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之中,陈毅元帅虽然从来没担任过任何总司令的职务,却总是被亲切地称之为“陈老总”,这是因为陈毅元帅在日常生活之中平易近人,待人和善。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既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还是一名出色的诗人和外交家,可谓是文武双全,而在日常生活之后,陈毅元帅也有着诸多真情流露,有的令人读了莞尔一笑,有的读了则令人感到回味悠长。

图:陈毅元帅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金搭档:陈毅和粟裕

在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历史之中,陈毅和粟裕堪称将帅之中的“黄金搭档”:从南昌起义建军以来,两人多次配合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战果,并且无论在哪里都保持着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曾经数次主动向中央军委提出让陈毅同自己担任同级职务,与其共进退,谱写了我军战争历史上的一个传奇:“陈粟”之间从来不需要加点分开。

在解放战争之中,陈毅主要负责全局把控,而粟裕主要负责策划具体的作战行动,他们之间心有灵犀、配合默契,是因为两人坚持在自己的职责工作范围之内展开工作,从来不搞争权夺势的小心思。1948年,中央军委打算将陈毅调往中原野战军担任司令员,但在粟裕的再三请求之下,粟裕最后在华东野战军的身份依然只是“代总司令”,因为他认为陈毅同志是华野必不可缺的领导人物。

图:粟裕与陈毅合影

在陈毅和粟裕这对“黄金搭档”担任华东野战军正副司令期间,军队指挥的作战计划都是粟裕下达的,对此陈毅司令员经常大力支持他的工作,在工作之中给予他热情的帮助。有一次,华东野战军的一位纵队司令对决定不服气,向粟裕打电话提出异议。在旁边工作的陈毅似乎听到了对方在发牢骚,于是一把接过粟裕手里的电话批评对方说:“你听好了,粟裕的命令就是华野的命令,就是我陈毅的意见!”

正是由于陈毅的鼎力相助,淮海战役才能进行得如此顺利,在陈毅、粟裕两个野战军的密切配合之下,国民党三大集团的80万主力部队被彻底歼灭。事后粟裕表示,自己甘当陈毅司令员的得力助手,在整个华东战场的全局统筹之中,不能没有陈毅司令员的身影,他称赞陈毅是华东野战军和整个淮海战场的“顶梁柱”。

陈毅坐汽车去中原局开会,粟裕嘱咐司机:我给你下两道死命令

汽车,尤其是载客使用的军用吉普车、小轿车,在战争年代可谓是难得一见的物品,只有在打了大胜仗之后才能偶然缴获。1947年2月,陈毅和粟裕刚刚取得了莱芜战役的胜利,部队缴获了大量军用卡车和一些吉普车,陈毅便带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广场上“兜风”,据当时身边的一位测绘员这样深情地回忆道:“晚饭之后,陈毅夫妇在广场上开着汽车兜圈子,而粟裕则带着全家老小上山打猎……”

图:孟良崮战役之中我军缴获的吉普车(复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对汽车是十分感兴趣的,一有机会闲下来,他就要练习驾驶技术。孟良崮战役全歼了张灵甫的74师之后,陈毅便开着从张灵甫那里缴获过来的黑色敞篷吉普车,驰骋在鲁南地区的崎岖山路上。张灵甫的吉普车很高级,在吉普车的后面还有着一个拖斗,里面摆放着各种卧室用品,夜间开车累了甚至可以在里面睡一觉,这对于需要长途奔波的陈毅来说可以说是一大利好。

除了自己练习开车之外,陈毅还要求自己手下的军团级别以上干部都要学会开车,他手把手地教,并且还喜欢经常带着大家经常出去兜风。不过在当时,陈毅的开车水平并不高,当时的道路交通条件也有限,经常是陈毅一个人开车出去,七八个战士把车推回来,有的战士就编出一句顺口溜调侃道:“一人开车去,七八人推车归。”尽管汽车总是碰到抛锚的情况,但陈毅依然乐此不疲。

图:孟良崮战役之中,我军使用骡马作为简陋的后勤保障运输工具

陈毅这一举动,除了自己的个人爱好之外,其实还有着另一层意思:当时陈毅已经高瞻远瞩地预见到未来汽车在后勤保障之中的重要性。作为保障后勤供给的重要工具,陈毅经常和负责后勤的邓子恢商量,如何才能建立起解放军的机动后勤保障体系。1948年6月12日,两人联名起草了一份意见书上报中央军委,在这封意见书之中,陈毅提出建设公路局、充分利用缴获的汽车发展后勤工作等等,为我军迈出现代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48年5月30日,陈毅打算坐车前往中原局开会,同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会面。临走之前,粟裕非常担心陈毅的安全,因此临走之前特别关照司机常志刚说:“必须保证陈毅老首长的安全,我给你下两道死命令:其一,无论老首长找什么理由,你都不要让他亲自开车;其二,一定要采取措施保障老首长的路上安全。老首长身体比较胖,行驶途中最怕热,常常要打开车门(当时车内还没有空调)在路上行驶,太行山的道路又崎岖难走,因此你要防止老首长在睡觉的时候被颠出车外。”

经过沿途解放区的时候,陈毅白天要忙着搞调查研究、接待老部下、召开座谈会等工作,一到了晚上就忍不住打瞌睡。此时正是夏季高温时期,陈毅习惯开着车门睡觉,在颠簸起伏的太行山区很容易发生危险。

图:蔡凹会议的粟裕、刘伯承、陈毅等人合影

为了不让陈毅在车上睡着从而发生意外,常志刚在晚上一开始采用的办法就是“摆龙门阵”,和陈毅聊一些有趣的事情。可过了不久之后,陈毅还是睡着了,常志刚听到陈毅的鼾声,心中非常着急,于是猛然一脚刹车把车停在了半路上。

陈毅急忙醒过来:“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看到没啥事情之后,陈毅就还是催促他继续开车赶路,不用管自己。

“不行,您睡着了,我开车很不安心。要是出个三长两短,回去粟司令可饶不了我。”常志刚想了想,忽然一拍脑袋说:“您看这样好不好,我用绑腿上的绳子把您绑在座位上,这样您就可以安心地在路上睡觉,我也就能安心开车了。”一边说着,常志刚还一边动手把陈毅牢牢绑在汽车座位上,陈毅听后哈哈大笑。

图:1948年8月,中原局在河南宝丰召开干部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个月之后的6月14日,刘伯承、邓小平终于和陈毅在河南宝丰县的一个小村庄之中见面了。在庆祝宴会上,当两位老乡问及陈毅一路上的情况时,陈毅的嘴唇啧啧有声:“我这一路上辛苦啊,是被粟司令的司机五花大绑过来的,那真叫活受罪啊!”陈毅幽默的话语顿时引得大家会心一笑。

陈毅新中国的座驾:从奔驰300到奔驰600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苏联和中国的特殊关系,中国高级领导人乘坐的大部分都是苏联轿车。当初苏联生产三种型号的高级轿车:第一种就是著名的吉斯115,这种防弹轿车安全系数很高,斯大林送给新中国领导人的数量不多,因此主要供国家领导人乘坐,不过这个轿车最关键的一个缺点就是车内没有设置空调,导致夏天不得不在车内备好冰块降温;第二种则是吉斯110,主要供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常委以上的同志乘坐,这种轿车内部有三排座位,比较宽敞;第三种则是吉姆轿车,这种车主要供省级以上领导干部们乘坐。

图:斯大林赠送毛泽东的吉斯轿车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昌浩之子陈祖涛在民主德国学习,1956年北京召开“八大”的时候,曾经委托他从德国采购奔驰轿车,用来接送当时参加会议的社会主义国家元首和领导们。据陈祖涛回忆:“当时奔驰车最高级的品牌是奔驰300,中国一下子采购了60辆,德国汽车的工厂们都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说他们从来没有接到过这么大的订单。”而这其中也有给陈毅配属的一辆奔驰300。

虽然陈毅因为工作需要,很多情况下乘坐的都是德国的高级车,但陈毅却十分关心中国民族汽车的品牌发展。1958年,中国一汽生产出了第一辆“东风”轿车,计划处处长李岚清奉命将样车护送到北京供各位中央领导们观看。

等到新车停在中南海之后,在中南海散步的领导同志们都纷纷来到这辆“东风”轿车面前兴奋地问来问去,还有几位喜欢开车的领导同志喜欢上车体验,陈毅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李岚清正在负责看守车辆,忽然发现“东风”轿车的喇叭快速地鸣了几声喇叭,他急忙转过身,用不耐烦的语气问道:“谁呀?”

图:新中国第一辆“东风”轿车

结果他的目光正好和陈毅相对,意识到自己说话实在是有些失礼,于是迅速道歉说:“啊,是陈毅外长,对不起。”

陈毅向他笑了笑,然后热情地从车窗之中伸出手臂,与他亲切地握手,并且还向他询问了“东风”汽车的结构性能等问题。

后来,为了加紧研究“红旗”高级轿车,中国一汽急需样车进行研究,上级要求一汽必须在1959年10月国庆十周年之前研制出第一批样车。陈毅、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们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将他们各自乘坐的轿车交给一汽进行技术参考,就这样,陈毅只能向自己的奔驰300挥手告别。

图:陈毅生前乘坐的奔驰600正在拍卖会展出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陷入低谷,苏联方面停止了对苏联轿车的技术支持,因此国家领导人的轿车大部分都换成了国产的“红旗”高级轿车。不过陈毅经常要出使外交工作,考虑到工作需要,相关部门为陈毅配备了一辆奔驰600。

由于当时全中国也就只有两辆奔驰600,因此陈毅的车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十分显眼,每次陈毅出门都十分引人注目。有一次,陈云在北京前门招待外宾吃全聚德烤鸭,他的汽车开进去就出不来了,周围挤满了老百姓,无奈之下,陈毅只能带着外宾从后面回到了中南海。

心胸坦荡,不计较私人利益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陈毅曾经前往北京南口机车厂进行调查研究。1968年,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带着陈毅前往该厂检查工作,在会议上郑重宣布了一件事:“陈毅同志这次要来你们厂搞调查研究。他是一位老同志,对搞调查研究很有方法,你们大家一定会支持他的工作。”

图:毛主席与汪东兴讨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陈毅当场站起来向在座的各位深深鞠了一躬,向大家谦虚地说道:“我哪有什么丰富经验啊,我是来工厂向各位工人阶级的代表们学习的,我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认真改造自己的……”说着说着,陈毅的眼圈就开始发红了,他的情绪似乎不太好,几乎都要激动地哭了出来。

陈毅来厂里搞调查研究,让很多在场员工们感到好奇,纷纷窃窃私语。有人说:“他是党中央的大人物,来我们厂子里能搞什么调查研究呢?”又有人说:“陈毅外长同刘少奇同志关系很好,交情很深……”

等到汪东兴离开之后,为了能够让陈毅顺利在厂内展开调查研究,工厂领导召集党内主要骨干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会议上,厂内领导按照规定宣读了一下中央的政策和文件,然后嘱咐大家要理解中央的这项工作安排,让陈毅同志顺利完成调查研究工作。

图:毛主席与陈毅在一起

陈毅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在会议上,他向大家说了这样一番话:“你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实现了革命事业的大联合,你们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在心中深深为你感到高兴。不过,我在上面待得时间久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跟不上现在的情况,现在我来这里就是向你们虚心学习的。”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听着陈毅谦虚的话语。等到开始讨论的时候,大家纷纷讲起陈毅元帅的优点,不知不觉期间讲出了好几条:其一,陈毅同志来厂里做调研,不带警卫,也不带秘书,亲切随和;其二,陈毅自己拿着小板凳亲自前往车间参加工人们组织的学习会;其三,陈毅坚持前往工厂的普通员工食堂就餐,和大家同甘共苦。

图:北京南口机车厂的工人们正在进行技术交流

当时,职工食堂就餐的桌子都是露天水泥桌子和凳子,两位工人代表看着陈毅元帅年纪这么大还亲自打饭,心中顿时感动不已。在吃完饭之后,他们亲自上前紧紧握住陈毅的手说道:“我们相信您能够顺利度过这一关,可以‘害中取小’。”

在工厂搞调查研究的时候,陈毅已经是66岁的花甲老人了,可他要是认真起来,却一点也不服老。在工厂调研的3个多月时间之中,他查阅了工厂发展资料20多份、参加了10多次工人学习大会和8次座谈会,至于私下里找厂里领导们的见面和谈话就更多了。

图:北京南口机车厂工人旧照

三个多月之后,汪东兴来到工厂,陈毅当面向他递交了调查报告,其中心思想可以用“三好”来概括:南口工厂解放前比解放区后好;1968年比1966年之前要好;部队入厂管理之后要比入厂管理之前要好。毛主席看了这份调查报告之后表示同意,但毛主席最终没有对这份调查报告进行批示。多数工厂代表对陈毅的发言表示支持和理解,认为他不愧是在中央多年工作的老首长,说话真的很有水平。不过,也有一些代表心中在想:“希望这不是陈老总的违心话。”

1971年林彪机毁人亡之后,毛主席亲自接见陈毅、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帅,陈毅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中南海。但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的是,此时陈毅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为了对党的历史负责,他还是参加了有关林彪历史问题的座谈会。

图:陈毅元帅正在同他人热切交谈

难能可贵的是,陈毅除了揭露林彪错误的一面之外,还根据史实客观工作地评价了林彪的历史功劳,在评价林彪的功劳时,陈毅还经常将自己放在事件之中,衬托林彪战役指挥的正确性,他曾经说:“在井冈山的某某战役时,林彪的行动鲁迅和组织指挥是正确的,而我一开始的想法却是完全错误的,在井冈山时期我不如他。”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潮流之下,陈毅这种不计较个人恩怨,公正评价林彪的态度是多么宝贵啊。

图:陈毅元帅生前在病床上的最后一张照片

1971年冬,陈毅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因为饱受癌症的折磨,陈毅连续动了好几次大手术。为了能够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陈毅抓紧在病房之中留下珍贵的口述资料,据当时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他手中的笔一刻不停地记着陈毅元帅说过的话,一个多小时从来没有间断,记得手心和头上都冒了汗。

图: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过了一个多月之后,陈毅元帅的病情就已经严重到无法说话,也不能吃饭的程度了。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不幸与世长辞,原本不打算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毛主席在追悼会召开前两个小时之前临时改变了主意,亲自前往八宝山悼念陈毅,陈毅元帅的逝世令全国人民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