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核潜艇二号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和不明水下物体碰撞,导致潜艇受损,11人受伤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受伤的“康涅狄格”号只能以水面状态,花费7天时间才从南海返回关岛美军基地,足见其碰撞之严重。其实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些判断,认为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不存在“撞山”,那么问题来了,要知道,“康涅狄格”号是一艘水下排水量超过9000吨的大型远洋攻击型核潜艇,能把这么个9000多吨的大家伙撞到只能在水面航行,而且还有11人受伤,究竟是何方神圣有这么大的本事,确实很值得推敲。随着深入调查分析,我发现真相可能与我当初想法越来越不一样了。

当不能直接得到问题答案的时候,我们通常选用排除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狼”级2号艇“康涅狄格”号,水下排水量9142吨,妥妥的大型核潜艇,不要说鲸鱼,就是一般的常规潜艇,也撞不过它)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海洋生物,因为水下最大的生物蓝鲸,也不过15~18吨,而且蓝鲸是生物,也就是“血肉之躯”,这样小的体积撞在9000多吨的钢铁潜艇上,鲸鱼即使撞成肉酱,潜艇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其次可以排除的是水面船只,因为如果“康涅狄格”号撞击的是水面船只,那么无论是民船还是军舰,撞上9000多吨的潜艇,自身不可能完全没有反应,冷战时期,就有苏联V-III(维克多-3级)级核潜艇上浮,结果撞上美军小鹰号航母的报道。但是本次事故中,除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受伤严重外,没有任何其他水面舰艇或者民船受创的消息,所以可以排除撞击水面船只的可能。

(前苏联海军V-III级核潜艇,就是这种潜艇曾经撞坏过美军“小鹰”号航母的底仓)

潜艇是在水下航行的,即便是高调如美国海军,其潜艇部队的活动也依然高度机密,所以如果不是专门释放消息,外界很少能够了解美国潜艇部队的活动。可以说,如果不是“康涅狄格”号潜艇本次事故,几乎不会有人知道,美国派遣了先进的“海狼”级核潜艇潜入西沙海域活动。所以这里就有很多网友和我一样,有着激烈的疑问:“康涅狄格”号是否有可能撞到了另一艘核潜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生碰撞事故的美军核潜艇)

因此,我特意请教了,专业人士帮助分析,他告诉我根据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原理不难判断,要把一艘9000多吨的大潜艇撞到上浮返航,还有11人受伤,那么对方在吨位上至少要和“康涅狄格”差不多才行,而全球目前排水量可以达到9000吨水平的潜艇屈指可数。首先常规潜艇被排除了,因为现在最大的常规潜艇是中国的032型潜艇,水下排水量约为6000吨,但这是一艘测试用的潜艇,不属于战斗部队。在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中,英法只有战略导弹核潜艇够这个水平,但肯定不可能到中国的南海来。俄罗斯目前有5型核潜艇的排水量超过9000吨,分别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D-IV”(德尔塔-4)级战略核潜艇、“奥斯卡”级飞航式导弹核潜艇、“亚森”和“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但是考虑到南海地区远离俄罗斯海军基地,且中俄国家关系非常亲密,所以俄罗斯潜艇长途跋涉到南海来的概率基本为零。

(和美军“巴吞鲁日”号核潜艇相撞的俄罗斯海军K-276号核潜艇,由于核潜艇的指挥塔是非耐压部件,因此即便撞碎了也不影响潜艇内部的耐压壳体,这才是K-276号能够服役至今的原因)

那么似乎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但是,我们知道, 咱们自己现役的潜艇只有一种吨位足够和“康涅狄格”撞一撞,但那是战略导弹潜艇,不会去西沙那种浅水海域执行战备值班任务,而且,就上面“能量守恒”原理来判断,假设“康涅狄格”撞上的真的是另一艘潜艇,那么9142吨的“康涅狄格”都不得不上浮返航,另外一艘潜艇受的伤也不会轻,但是却没有浮上来,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撞沉了。要知道,核潜艇可是镇国之宝,要是莫名其妙失联沉没,那么海军无论如何也会出动舰队去寻找,正所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是这几天南海舰队没有任何动静,这就说明,咱们的核潜艇都安安稳稳,啥事没有。所以“两艘核潜艇相撞”这个判断也可以排除了。

(能撞破北极冰层上浮,“康涅狄格”号的坚固水平还是不错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本次撞击的严重程度)

当然也有朋友可能会问:美国的潜艇不结实,都使用单壳体设计,不耐撞;咱们是学习苏联,都是双壳体设计,比美国的潜艇结实得多。这话确实也有道理,双壳体潜艇无论是抗沉性还是抗撞击性,都要高于单壳体潜艇。这一点在1992年美俄两国潜艇相撞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当时美军“洛杉矶”级核潜艇“巴吞鲁日”号和俄罗斯海军“塞拉”级核潜艇K-276号在巴伦支海靠近俄罗斯北方舰队基地的水域相撞,“巴吞鲁日”号虽然返回基地但是却因为伤势太重,一年后宣布退役,成为“洛杉矶”级核潜艇中第一艘退役的潜艇。而K-276号潜艇经过修理,至今依然在俄罗斯海军中服役。但是要注意的是,“巴吞鲁日”号当时发现K-276号撞过来时是采取了规避姿态的,所以我们看到,美军潜艇艇内无人员伤亡,只是潜艇受损。这个撞击强度实际上比“康涅狄格”号要轻得多,“巴吞鲁日”号还能够以水下航行方式返回在挪威的基地,而“康涅狄格”号就只能上浮航行返回关岛。以浮航状态返航,说明其艇体受到重创,已经无法潜航,虽然双壳体设计比单壳体设计更“耐撞”,但是如果对手都不得不上浮,那么双壳体潜艇没可能不上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美军“旧金山”号核潜艇在关岛外海撞上海图未标注的暗礁,彻底撞烂了前脸,海底暗礁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以上假设都排除后,那么就只有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我当初最快否定的一个结论,最先进的核潜艇“撞山”的可能性,这里“撞山”是指海底暗礁或者沉船等物体。“康涅狄格”号真的“撞山”了吗?我当初否定这个想法,是就觉得美军多次对南海的水文收集、可以说对南海水下地理形势,以及盐度分析都是相当翔实可靠,做了很多前期积累的,可深入了解发现,美国海军自己曾经说过,他们对于西沙海域的海洋水文情况和海底地形是“一片空白”。这就出现了一个不确定,不要小看了海底水文气象资料,因为潜艇在水下的光电探测都受到极大影响,只能靠声音进行定位和探测,也就是说,潜艇在水下基本就是个瞎子。所以磕磕碰碰是很常见的事情。为了潜艇能够在水下安全航行,就需要提前对海洋水文、海底地形进行细致全面的勘测,并且绘制出海图供潜艇部队使用。但这次事件如果海狼级撞的是“山”,那么也从某种程度来说,美国海军一直在想办法绘制西沙水域的海底地图的行动,其实一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甚至无法在本区域进行水文测量。所以美军的潜艇进入这一海域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要知道2005年美国海军“旧金山”号核潜艇在关岛外海美军熟悉的海域航行时,还能撞上未标明的海底暗礁,在西沙这种美军“两眼一抹黑”的海域,能安全航行才是奇迹。

(美军真要掩护自家核潜艇,就必须把舰队开到西沙,而开到西沙意味着什么,各位都懂)

不过也有人说我们在南海部署了水下SOSUS系统,早就发现了美军潜艇,然后在其航线上提前部署了沉船云云。这就有点太过于脑洞大开了,毕竟“提前部署暗礁沉船”这种事好莱坞电影常见,但实战中,可能性完全为零,先不要说有多少条航道能不能精准预测,究竟要运多大驳船去运输超过9000吨的大船,不但要把它沉下去,还要确保能撞上美军核潜艇?要知道“海狼”级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10米(2000英尺),这要沉多少船下去才能确保精准的撞上“康涅狄格”号?而且运船只去自沉部署,这么大阵仗,美军会发现不了?更何况既然要沉船,为什么不直接部署水雷?……所以想想就知道,这种脑洞如果当真的话,就“呵呵”了。同样的,所谓声称美军组织6国海军在南沙搞军演、秀肌肉是为了掩护“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返航,也是脑洞太大,毕竟西沙和东沙可不是一回事,美军核潜艇都独自从西沙“游”出来了,还需要在东沙部署一票战舰为潜艇打掩护吗?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发布的“玛丽西尔斯”号航迹图)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在“康涅狄格”号离开南海的时候,一艘名为“玛丽西尔斯”号(T-AGS 65)的海洋测量船抵达了西沙海域。这艘“玛丽西尔斯”号属于“探路者”级海洋测量船,“探路者”级总共有5艘,全部隶属于美国海军,是专门负责测量海洋水文资料的测量船,该舰9月26日就已经进入南海,10月2日,“康涅狄格”号发生碰撞当天,该船正好也在西沙水域活动。美军的海洋测量船进入西沙水域,显然是美军想把这块“空白”海域的资料补起来。

(虽然是个“梗”,但是近年来渔民兄弟们捞到的美军“宝贝”可真不少!咱们怎么可能让美军随随便便就补上“空白”呢?!)

看来,关于西沙水域的水文情况,美军是一直在想知道还不知道的路上,水文数据是需要长期调查的,只有补齐了西沙海域的水文资料,美军核潜艇才不会再发生“撞山”事件。既然美国海军的海洋测量船都来“亡羊补牢”了,“康涅狄格”号究竟撞上啥,大概也就不言而喻了,只不过虽然美国人一厢情愿的想要测量西沙水文,但是咱们能让美国人这么轻轻松松就补齐“空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