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诺贝尔基金不仅仅是完成诺贝尔的遗愿,

而且还是全人类的使命。

10 月 11 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公布,3 位获奖者分别为大卫·卡德(David Card)、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圭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

其中大卫·卡德获得了一半奖金,因为「其对劳动经济学做出了实证性贡献」,另两位则分别获得四分之一奖金,以表彰「其在方法论方面对因果关系分析做出的贡献」。该奖项的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 110 万美元)。

至此, 2021 年诺贝尔奖正式落下帷幕。而在今年的诺贝尔奖竞争中,美国再次成为最大赢家,除了 3 位经济学获奖者在美国大学任职,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医学等三个领域的 7 位获奖者中有 4 人在美国研究所或美国大学任职。

与此同时,据诺贝尔委员会官网披露,2021 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为每个奖项 1000 万瑞典克朗(按最新汇率,约合人民币736.8万元),6 个奖项总额为 6000 万瑞典克朗。

当初诺贝尔留下的用作设立诺贝尔奖的遗产,为 3100 万瑞典克朗,远不够现在一年的奖金。而诺贝尔奖从 1901 年开始,已经发了 120 年。

除此之外,诺奖的奖金连年上涨:1991 年为 600 万瑞典克朗、 1992 年为 650 万瑞典克朗、 1993 年为 670 万瑞典克朗, 2000 年诺贝尔奖五大单项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达到了 900 万瑞典克朗( 100 万美元),远远超出了整个原始基金的名义价值,也大大超过了原始奖金的实际价值。

2001 年诺贝尔奖百年华诞时,诺贝尔奖每项金额达到 1000 万克朗(约合 140 万美元),此后便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左右。

01

那么,诺贝尔的遗产是如何满足这 100 多年来的奖金支出的?

很多人都知道,诺贝尔奖是为了纪念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其奖金也是由诺贝尔的遗产设立。诺贝尔去世时,只留下100万瑞典克朗分给亲友,余下3158.72万瑞典克朗设立诺贝尔奖基金,用于今后诺贝尔奖奖金颁发。

3158.72 万瑞典克朗换算成人民币约 13 亿左右,钱虽然多,却不够一直发下去,更不用说这 118 年以来,无数次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还有1990 年北欧金融危机和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在这些困境下,诺贝尔奖的奖金不仅没发完,还越发越多,诺贝尔基金会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诺贝尔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和投资策略。最开始诺贝尔基金会遵照诺贝尔的遗愿,将基金用于银行存款或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但这些投资所获得的利息收益甚至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还随时面临货币贬值、政府加税等不可控的风险,于是基金会能够用来颁奖的钱越来越少。

1914 年之前基金会缴纳的税率为 10%,1915 年瑞典因战争在全国征收「临时国防税」,基金会的交税不得不成倍提高。1922 年时,交给政府的税已经大于1923年的诺贝尔奖金了。

为了维持这一奖项,诺贝尔的奖金不断缩水,1923 年的诺奖奖金仅为11.49 万瑞典克朗。入不敷出之际,诺贝尔基金会提出免税申请,瑞典议会在 1946 年同意了这一申请。但由于货币贬值,1953 年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已经流失了三分之二,仅剩约合 330 万美元,面临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第一个转折点:试水

同年,瑞典政府出手,允许基金会独立投资,可以用存款去炒股或投资其它基金、房地产、私募股权等,同时美国也赦免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进行投资活动的一切税务。

自此,诺贝尔基金会开始在投资界试水,押注全球股票和房地产。随着二战后全球经济复苏,基金会的投资收益稳步提升。

尤其是 1980 年美股开启长期牛市,诺贝尔基金的收益也实现大幅上涨,有资料显示, 1987 年末,诺贝尔基金投入美股的资产总市值高达 12.87亿瑞典克朗,超过了 1901 年诺贝尔基金的原始价值。

第二个转折点:加注

1991年,北欧国家放开金融管制,取消金融机构信贷限制,刺激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需求,但由于当时北欧金融市场并不完善,监管制度较为薄弱,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预案也存在较大疏漏,以至于大量贷款流向股票和房地产,最后爆发金融危机。

按理说,诺贝尔基金会也不能幸免,但早在1985年时,瑞典政府提高不动产税,诺贝尔基金会为了避税将名下不动产转移至一家名为「招募人」的上市公司名下,换取了「招募人」的股票份额。

1989年瑞典房地产价格比1985年增长了一半,股票指数也增长了两倍,诺贝尔基金会借此机会转让了所有「招募人」的股票份额,大赚一笔,还躲过了金融危机。

时运相助的诺贝尔基金会在北欧金融危机后,将目光聚焦美国市场,并把七成的基金用来投资美股,且每年收益的10%被用于再投资。而1990年的美国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十年」长牛,长达113个月的牛市,这是美股历史上持续周期最长的一次牛市。

诺贝尔基金会因为对美股的的持续加注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99年末,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总市值达到39.38亿瑞典克朗。

03

第三个转折点:转型

20世纪初期,美股爆发了互联网泡沫,大量科技公司陷入舆论危机。这一次,时运并未跟随诺贝尔基金会,其资产总市值一度缩水,短短两年时间,诺贝尔基金会持有资产的总市值缩水近10亿瑞典克朗。

此后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始终受美股市场的影响,即美股涨,基金会资产涨,美股跌,基金会资产跌。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诺贝尔基金会通过过去多年的投资经验和对市场的判断,开始加大对对冲基金的投资,并且根据基金会对风险和回报对评估,不断调整自己的资产配比。近年来,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配比维持「55%(±15%)股票、25%(±20%)对冲基金、10%(±10%)不动产基金、10%(±10%)固定收益投资」的模式。

此外,诺贝尔基金会在投资的时候会考虑与环境、人权、劳工、反腐败和有争议武器有关的国际公认规范和公约,绝不投资那些生产有争议或核武器的公司或大部分收入来自煤炭勘探或煤炭发电的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稳健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积极寻找各种新的投资机会和替代投资产品。这一次的转型让诺贝尔基金会找到了一条稳定的「生财之道」。

2017年时,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已经从 800 万提高到 900 万,与此同时,诺贝尔奖及其运营费用的总和为 8960 万瑞典克朗,同比减少12.67%。

从诺贝尔基金会投资股票、不动产等高风险投资,到加注全球化投资,再到聚焦金融衍生产品,将资产进行多元化配置,100多年以来,基金会的投资策略和变化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前进轨迹,也能给我们普通人带来许多投资启示。

其实,相较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几百万的奖金已经无足轻重,尤其是在今天这一信息、商业、资本都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一额外奖赏不过是锦上添花。但诺贝尔基金会并未因此减少奖金,相反,在与市场博弈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保障获奖者的收益。

诺奖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奉献精神,更是一种人文精神。正如诺贝尔基金会的执行董事,68岁的经济学博士拉尔斯·海肯斯滕所言:「管理诺贝尔基金不仅仅是完成诺贝尔的遗愿,而且还是全人类的使命。只要诺贝尔基金管理得好,那将会是人类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