很容易,但想要彻底消除学区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托关系,买学区房,家长们的初衷和目的也很明了,让娃上好学校,让娃有好成绩。

现在校外培训机构大多已经倒闭,仅留存的机构也不能在周末、寒暑假、节假日不补课,家长们能做的或许就是给娃上一个优质学校了。

如何达到“双减”的初衷,实现教育均衡化是第一步,然后消除家长们心中固化的思维,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