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秀:伟略开后汉,英雄配红颜

历史上有三个时段最为模糊,一是南北朝,二是五代十国,再有便是这东汉开国之时。

前两个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两个时段,皇帝和政权走马灯样的变个不停,城头频换大王旗,即使是资深的历史爱好者,读到这一时段也感觉头大,且没个明确的主线,无法把握。

但这东汉初年也没几人知道个中的精彩,从开国似乎一下就跳到了三国,其中能记得住的名人少之又少,这中间百余年的历史在国人心中,几乎就是是空白,而整个东汉,貌似都是给英雄辈出的三国所做的铺垫。

没办法,西汉开国时,有刘邦同项羽的鏖战,有汉初三杰的风采,有吕后和戚夫人的宫斗,好戏连台,他们都是光耀历史的天皇巨星。

汉末就更不用说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一众风云人物,加上周瑜、吕布、小乔、貂蝉,美人英雄,波澜壮阔,让人赞不绝口,是融化在血液中沉淀,他们共同奏出了一曲帝国的挽歌,也满足了人们的浪漫幻想。

然而,夹在二者之间的东汉就显得很尴尬了,其开国皇帝刘秀的识别度也是不高,很多人能知道“蜀中无大将”的廖化,却并不一定认识这“独冠百王”的刘秀。

他好像要借着王莽篡位一事,才能关联上他来,即使在他的家乡,现在的认知度也不高,很悲哀。

造成这样的原因,关键是没有一个如《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来支撑,而那个《东汉演义》的水平实在是太渣,完全起不到宣教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一提起中国顶级的帝王,伟人的那首《沁园春》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是定论,但也许是因为诗词格律的原因,我觉得,如果将这宋太祖置换成汉光武,可能更合适些。

虽说刘秀是开国皇帝,但按国祚的传承来看,东汉应该算是西汉的延续,一般来说,这样的皇帝再是英明神武,但总是感觉缺了些什么,如那南宋的赵构,如果不是岳王爷和秦奸臣的帮衬,其面目又有几人能识得?更不要说那少康复国及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了。

但是,刘秀却是传统意义最合格的皇帝,是最少被人诟病的皇帝,能与其媲美的,怕只有周世宗柴荣。

我对刘秀的认识,是在改革开放后买的一套蔡东藩著《历朝通俗演义》,不过也是匆匆地浏览了一下,除了一个昆阳之战,再加上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外,也无太多的印象,只是感觉是个好皇帝,至于好在何处,却是道不出来的。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今河南兰考,东汉开国皇帝,新莽末年,同哥哥刘縯一起在家乡起兵,后称帝,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他结束了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在位期间,注重与民生息,推行儒学,社会安定,这一时期被史家赞为“光武中兴”,年62岁时离世,谥号光武,后世称为光武帝。

他本是一个在家种地的农民,却套着个据说是源自汉景帝后裔的光环,不过我想,大概也如同后世那“织席贩履”的刘备一样,这么多年的开枝散叶,谁也弄不清楚这来源的真假了。

正是因为如此,在史无前例中对他的赞誉也很少,那时候,可以赞扬流氓无产者出身的刘邦,可以高抬那讨口子出身的朱元璋,但对刘秀,却鲜见其颂扬,可能也是他的血统中,疑似有着宗室的成分吧。

可以肯定的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虽然也经历过稼穑之苦,而从他同哥哥起事时,能一呼百应状态来看,虽说不能说是豪强大族,但至少是地方上有一定势力的大户人家。

因为,他还曾去长安求学,当过几天的太学生,只是不知是何原因没拿到“毕业证”,大概属于大学肄业的水平吧,尽管如此,如果只算历代的开国之君,可能他是学历最高的皇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在这座“超一线”城市中,他这个来自八线城镇的郊区农民是大开了眼界,他看见了骑着高头大马的禁卫军首领,率领部属威风凛凛走过他的身边;看见貌美如花的豪门千金阴丽华的车队驶过,于是留下了那“当官要当执金吾,娶妻要娶阴丽华”的誓言。

刘秀生性宽仁且“多权略”,处新朝王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之时,他在哥哥的鼓动下,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起兵,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条辉煌之路。

郁郁舂陵旧帝家,黍离千古此兴嗟;

萧王何事为天子,本爱金吾与丽华。

因为刘秀兄弟是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他们与绿林合军一处,给新朝军队以重大打击;随着他们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

这一举动引起王莽的高度重视,枪打出头鸟,遂重兵42万人围攻新政权的重镇昆阳,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于是,著名的昆阳之战爆发。

这是刘秀扬名最重要的一战,正是在这次的战争中,刘秀仅率13名人乘夜杀出重围搬来援兵万余人,并连同城不足万的兵力,里应外合,将王莽军中杀得大败,新朝主力在昆阳城下灰飞烟灭,从根基上动摇了王莽统治的基础,面临土崩瓦解的境地。

接下来,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新朝军队节节败退,重镇一一失陷,随着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兵之中,存在14年王莽新朝彻底覆灭。

但是,取得胜利后的更始王朝随之陷入了内乱,刘秀的哥哥刘縯无故被害,刘秀也自身难保,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显示出旁人难以再现的隐忍,以示自己对更始王朝的效忠。

他韬光养晦、隐忍负重,绝口不提哥哥被错杀一事;他低调谦恭,有功不居,竭力结交更始帝身边重臣,他的态度让皇帝倒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了,不但没有加害于他,还给他封了侯。

封侯后的他衣锦还乡,迎娶了他日思夜想的大美女阴丽华,但他也知道,更始皇帝对他的信任基础是很脆弱的,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他唯有对更始王朝作更大的贡献,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虽然王莽的新朝覆灭了,但在此过程中,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争斗中是处于观望态度的,更始帝上位后,这些地方军阀们也并未归附,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割据势力,如同唐朝后期的藩镇一般;另外,在山东还有规模庞大的赤眉军日益壮大。

为让这些地方势力归顺更始王朝,对其进行安抚是政权稳定的重要环节,于是,刘秀主动要求出抚河北,借以扩张自己的势力。

过程中,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四八豪杰会聚,遂起自立之意,名为“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为取得这些地方豪强的支持,与势力最大的真定王刘杨结盟,刘秀迎娶了外甥女郭圣通,,而此时距他迎娶阴丽华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权宜之计还是利益被逼,抑或还有其他原因,就见仁见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他拒不回长安受封赏,杀死更始帝派来的监军,击杀更始帝派来河北的大员,史称这时的刘秀“自是始贰于更始。”也就是同更始王朝彻底决裂,并在河北鄗城即皇帝位,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

继而,他击灭赤眉,扫平关东,得陇平蜀,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统一后的他,以柔道治国,偃武修文,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励精图治,在努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简化机构,裁减冗员,整顿吏治,提倡节俭,轻徭薄赋,不尚边功,崇尚儒术,一切以恢复民力,发展生产为最高宗旨。

这措施的实行,使得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局面,故史学大家司马光言:“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而千年后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对他的赞誉更高,说他是“允冠百王。”

不仅是王夫之,历代史家和贤君名臣对刘秀的评价都很高,他几乎是一位完美的帝王,鲜有责备之言。

晋简文帝说他是雄主之最,梁元帝说是刘秀极优。朱元璋说他有安万世之功,杨廷和等人赞为刘秀最贤,历代的赞誉之声是好评如潮,这主要是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历史上极少的不杀功臣的君主之一,最著名的便是所谓“云台二十八将”,除战死沙场的外,皆得善终,这同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屠戮功臣是天差地别。

“鸟尽弓藏”是众多开国君王普遍的画风,而刘秀却能至始至终地善待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何况他连后世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手段也未曾用过,所以,唐代名臣李靖说:“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

他宽厚仁慈,即使是曾经的仇敌,亦能做到仁至义尽,谋杀了他哥哥的朱鲔来降,他不仅重用,还赐予高官厚禄;昔日的主子刘玄被赤眉军缢杀后,他将其妻儿接来照顾,还将其几个儿子封为侯;曾经被立为傀儡皇帝刘盆子归降后,他亦善待,赐与大量的田地以为养身之用,这样的帝王,千古罕见。

他一生没有荒淫暴虐的记录,对爱情的忠贞也让他加分不少,虽然他为了扩大势力同真定王刘扬联姻,迎娶了郭圣通,但是,即使在刘扬谋反伏诛后,他反而将其册立为皇后,并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从中也能看出他的政治智慧远超常人,自此,河北反对派势力自行消亡。

不得不说刘秀的一生遇到了两位好女人,虽然郭圣通“入主长秋,宠映椒房”,刘秀对她是十分宠爱,她却是“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而当初恋情人阴丽华来到身边后,也是“雅性宽仁”,当刘秀有了立她为皇后的想法时,被她严辞拒绝,直到后来郭氏渐次失宠后,刘秀才让她去了儿子的封地,去当了皇太后,阴丽华方才“元配归正”地登皇后位。

可以说,刘秀的这前后两位皇后,是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的典范,却都被运气爆棚的刘秀给遇到了,而他对她们二位也是恩爱有加,有始有终,这羡煞了后世多少帝王。

不过,有时候我觉得,最容易出名的皇帝,是花边新闻满天飞的皇帝,没有褒姒谁认识周幽王;没有赵飞燕,你汉成帝又算哪把夜壶;唐玄宗如果没有杨玉环,就不会成为最有故事的皇帝;司马炎没有羊车望幸,只是那数百位皇帝中一个普通的存在。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对一个皇帝知名度的提升,没有这些风韵之事还真不行,至少是会大打折扣的,可惜,这刘秀真是的啥都没有,着实可惜。

武功战力、治国水平、宅心仁厚的刘秀,除了那喜欢些图谶之事,没有明显短板,可以说是历朝最完美的帝王楷模。

但是,却也留下一个难解的困局;外部是地方豪强的势力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对内是外戚、宦官、小皇帝的轮轴转剧情,反复上演,这成为东汉后期的主旋律。

这都源自于他对世家豪族一味地妥协,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他几乎所有的将领都有着豪族背景,放任的结果就是东汉一朝中央积弱,看着地方势力一天天地做大,以至遗患后世,直至灭亡。

《后汉书》对他的评价是:“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看来也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如果换位思考,从刘秀的角度来看,他成功的主要依靠对象就是地方豪强,让他自断臂膀去打击这些势力,怕他是万万做不到的,而王莽损害本阶级利益所带来的恶果,他是亲眼目睹,所以,我们不能以现代的观念去苛求古人。

再有一个很诡异的是,自刘秀以后,除明、章二帝尚能保持他的余威,稍有称道之处外,和帝以降便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短命皇帝多,昏庸皇帝多是其特征,特别是那桓、灵两朝,直接将东汉推入了群雄争霸的三国乱世。

夹在汉初的三国的缝隙中,这刘秀虽然如日当空,但我觉得,他还不能算是一个有开创精神的英主,至多算是一个完成的明君,特别是在帝国版图的扩展上,不仅没有任何作为。

连那早已纳入汉家疆域的西域归附匈奴,也没有任何的对策,导致这些地方全部落入了匈奴的掌控之中,也许,是他上位后忙于国内战事而无暇顾及,这怕是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了。

还是汉明、章两位皇帝在位,才有窦固和耿秉及班超等人,重新将西域夺回,打通了丝绸之路,然而,随着东汉帝国日趋衰落,最终在灵帝末年,彻底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权。

要说他不杀功臣,这是事实,但却也并非绝对,韩歆、彭宠、邓奉和伏波将军马援,至少是直接或者间接死于刘秀之手;特别是郭皇后的亲舅舅刘扬之死,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这几位的后人,那是相当的好,不说是将当时还是贵人的郭圣通封为皇后,对韩歆的家族也是赐以金钱和粮食,还以大司徒之礼安葬了韩歆,这都充分说明了刘秀性格上残忍和仁慈的两个方面,只是他拿捏得特别好而已。

而且,在对贵族和豪强的宽容上,刘秀也做得很过分了,他姐姐的家奴在大街杀人,帝都市长处理案件并对其执行死刑,刘秀姐姐气愤地冲进宫理论,要求放人道歉,谁知这洛阳令董宣打死不从,拒不道歉,刘秀便叫人按着董宣的头,强行让他向公主低头认罪,这便是著名的典故“强项令”。

刘秀对豪强的胡作非为,特别是土地兼并也曾做过努力,他分布“度田令”,以其止住这一现象的蔓延,但终究在强烈的反对下,未能彻底地贯彻下去,终以虎头蛇尾的结局,无疾而终。

所以,终东汉一朝,就是个豪门恣意横行的天下,秦皇汉武好不容易建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中央集权体制,在刘秀手里成为坞堡遍地的“封建”社会,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也是三国乱世的重要起因。

表面上看,刘秀是完美的,但完美便代表着平淡,想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朱元璋,刘邦,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突出的优点和缺点,周身都带有分明的棱角。

而刘秀呢?他缺乏历代开国帝王带头大哥的那种英雄气概,这在气势上就失分不少;特别是在哥哥被冤杀后,作出各种示弱的姿态来保全自己,也引起了后人将他看轻。

所以,现在除了他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似乎就啥都没有了,因为,他的一生寡淡如水,缺少一个能让人记得住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