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

“朋友圈是一个照妖镜,照出关系中的真真假假。”

最好的朋友圈关系是:别强求,别越界,别炫耀。

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人生路上各自安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强求:再好的关系,也要保持距离

“别强求,别固执。一段关系最好的状态是淡淡的。”

我的闺蜜漫漫,去年国庆节举办婚礼。我因为家里有事,没能去到现场。

提前跟她说了原因,也在婚礼当天给她发了红包,送去祝福。

婚礼的第二天,我点进漫漫的朋友圈:空白一片,只有一条横线。

然后我截了张图发过去,以开玩笑的口吻问她:

“你把我拉黑了?我还想看看你的婚礼照片呢。”

漫漫回答:“没有啊,是不是微信系统出了问题?”

过了几天,漫漫的朋友圈还是只有一条横线,我的心凉了半截。

于是我找了我们的共同好友阿丽,让她看看漫漫的朋友圈。

果然不出意外,漫漫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发朋友圈,婚礼照片、吃喝玩乐。

并不是有多想看闺蜜的朋友圈,而是因为我们曾经关系特别好。

毕业后一起旅游、一起合租房子,后来她去了另一个城市,我们还是保持联系,朋友圈也是我们了解彼此的窗口。

朋友圈的那条横线,就像一条绝交线,划断了我们的友谊。

为此,我难过得大哭一场。

男朋友劝我说:

“何必强求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实生活,朋友圈只是个虚拟的圈子而已。”

我常常很认真地付出,期待别人热情的反馈。

但过分热情,换来的可能是一盆冷水。

作家李思圆在书中写道:

“人和人的关系,需要把握一个尺度。再熟悉,也不要逾矩;再亲密,也不要无间。”

所谓的朋友圈,是一场缘分的聚散:

真正好的关系,不用刻意经营,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到心坎上。

而那些需要费力讨好的关系,都是错的关系,当断则断。

人心复杂,我只想简单明了。有缘则聚,无缘则散。

不炫耀:越是高调,越招人嫉恨

古话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不炫耀,是一种智慧。

同学阿文是个很爱发朋友圈的人。

他发出的照片,不是在新疆、云南旅游,就是在各种高端场所里品酒会友。

有一次他想找同学帮忙,却发现自己被删了。

同学聚会,都在私底下这样评价阿文:

“每次看他朋友圈,都觉得有压力。

大家都是同龄人,他活得特别高大上,而我却只能在出租屋吃泡面。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干脆删了,眼不见为净。”

朋友圈,是每个人的名片。

你若是每张照片、每句话都带着优越感,就不要怪别人与你渐行渐远。

人生在世,要学会藏拙。

哲学家叔本华说:

“要懂得适当藏拙,因为你表现得太优秀,就等于间接指出他人的愚蠢和无能。”

一次不经意的高调,反而会引来他人的嫉恨。

朋友圈,藏着一个人的三观和运气。

谦卑和煦,则人人都会真心点赞。

刻意炫耀,则会招来厌恶和反感。

真正有能力的人,朋友圈往往是低调而沉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打扰:分寸感,是最基本的礼仪

作家三毛说:

“关系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易生隔离。”

在我们公司里,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晚上十点以后,别再给客户和领导发微信消息。

如果一定要发,请提前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

我的领导张姐,有这样一个习惯:

她会在十点之前,把所有工作处理完毕,然后马上就关机了。

要么就睡觉,要么就看看电影放松,绝不回复任何消息和电话。

有些人会说:“张姐,你这样也太任性了吧,万一人家有急事找你呢?”

张姐回答:“十点之后,就是我的私人时间,谁也别想打扰。”

其实,没有谁愿意在大半夜收到消息,然后还要匆忙去处理。

这样既耽误了人家的休息,也过度消耗了彼此之间的人情。

有时候,我们发了一条消息,对方没有回复,于是我们就急得跳脚。

其实,没有回复也是一种态度,要么不想回答,要么就代表了拒绝。

作家木心说: “答非所问,其实已经是答了。”

何必打破沙锅问到底呢。

捅破那层窗户纸,真相反而更伤人。

不打扰,是一种心知肚明的成熟。

不打扰,是成年人之间的默契。

“好的关系,偶尔沉默都很舒服。错的关系,费尽心思都不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水中浮萍,随风而动。

要么默默地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要么越来越亲密无间。

真正的朋友圈礼仪,应该是这样:

不强求,各自安好;

不炫耀,藏拙谦卑;

不打扰,守住分寸;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之间,清如茶。

低调前行,收获简单而真诚的关系;坦诚以待,结交舒服而美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