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龙有鳞,勇士有甲”,盔甲是战士的第二层皮肤,是捍卫生命的金属伴侣,自从兵器诞生后,盔甲就与其相对立,自古以来,有攻就有防,如何最好的保护有生力量,减少兵器的杀伤,是盔甲的基本任务。在美观上,反映时代最好的工艺,令艺术为之倾倒,在战场上,威慑面前的敌人,让对手忌惮三分,在文化上,深入民族的皮肤,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军魂的象征,这就是盔甲的历史使命!

“神龙有鳞,勇士有甲”

札甲,就是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的“中国盔甲”。札甲顾名思义,是用皮条,绳索,作为编甲绳,将方形的甲片互相穿组,上下左右纵横成组,扎甲片横向,纵向均互相叠压,这样所构成的防御效果,就不只是一个甲片,而是周围至少四个甲片,所提供的防御支持,其蕴含的中国哲学与大义,不言而喻,中国人讲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兽护体,也讲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扎甲,在工艺上和防御理论上,正是应对这些国人所讲究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扎甲

编甲绳,将原本一个孤零零的甲片,串在了一起,从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盔甲。民心,民意,民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万众一心,则万事可成,中国工匠之所以用一块块小小的甲片来编织盔甲,而不采用类似西方板甲的大块甲片?

扎甲片横向,纵向均互相叠压

我曾经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明明感觉板甲更厚,更牢固,缝隙更少,而且还免去了的编甲繁琐,中国工匠何乐而不为呢?其实不然,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农业古国,男耕女织是古中国的传统,与基本分工生产方式,盔甲的制造很多时候需要大量的工匠,而且时代越往前,技术水平要求越高,在战乱年代,往往没有太多的工匠能够投入盔甲的生产,那如何将妇女也加入到盔甲的生产中?板甲自然不行,对工艺和力气要求太高,而扎甲却十分合适,在男性工匠锻造出出甲片后,再由妇女进行穿孔和编甲,这样就将生产融入到中国的传统中,大大节省了时间,也间接的增加了产量,这就是中国古代为什么扎甲多,板甲少的原因之一。

扎甲与锁子板甲

札甲在中国不同时代都有装备,基本上成为古中国军队必备的制式盔甲,主要盛行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1600年左右,大约2000年左右的时间,札甲陪伴着中国历史,盛衰更替,分分合合,大到名臣将相,小到士兵小卒,它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中国历史的“守护者”---冷兵器时代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历史的“守护者”---冷兵器时代的荣耀

扎甲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又长什么样呢?

商朝就出现了扎甲,以青铜锻造,为青铜扎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粗糙的胸甲扎入整体皮甲中,是扎甲的早期雏形

商朝青铜甲

周朝的时候青铜扎甲进一步发展,虽然当时主要流行的是皮甲,但是在春秋战国的战乱中,人们已经开始注重甲胄的防护能力和灵活能力,皮甲是足够灵活,但是在日益强大的兵器面前,防护能力显得越来越无力,在《韩非子》中就有“驱其练甲”,《战国策》里也有了“玄甲”的记载。练甲是一种青铜甲。玄甲这是一种铁甲,因为铁是黑色的,所以被称为“玄甲”,铁,铜,皮融合成甲,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时候的扎甲已逐渐成形并且被秦朝继承,继续发展。

西周时期的扎甲

东周时期的扎甲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出现,强大的国力,战争所带来的经验,都让扎甲在加强防护力的同时,也更加追求美观和色彩,再加上民间基本无法锻造,所以我个人认为扎甲从这一时期开始代表一个王朝军事工艺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朝将军甲

秦朝扎甲

汉朝是扎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锻造技术的进步,扎甲的防御力有很大提升,铁甲片一片片串连而成,甲片的形制也逐渐多样化。

西汉方形扎甲

在西汉,依照甲片不同可分成两种:一种为方形甲片,又被称为铁叶扎甲,是胸背两甲用带与肩相系而成,加上披膊护甲,防御性更加强大,但无论怎样都是普通士兵可以普遍装备的扎甲。

西汉披膊铁叶扎甲

第二种为鱼鳞形状的小型甲片编成的扎甲,相对于上一种形制,行动更加方便,多为汉代骑兵指挥官,轻骑兵,斥候,所装备。其扎甲的厚度完全可以抵挡同时代一般刀剑,这使得在汉匈战争中,汉军“一汉当五胡”的荣耀可以实现。

西汉筩袖扎甲

在东汉,中国最早的马鞍发现于东汉时期,从雷台汉墓出土的的骑俑和鞍马彩绘木雕,可以证明在东汉末年,在三国,马鞍和马镫肯定是已经大规模装备在骑兵部队上,骑兵的作战能力和负重能力得到了史诗性的加强,曹魏重骑兵的扎甲重二十二斤左右,要用七百余片甲片编成,就像《史记》中记载用重骑兵的冲垮敌阵、步兵跟随其后的战法与战术说的那样,为中国古代重型铠甲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汉朝重甲骑兵

魏晋南北朝时期,扎甲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越来越厚,越来越重,防护也从上半身延伸至下半身,基本上呈现全身性的保护,而且扎甲发展受到外来民族影响,游牧民族擅长骑兵作战,重型扎甲如何与骑兵结合成为这一个时代的热点,可以这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扎甲乃至盔甲兵器发展的大变革期。

魏晋筩袖扎甲

魏晋筩袖扎甲(骑兵)

南北朝后期时代,覆盖面更广的鱼鳞扎甲,防护性更强筩袖扎甲,步兵战斗,骑兵战斗皆适用的两裆铠甲,专为骑兵设计的马铠、甲骑具装,腿甲,裙甲,在民族融合,百年战乱过程中,扎甲的种类大爆发,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包容。

南北朝后期甲骑具装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天下再度一统,更加兴盛的王朝,更加强大的工艺与技术,并且在吸收融合南北朝,南方和北方盔甲科技的优点和特色,进化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并且结合与突厥,与大食,实际作战经验,再由西域大量引进其他文明的的铠甲,一系列操作颠覆了秦汉铠甲的传统,中华文明的扎甲,在战火与融合中超越自我,在美观与防护力上,又到达了新的巅峰。

隋朝扎甲

金光耀眼的护心镜,黑色肃杀的玄甲,“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明光铠,真的让人感叹道!大唐不愧是大唐啊!

唐朝玄甲

初唐明光铠

中唐明光铠

晚唐明光铠

是不是感觉护心镜越来越小了?没有之前那样耀眼了,有时候从盔甲工艺上,也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兴衰。

五代十国扎甲

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分裂,大唐的荣耀一去不返,骑兵的发展再次成为影响扎甲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北方政权的盔甲,主要朝着骑兵作战的方向发展,而南方政权,因为缺少马匹,所以更加注重盔甲的防御性,以及步战性能,如何在防御性,机动性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成为了关键。

五代十国晚期扎甲

宋代时期,中国甲胄的发展达到鼎盛,扎甲形制达到最多,甚至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基本上全部扎甲样式基本定型,而且除了宋朝以外,还有辽,金,西夏,大理,甚至青藏高原上的藏甲,对于盔甲来说,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 !宋代的扎甲有柳叶扎甲、步人甲,山文甲,锁子甲,细鳞甲,乌锤甲,铁浮屠,铁鹘子等等太多太多,扎甲的工艺在宋朝已经形成流程,锻造、錾刻、编绳、鎏金,一条龙流水线生产已颇具规模,极高的工艺,无上的美学,无愧于先贤的智慧。

宋朝金漆铁甲

宋朝乌锤扎甲

宋朝山文扎甲

辽金鎏金铜扎甲

宋代步兵扎甲

集大成于一身的宋朝扎甲

根据《武经总要》《天工开物》等等书籍的记载,一套完整的宋代扎甲包括、兜鍪、胸甲、顿项、肩吞、臂鞲、掩膊、腹吞、袍肚、裙甲,结构十分复杂,但是真的很好看,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想要这样一套盔甲。

草原扎甲

时代总会落幕,历史总在发展,随着火药在军事上的使用,冷兵器时代即将画上句号,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扎甲,这些重型铁甲,也逐渐慢慢的退出战场的舞台。

在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扎甲

老兵永不退伍,只是慢慢凋零,扎甲,陪伴了中国军人几千年的漫漫岁月---

朝代更替,历史兴衰,荣辱与共,战火与和平,寒光与鲜血共舞,它是战争的产物,亦是和平的守护者,它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也许哪天有个少年,再次将它披上,无论优劣好坏,扎甲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守护灵”。

图文分享自网络:史瞭未极

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