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针灸治疗雷诺病,针灸主要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调节血管内皮舒缩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等途径对本病发挥治疗作用。目前探讨其作用机制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等多系统,并指出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雷诺病的概念

雷诺病( Raynaud) 为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多由遇冷或情绪等应激诱发,以肢端皮肤呈间歇性苍 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为主要表现。雷诺现象多 由结缔组织病或其他风湿类疾病等继发产生,亦 称雷诺综合征。近年来,针灸疗法在风湿病和免疫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接受度较高,临床上发现针灸疗法对雷诺氏病的治疗是有益的。

二、 病因病机

雷诺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证据表明指端、 皮肤血管中 α-2 肾上腺素能反应的增加与其相 关。雷诺病属于中医学“寒厥”“寒痹”“脉痹” 等范畴,多由先天不足、阳气亏虚、气血乏源而致营 卫虚弱、经脉失濡,以及风寒邪气入侵而疾驰所致。正如《素问·厥论篇》: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寒厥何失而然也……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 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灵枢·本脏》: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儒门事亲》: “者……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营四末”,皆说明阳 气充实,营卫充盛,方可温分肉、营气血而御外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不同人群诊断方法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本病的发病率差异很大,即4%~15%不等,其中80%~90%为原发性雷诺氏病。比男性略高。但我国南北地域和气候差异较大,北方的患病率远高于南方。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等药物松弛血管平滑肌,或注射肉毒杆菌毒素阻断运动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在严重的活动性溃疡中,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也可能起到松弛局部血管的作用,也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切断术阻断神经信息的传递。但药物和侵入性治疗成本高,易诱发耐药性、术后频繁手术等副作用。

三、针灸治疗的优势及二种可能机制

1、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平衡自主神经功能

交感神经不仅是内脏运动神经,也是自主神经系统,分布于头颈部、胸部器官、血管、腺体等各处。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参与各器官生理功能的调节,正是它们之间的协调和限制,为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和生命机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了必要条件。 Thayer JF 等人认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许多疾病有关。 研究表明,自主性、感觉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平滑肌参与血管舒张和收缩调节,其中胸部交感神经过度刺激可能是该病的主要原因。

雷诺氏病的症状是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当患者感到寒冷或情绪紧张时,四肢(手指、脚趾)的血管会周期性收缩并出现疼痛。 《素问·朱潘论》:“寒气入经而滞后……心外血少,有心则气阻,故死痛。 ”所以疾病和邪恶的入侵必须有正义和弱点。这些疾病大多是基于现实的稀缺和标准,营地和健康的稀缺和衰落,以寒邪侵袭,气血阻滞。 《素问·知真药大炼篇》:“先得五胜,疏血气,调之以达太平。”因此,治疗应以针刺通阴阳、补虚缓恒、调和气血为主。身体寒冷时,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静脉壁平滑肌细胞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使局部血管过度收缩,引起痉挛和疼痛。针灸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神经递质刺激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抑制受刺激的交感神经,协调植物神经功能,具有镇痛作用。

因此,针灸的作用可以影响中枢、外周和真皮交感神经通路的信号传导,调节交感神经的张力,进而平衡自主神经系统,使身体恢复正常功能状态。在生理条件下,交感神经参与针灸信号的介导、整合和表达;在病理条件下,不同“剂量”的针灸调节交感神经的电活动及其生物学效应,平衡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使身体恢复到平衡状态。针灸治疗雷诺氏病通过刺激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高级信息整合后,调节末梢交感神经运动通路,抑制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大脑中枢和输出纤维的传导冲动,使得它所支配的器官血管内的皮肤、皮肤和肌肉由收缩变为松弛。同时激活内分泌网络和体液,通过反馈将信息传递到四肢血管,使血管舒张、组织充血和再灌注加快,血流速度加快,痉挛得到缓解,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2、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

雷诺氏病患者的毛细血管和肢端小动脉往往曲折或不规则,末梢血液循环受阻,血流量低,受冷或情绪刺激引起动脉收缩,末梢循环障碍加重。 《诸病源论》:“夫君,逆境……阳气衰弱,则寒。”人体气阳下沉,气血凝滞,气血循环在四肢不足,无寒不衰。针灸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四肢血液循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刺激循环系统。赵树华等人的研究表明,针刺血海能提高一氧化氮(NO)水平和内皮素参数,客观证实血海穴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针刺内关穴后,张东等发现大、小马肩隆和指尖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增加。刺伤组的血流量没有显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蕊等发现艾灸大椎神阙可显着增大小动脉直径,加速血流,认为艾灸特定穴位能产生足够的刺激,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另外,不同于非经脉部位,经脉在改善组织的能 量代谢及血液循环等方面亦有显效。

陈铭等通过观察大肠经穴位点与非穴 位点针刺后相关组织的氧分压及局部血流灌注量的 变化,发现电针能使沿经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稍增高,提高组织对血氧的利用率,加速机体能量代 谢,从而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 因此,针灸作用于经络腧穴能调节雷诺病患者 相应组织的微循环,改善痉挛血管及周围组织血流 量,使血流速度加快、微血管管径扩张、血流形态改 变等。生理状态下,针灸可维持和调整机体达到最 佳的微循环状态。病理状态下,针灸能调节微循环 功能障碍,使机体趋于。

结语:目前中医药对于雷诺病的研究较少,治疗方法 较为局限,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结合针灸的作用机制与雷诺病的主要病因,推测针灸治疗雷诺病是通过调控交感神经兴奋、改善肢体微循环和增加血流量等途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