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意味着人类离遨游太空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因此全世界的人们都密切关注着它的动向。然而不久后,苏联大使馆向中国发送了一份电报,请求帮忙寻找可能即将坠落中国东北的“斯普特尼克1号”。为了完成老大哥的请求,我国于是紧急派出钱学森和林有声踏上了寻找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人造卫星可能降落中国

根据苏联相关方面,我们知道了1958年苏联成功发射的“斯普特尼克1号”在太空遨游几个月后脱轨,即将坠落地球。并且根据苏联专家的计算与预测,“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残骸的落点在东亚,而降落在中国东北的可能性最大。

也许在现在的人们看来,人造卫星并不稀奇,不理解为何苏联会如此大动干戈地请求中国帮忙寻找,甚至说哪怕摔得摔得粉碎,或者只能找到几片碎片,也都请收集起来送给他们。但放在当时来看,这颗人造卫星可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哪怕其残骸,放在当时更是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何它能飞入太空,为何它又脱轨坠落?其创新性与借鉴性都是独一无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在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下,一方的飞速发展的精尖科技必然会引发另一国对于该科技的研究,更何况是对于太空的探索。因此,这项独属于苏联的秘密,一旦被美国发现,便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所以苏联这位老大哥才会请求中国帮忙寻找。

二、收到消息,前往东北

在收到老大哥的请求后,总参谋部立刻把任务分派给各军区,要求各部队严密关注,一旦监测发现什么可疑的坠落之物,都要及时上报给国家。没过多久,一份来自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的报告,就放在了林有声将军的桌子上。报告称,有一位小战士在某天站岗时发现,天上突然降下一团“火球”,速度非常快,落到地面以后还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听到这个消息后,林有声将军立刻联系钱学森以及有关方面的其他专家,七八人一同搭飞机前往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

到达以后,曾绍山亲自来迎接他们,并告诉他们部队已经安排相关士兵按照那位小战士的说法前去搜寻,所以还请各位专家先去休息,等有了消息再来通知大家。随后,他又给专家介绍了那位士兵发现这颗卫星降落的一些经过,专家们也问了他一些问题。据林有声将军后来回忆,当时在听完曾绍山司令的介绍后,钱学森又提出了不少问题,问得事无巨细,他说:“让我们也一起去现场找找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大概已经11点了,曾绍山看各位专家舟车劳顿十分辛苦,于是提出要不等吃过饭再去,但钱学森不同意,他委婉拒绝道“还是尽快去现场落实,饭晚吃一点也没关系。”曾绍山经不住再三要求,于是就带专家们一同前往现场。

三、手心计算,得出结论

到达现场后,钱学森又把那位发现卫星降落过程的小战士叫过来,请他把当时的场景再次复述了一遍,又让他仔细想想,自己当时站在什么位置,面朝什么方向,又是在哪个方向看到那个“火球”的,那个“火球”从哪里划到哪里,成什么角度,大概又以什么样的速度划过去,是快是慢等等,钱学森都一步一步引导着小战士进行回忆。然后他一边听着小战士对于目击现场的还原,一边用笔记录着相关知识点。

林有声将军来到钱学森身边,看到他在自己的手掌里画了一条抛物线,并且旁边还罗列着众多公式与数字,但具体是什么意思林有声将军,却不能够明白。过了一小会儿,钱学森计算完毕对身边的人说,按照士兵的描述来看,这降落的“火球”并不是苏联的卫星。

他解释道,首先,如果是人造卫星降落的话,他从太空坠落到地球会弹出无数的碎片,这些碎片因为重力加速度的原因会大面积弹开,最远可达几百米,而我们在这里对什么进行了大面积搜索,却什么都没有发现,因此排除降落中国这个可能。并且按照士兵描述的“火球”在过境中国的时候速度还更快,根据力学原理,这颗“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应该还会飞行一段时间,最后大概率落在距离中国有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苏联传来消息,卫星确实没有降落在中国境内,而是降落在了与中国东北有一定距离的阿拉斯加。

钱学森通过抛物线的计算,在没有人计算机的情况下,准确算出了“斯普特尼克1号”会降落在离中国几千公里外的地方。事实也证明了,他是正确的。仅凭目击者对于“火球”的回忆,他便算得分毫不差,帮助寻找这颗宝贵的卫星,完美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真不愧“科学脊梁”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