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搜图

▲淮海战役形势图

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战役进入关键时刻,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与徐州、蚌埠两地的国民党军5个兵团对峙,而从华中“剿总”赶来增援的黄维第12兵团则刚刚进入淮海战场就遭到节节抗击,连续几天拼死突击后,非但没能突破阻拦,反而全军陷入了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的包围,足足4个军另1个快速纵队12万人,被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十余个村庄里,根本动弹不得。

编辑搜图图片模糊,建议替换或删除×

▲北伐时期的黄维

第12兵团突围受挫

黄维也曾尝试突围,并从所属4个军中各抽调出1个精锐师担任突击队,但谁也没有想到,主动请缨担任突围先锋的第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竟然是潜伏多年的中共地下党员,在突围过程中其突然率部倒戈,并将所属炮兵对准了后续跟进的3个师,一顿炮火彻底打乱了整个兵团的突围部署。

目前,中原野战军已经依托河川、战壕修筑了坚固的堡垒防线,想独立突围已经基本无望。好在战场坐落于黄淮平原上,民房建筑众多,又普遍比较坚固,双堆集赖以成名的平谷堆、尖谷堆两个古老的土堆更是方圆百里唯一的制高点,使得黄维可以紧急构筑坚固的防御体系。由于缺少钢筋水泥等材料,黄维干脆下令将全兵团的汽车集中起来,足有500辆,全部装满泥土,充当核心防御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搜图图片模糊,建议替换或删除×

▲黄维兵团装备精良

国共两军火力悬殊

1948年12月5日,《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正式下达,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要求中原野战军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证完成任务。但黄维兵团毕竟是国民党军头号王牌精锐,除了动用火炮、机枪、步枪、火焰喷射器等拼死抵抗外,竟然还派出坦克突击队发动反冲锋,企图趁机攻破解放军阵地,寻隙突围。

中原野战军官兵虽然作战英勇,但毕竟刚刚转出大别山不到半年,兵源和重武器都没有得到补充,大口径野炮仅有2门,山炮仅有43门,平均每门炮5发炮弹;迫击炮倒是有一些,平均每门炮仅1发炮弹;轻重轻机枪的子弹也仅1个基数,要想靠火力拦阻配备了坦克重炮的黄维兵团,必将付出重大牺牲。

编辑搜图

▲中原野战军在坑道中

土工作业逐步蚕食敌阵地

为此,中原野战军部队开始大范围的土工作业。每到夜间,战士们斜背步枪,腰插手榴弹,手拿铁锹,运动至敌人阵地前沿50米甚至30米处,然后散开卧倒,先铲出浅浅的长坑,把身子隐蔽进去,作为卧射工事,再深挖成能跪射的坑,直到完成一个能直起腰的单人散兵坑,最后再与左右邻打通,到天亮时,就在敌人眼皮底子完成了一条上千米的交通壕。

面对这种来自地下的工事,黄维兵团惊恐万状,其头号主力第18军军长杨伯涛惊呼:“共军夜挖工事,一夜推进几十米,甚至一两百米,我们这点地盘,哪经得起他们这样没日没夜地蚕食呀!”黄维兵团被占据的区域被逐步压缩,从最初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约7.5公里,压缩至方圆5公里,到12月13日,已经仅剩东西不超过1500米的狭长区域,以至于我方打趣道:“黄维来到双堆集,先当区长,后当乡长,再后来变成了村长。”

编辑搜图

▲围歼黄维兵团

13日夜,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团最后的核心阵地发起总攻,战至15日夜,全歼残敌,并俘虏兵团司令黄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搜图

▲油画《决战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