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读

近期关于限电的新闻不绝于耳,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的情况就更为激烈,一时股价上涨,一会股价又暴跌。煤炭、电力、能源股票近期受到政策的影响波动异常的激烈。抛开资本的角度,从实际生活和生产角度出发,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竟然都到了2021年了,还存在着限电的尴尬情况呢?本质上我们要关注三个字“碳本位”。

01

必须要承认,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片净土,订单需求是火爆的。

其实用电需求量的猛增背后的逻辑一定是工业生产的需求旺盛所致,而已经沉寂了接近两年的我们,各类中小生产企业的利润需求是前所未有的饥渴,能否挺过去其实就看今年的这一轮订单的交付了。

所以,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雪花般的订单应该接还是不接。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2021年的前8个月,我们国家的出口总额是13,5650.7亿元,同比增长23.2%。但是,我们工业用电的需求增加量并没有同比增加,2021年1到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为13.8%,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更只有13.1%。

自从全球疫情爆发后,这两年我们国家的出口额都在大幅增长,但是我们的发电量增长并没有跟上,这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供需不匹配问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巨大的发电量缺口?

因为最稳定的火力发电产能跟不上,其实就是燃煤的产能跟不上,今年1到8月份,我国生产燃煤26亿吨,同比增长仅为4.4%,远远跟不上需求。为什么燃煤的产能会跟不上呢?

02

煤电正成为全世界都在嫌弃而又不得不使用的能源。

因为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在切换能源供给引擎,希望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切换到更绿色、更健康、更长远的新能源,比如风能、光伏、太阳能、核能。

事实上,过去几年我们都在刻意减少对煤电的依赖,对各种高污染,高耗能的燃煤项目也在做供给侧改革,而去产能不仅是我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不断关掉各种的燃煤发电厂。

英国2015年就宣布计划在2025年淘汰所有燃煤发电厂;法国2018年宣布将在2021年关闭国内所有燃煤发电厂;加拿大2018年12月宣布会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燃煤发电厂。

但是一个巨大的尴尬:全世界都在嫌弃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电,那么新能源的发电量又能补上没电减少的缺口吗?很遗憾,答案是不行的。

水电、风电、光伏、太阳能都很依赖季节气候,冬天水枯水电就少了,西北风没了风电就要停,如果连续几个星期大阴天,太阳能就没戏了。

说白了还是都要靠天吃饭,哪有煤电稳定?有人说可以搞核电,你敢吗?那为什么全世界要逐步淘汰燃煤能源要切换到新能源呢?因为环境问题,特别是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

03

全球环境污染的问题有多严重?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20年全球每年有2671吨冰融化为水,而且融化速度越来越快。联合国的气候委员会发布报告,除非未来几十年内全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否则到20世纪中后期,全球气温会提高到1.5到2度。现在南极的最高温度已经飙到18.3度,如果南极的冰盖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0米。

那么,地球的平均温度再上升多少度就会让南极不可逆地走向雪崩?是3度。现在气温与工业化前相比已经升温1.2摄氏度,如果全球接下来再不实现碳中和,继续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大肆砍伐森林,那么接下来一两百年会有数十亿人面临巨大的地球灾害。

在过去这几年极端自然灾害天气越来越频繁,每年因此死亡的人已经多达500多万。2015年,作为全球努力的结果,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巴黎协定》并承诺在本世纪末全球变暖必须要控制在2度以内,最好控制在1.5度以下,从而能阻止地球气候的持续恶化。我们也签订了这个协定。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2020年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2%,而且还在碳排放上升阶段,每年的新增排放占全球60%以上。现在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大国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必须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于是我们在2020年对外承诺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从2021年起,我们各地明显进入了对碳达峰、碳综合长期战略的执行阶段。于是,这场环保运动对地方上的压力呢,就出现了拉锯战。

04

碳本位,将是未来人类社会的重要经济逻辑。

人类的发展正在由过去的金本位时代到当下的油本位时代,正在转向未来的碳本位时代,谁掌握了碳本位的配额就等于掌握了下一代货币战争的咽喉,还有一个隐性的点,抛开东西方的意识形态,碳中和已经是牌桌上的国家最大的底层共识,也是各国之间保持对话最大的合作基础。

不过,现在人类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极其尴尬的矛盾,我们要实现碳中和,但是煤炭又无法承载碳中和的使命,难道为了一点海外疫情的订单,我们又不得不回到老路再走一遍煤炭肆意扩张的时代吗?关键是这些订单还不怎么赚钱呢,另外,冬天马上要来了,北方的冬天非常冷,暖气供给全部是用燃煤的,这会不会是有史以来我们最贵的一个冬天呢?

胜手金句

经济逻辑决定资本市场,未来投资的方向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