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这部电视剧讲的是拿了共和国勋章的8个人,其中有科学家也有英雄。看了关于科学家的几个篇章,终于明白为什么科学家的工资比不上明星了。

明星的高薪资一直都是社会讨论的热点,不少网友觉得明星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没有科学家大,凭什么他们就能高薪酬。

在大热剧《你是我的荣耀》里有这样一段台词,于途的好朋友说,现在这社会,明星带货分分钟上千万,你们呢,把火箭送到天上去了,你去问问,谁知道你们叫什么,累死累活一年还是赚那点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是没错,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明星和搞科研的收入体系完全不同。而且也并不是,把明星片酬降下来,科学家工资就能高。

两种工作的投入产出比不一样,搞科研,就看《功勋》里面的,不管是造氢弹还是核潜艇或者火箭,一个失误,几十个亿就打水漂了。

搞科研,是在拿纳税人的钱去“养”科学家。而明星则是纳税大户,范冰冰随便一抖搂就能抖搂出来8个亿。

而科研往往是,投入上百亿,能换来成就自然是好,但是也要做好颗粒无收的准备。但是明星是,投入了就要回报,一旦看不到回报,就会及时止损。

换句话说,科研人员的损失不可控,但是娱乐行业的损失是可以稳定住一个百分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是正常的市场机制,并不扭曲。而且,明星对标的应该是真正的学术大拿,而不应该是笼统的科学家。

换个角度说,从稳定性、持久性、折现性上来看,科研工作者可是比明星有保障多了。明星不知道什么时候塌房需要赔偿损失,但是科研工作者就等于是保险箱。

现在是快节奏,明星流量更新迭代很快,很多人都是火一下子,能够真正拿到很多钱的,大部分都是一线。这些人应该跟顶级科研工作者去做比较。

但是这样比,也没什么道理。拿娱乐圈的平均水平,去和顶级科研工作者的报酬相比,换句话说,一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比另一个行业高,在市场竞争中,后者应该是夕阳产业,可能被淘汰。

可我们都知道,科研工作是不可能停止的。所以这样的比较,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张文宏医生在疫情里脱颖而出,并且成为全国知名人物,在他所处的行业也是翘楚,年薪147万。可能有人说,这些顶级的人才,也还是比不过18线演员拍几部戏啊。

那要是娱乐圈的收入体系和体制内的一样的话,那么娱乐圈的吸引力在哪里?社会上这些热钱又该到哪里去?娱乐圈是一个吸热钱的地方,产生效益,完成税收。

他们是一个循环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行业门槛高,但是工资相对来说平均,就是工资和能力匹配。业内大咖比普通人高几倍工资,顶天了。

娱乐圈的高收入和低收入,那是天壤之别。

这种分配模式,其实也有道理。喜欢稳定的可以去搞科研,喜欢冒险搏一把的去混圈。

不过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依旧有很多网友,把两个行业对社会的贡献来进行对比。就比如说《功勋》里这些大国重器于国防的重要性,怎么他们的工资比对社会没有很多贡献的明星低呢?

大家可以这么想,科研门槛高,虽然不知道搞科研的人数和混圈人数到底哪个多,但是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混圈的火的只有那几个,所以他们自然会拿到更多的钱。

但是搞科研,不管你有没有成就,单位都要给你按月发工资。

对于两个行业来说,业内是公平的。一个是随机奖赏机制,另一个是平均分配。收入曲线是不同的。

要是按照大家想的,把明星的高薪酬收走一半,那大家为什么不想想,搞科研还有吃空饷的呢?所以从宏观上来比较两个行业的薪资水平,真的没意义。

再加上科研投资大头都在项目上,不像娱乐圈,大头都在明星薪酬身上。只能说两个行业的收入体系实在不同,也没有可比性。

但是要说明星对社会没有贡献,这话是真的错了。

明星拍戏,尤其是电影,电影是工业。就拿《长津湖》来说,拍摄的时候需要搭建场景吧,需要钢筋水泥吧,道具坦克飞机需要造吧,后期需要特效,需要服务行业来搞宣传,这是一条龙。

明星带货,也是带动企业增收。企业收入多了,纳税就多,科研投入就能增长。

再比如,科学家发明了很多储蓄设备,例如电视电脑手机,但是这些东西需要明星去填满内容。

明星负责大家的满足感,科学家创造东西。要是一味说内容不行,去推崇创造者,这也不对吧。没有任何好看的电视节目,电视机就是一块屏。

科研人员创造的东西,或许价值的确比较久远,就好比屠呦呦,1978年就发现了青蒿素,但是直到2015年才获奖。这中间的沉没成本怎么算?

但是明星的变现是非常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好比,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给你1万年投资回报是7%,另一个是50年以后给你28万元。看似28比1多,但是1经过50年,已经是29万多了。

这就说明,科研工作可能在很久以后才能产生价值,但是50年后的28万已经不如1万投资更划算。这就是长久变现和立即变现的区别。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长久价值,并不能作为科研工作者应该拿高薪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