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经济势不可挡的今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样的市场,是商人的天堂。

这几十年,无数的企业在中国诞生,也有无数的外企抓住时期,早早进驻中国抢占市场,有些外国品牌,因为在中国停留的时间长,本土化做的好,更是被很多中国人认为是国产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龙鱼食用油

说到这"本是外企却被误认为国产"的牌子,金龙鱼就不得不提了,金龙鱼做食用油起家,占据着很多中国人的餐桌,90后和00后们可以说从小就看着金龙鱼的电视广告长大,超市的货架上从来就少不了金龙鱼,它的销量常年在食用油销售榜上稳居前列。

要说金龙鱼是个外企,可能很多人都会倍感震惊,因为金龙鱼从包装到口感甚至广告,都十分具有"中国特色",人们印象中的外企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一样,但金龙鱼显然不是,把金龙鱼的产品混进国产品牌里,没人能看出来它是个"外来户"。

但是事实如此,我们仔细看金龙鱼的标签,会发现生产金龙鱼的公司叫做"丰益国际",从前的名字叫"益海嘉里",创始人叫做郭鹤年,听起来还是非常"中国",然而郭鹤年是马来西亚人士,丰益国际自然也是马来西亚的企业

郭鹤年被称为是马来西亚首富,是个非常有眼光的商人,从上世纪开办公司开始,就瞄准了中国市场,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

郭鹤年当机立断,在中国市场上推出食用油"金龙鱼",这个名字也是特意取的中国名字,"鱼跃龙门",听着就是好兆头。

金龙鱼的销量也确实没有让郭鹤年失望,一年比一年涨得快,2018年更是创下了1660亿销售额。这销售额背后,第一是金龙鱼质量过硬,第二是因为郭鹤年始终要求金龙鱼适应市场,既然在中国市场销售,就要不断适应中国人的口味。

别看这要求简单,当年许多外企之所以在中国折戟沉沙,就是因为眼高于顶,不肯适应顾客需求,这才导致经营失败的,郭鹤年虽然如今身价百倍,却依然铭记"客户是上帝",也难怪他走的比别人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生菌饮料

而另一家外企的本土化,也做的非常好,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养乐多。养乐多所做的益生菌饮料,也是一块金字招牌,同样的,养乐多是一个从各方面都很中国的牌子。

很多人以为养乐多来自深圳或者香港,然而养乐多真正的故乡是日本。"养乐多"这个听上去很可爱的中国名字,其实就是日语中"酸奶"的音译

养乐多在日本是老牌子,传承了七十多年,但是它来到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它很成功的把"益生菌饮料"这个理念在中国打响了。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益生菌"这个概念,养乐多抓住了这个机会,正好世纪初电视广告行业大规模发展,养乐多便投放了大量的广告,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等到这个牌子以及它的理念在中国传开之后,养乐多便正式向中国两岸三地进军,养乐多的口感非常适合中国人,而且它作为一个饮料并不是单纯的好喝,还能对身体有所助益,这也正好适应了国人的需求。

养乐多的宣传手段非常成功,"酒香也怕巷子深",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如果好产品不会适当的推销自己,是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

而养乐多在这方面的眼光就非常超前,为了赢得顾客的心,它将自己的"标签"牢牢钉在身上,花了大价钱做广告。"乳酸菌具有特殊活性,可以促进肠道吸收",这个理念如今人们都会背了。

养乐多火起来之后,有很多饮料都效仿它的理念,也在自己的饮品里添加乳酸菌,但是养乐多已经抢占了先机,将后起之秀牢牢压制。

当然,养乐多不是只会做宣传,在产品质量的把控上也很严格,在日本七十多年的历史让养乐多整个公司的产业链已经趋近成熟,这也让它在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避免很多新公司会出现的问题。

虽然老牌公司也会踩雷,但是他们终究占据了"成熟"这个巨大的优势,比别的公司成长期更短,在来到中国的时候,知道做好每一步的严格规划,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老公司才具备的特色。

根据市场资料显示,现在养乐多每分钟就可以卖出6000瓶,每年的销售额高达60亿。

考虑到饮料并非食用油这样的必需品,而且养乐多公司进驻国内的时间并不长,这样的成绩其实已经非常惊人了,这意味着养乐多从正式来到中国,到站稳脚跟,中间所消耗的时间非常短暂,这个公司所具备的商业头脑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的法则

这些年来,进军中国市场的外企不计其数,每一年我们都会见证上千家外企的到来,但是最后能如同金龙鱼和养乐多这样成功的,其实数量寥寥,很多公司甚至来了不到几年就黯然退出。

中国市场的利润是巨大的,但是利润越大,竞争越大,如今的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汇聚了全世界的品牌,即使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再强悍,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外企"躺着吃饭",在中国抢占市场,其实比别的地方更难,因为这里有最多的竞争对手。

就算是大品牌,也有不少在中国市场上碰壁,文化和消费选择的差异,很容易让外来企业水土不服,要是想要在中国活下来,金龙鱼和养乐多就是最好的借鉴例子,顺应市场潮流,才能走的更为长远。

从一个"外来户"变成国人眼中的"本土品牌",其实并不是误会,这误认的背后是企业耗尽心血的努力,是"以人为本"的销售理念,也是顾客对于他们的一种肯定。这样的经营方式,其实不仅是外企的生存之道,也是所有商家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