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在北京因病去世,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特殊,统战部领导希望不搞告别仪式,周总理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定要搞个仪式,我参加,再通知其他张治中的党内外的老朋友。”

周总理和张治中这一对亦敌亦友的真兄弟,相识于黄埔军校,中年时期甚至为了维护各方利益而兵戎相见,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却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考验,从未有过改变。

张治中勉为其难担重任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内部已经四分五裂,蒋介石无奈于内忧外患,不得不在1949年年初宣布下野。李宗仁继任“代总统”之后,表示愿意与共产党进行和谈,国民党“主和派”的张治中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李宗仁初上“代总统”的位置,白崇禧等人就向其提出,因张治中曾经三次前往延安,和共产党有很深的交往,遂推举其出来组成和谈内阁。国民党内部各方人士对此达成共识,大家都知道张治中在国共两党的关系上向来“主和”,而且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可以说是蒋介石下野之后留在南京政府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尽管张治中是蒋介石的亲信重臣,但仍旧受到李忠仁的重用。蒋介石下野之后,张治中感到蒋介石对和谈并无诚意,便飞回兰州并电话辞去和谈代表。李宗仁连连去电催促其返回南京,并委托程思远写信劝解。在多方劝说之下,张治中再次返回南京,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勉为其难接受与共产党和谈的重任。

张治中返回南京不久,便与吴忠信一同前往溪口拜谒蒋介石,蒋介石看出二人的来意,直截了当地对二人说:

“你们是来劝我出国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便拿起桌上的报纸,告诉他们报纸上已经刊登出来,并抢在张治中说话前说道,如今他已经是一个普通国民,到哪里都可以自由居住,虽然他能够被逼下野,但决不能被逼亡命。蒋介石的一番话令张治中一时间语塞。

蒋介石的确猜中了张治中此次前来的目的,当时李宗仁虽然身为“代总统”,但却无法完全掌握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势力,因此他委托张治中劝说蒋介石出国,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和谈的进展。张治中见蒋介石已经把话挑明,不敢再说些什么,只能向蒋介石汇报一些和谈的情况。

蒋介石见自己的话已经见效,语气也不再强硬,嘱咐张治中转告李宗仁,自己一定全力支持他,自己愿意在家乡终老,不再插手政治。张治中在蒋介石这里碰了“软钉子”,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只能无功而返。

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接到共产党发来的和谈事宜的决定之后,张治中在启程前夕再次前往溪口,向蒋介石“请求指示”,并嘱咐同行的屈武到了奉化之后和蒋经国谈一谈,希望蒋经国对其父亲造成一些影响。

到了溪口之后,张治中将和谈的草案递给蒋介石看,蒋介石将草案从头至尾看了一次,并听张治中具体陈述一遍之后笑着说:

“文白,我没有什么意见,你这次担任的是一件艰苦的任务,一定要当心呐!”

随后蒋介石带着张治中到自己母亲墓前祭拜,路上蒋介石再次对张治中表示,自己愿意和平,终老还乡。张治中对蒋介石的这句话信以为真,因为这句话对于和谈非常重要,便请示蒋介石能否将这句话公布出去,蒋介石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你斟酌吧!”

在张治中等人离开溪口前,蒋经国将他们送到了机场,分手前蒋经国对屈武说,文白先生太天真,现在还在讲和平,将来是没有好结果的。在飞机上屈武将蒋经国的话告诉了张治中,令张治中大发雷霆:

“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要当面质问他,教训他!问问他说的这是什么话!”

回到南京之后,张治中将溪口之行写成了新闻稿,并受邀在立法院演说。张治中在台上的慷慨激昂博得了阵阵掌声,第二天张治中率团启程,前往北平参加和谈。

周总理严厉诘问张治中

4月1日,张治中一行人抵达北平,刚一下飞机,张治中的目光扫过机场上迎接的人群,没有见到共产党和谈的首席代表周总理,心里一阵嘀咕。周总理向来待人礼遇有加,此时他不在欢迎人群中,其中定是有些缘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他们抵达下榻的六国饭店时,大厅中悬挂着非常醒目的标语: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张治中看到后对身边的屈武说,看来共产党对他们和谈的诚意还是有所怀疑。同时张治中也意识到,周总理没有亲自到机场迎接,可能与此有些关系。

傍晚周总理带着中共和谈代表团拜访张治中一行人,一见面周总理就握着张治中的手说:

“文白先生,很对不起,没能到机场迎接你。”

说完便招呼张治中一同到另一个房间谈话,两人刚刚在沙发上坐定,周总理盯着张治中开门见山地说:

“文白先生,我请问你,既然来北平是为了和谈,为什么你事先还要去奉化,向蒋介石这个战犯头子请示呢?”

对于周总理直言不讳地严厉诘问,张治中始料未及,一时间面露尴尬,不知该如何回答。蒋介石作为一个不顾中国人民,悍然发动内战的“下野”总统,张治中还毕恭毕敬地前去拜谒,询问蒋介石对于和谈的意见,自然引起了中共代表的极大不满。

当然张治中自己也有难言之隐,他稍微缓和了一下情绪,向周总理解释说自己是为了和谈不至于夭折,事先排除和谈中的一切隐患,不得不先摸一下蒋介石的底。周总理听完张治中的解释更加严厉:

“不管你怎么说,你这样做只能说明蒋介石还在发号施令,这种由蒋介石导演的假和谈我们不能接受!”

张治中的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反复向周总理解释自己到溪口找蒋介石的理由,两人为此争执了很长时间。之后国共双方代表在“八项条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做了意见交换,主要在“战犯”和“渡江”两项中产生了分歧。

李宗仁当时贯彻蒋介石的思想,妄图“划江而治”,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而中共方面坚决要求“无论和战,均需过江”。双方争执不下,不得不推迟原定于4月5日的正式和谈。随后毛主席在香山会见了张治中等国民党和谈代表。

当周总理陪同张治中来到双清别墅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出门迎接,握着张治中的手热情地表示欢迎,对当初重庆谈判时张治中对他的照顾表示感谢。毛主席的一番话让张治中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在之后长达4个小时的谈话中,张治中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了一些问题和意见,尤其在“战犯”问题上,张治中竭力为蒋介石争取宽大,毛主席也表示可以宽大处理,但必须要追究责任。

在双方进入正式和谈阶段之后,毛主席发函嘱咐周总理,除了在正式会议上解释草案的要点,并征求对方的意见之外,还要向张治中表明,4月17日必须解决问题,18日之后无论和谈成功与否,解放军必须渡江。同时还要争取代表团的六名成员全部签字,签字后让他们集体留在北平,不能回南京。

黄埔兄弟谈判桌上的交锋

4月13日晚,国共和谈第一次会谈正式举行,首先由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对大家就和谈草案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明确战争中的历史责任问题,关于惩办战犯的问题上,周总理提出了两点原则,第一是关于战争中的主要战犯必须惩办,在原则之下可以宽大处理;第二是针对国民党政府放走日本侵华战犯260名,签订协议之后要重新审理。

周总理讲话结束之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和谈代表发言,他首先对中共方面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其次对草案中国民党不能接受的部分进行了陈述,在发言的最后,张治中感慨地说:

“目前我们以至诚之心希望中共能够领导国家,建设国家,达到独立、自由和民主的目标,这就是我们代表团向中共代表所想表示的一点小小意见和希望。”

在讨论草案的过程中,国民党代表团提出了40多条意见,而中共方面接受了20多条。之后周总理和张治中就草案中的要点再次交换了意见。两天之后,中共代表团将最后定稿的草案送至国民党代表团。

在4月15日第二次正式会议开始之后,周总理将最后定稿的草案要点加以说明,并向国民党代表团强调,草案不仅仅是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同时也征询了很多民主人士的建设性意见,最后由中共代表团定案,是不可以变动的:

“我们期待南京代表团同意并接受这个协定,并在协定上签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周总理向国民党代表团宣布,无论他们是否同意在协定上签字,都必须在4月20日前表明态度,如果不能签字,解放军只有渡江,不可能拖延到20日之后。随后在张治中的发言中,对周总理这种说法表示不赞同,认为如果这样解释“最后文件”,那他们就没有发表意见的理由和必要。

张治中阐述完自己的理由之后,看了一眼周总理,接着发表了自己的一点意见和感想,并强调自己随后的言论不是代表团的意见。张治中将国共两党之争比作兄弟之争,谁占了便宜都不必跳过认真,过去哥哥有错误,如果弟弟能够将这个家担当起来,当哥哥的也感到光荣。

作为张治中的挚友,周总理对于张治中公正、厚道的性格和为祖国和平奔走的精神非常尊敬,尽管如此,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周总理从不回避说出自己的意见。当周总理听完张治中的全部讲话之后,当场对张治中展开了严肃的批评:

“文白先生刚才的几句话,我不得不辩白一下。对于这个“兄弟”的比喻,我表示不能够认同。对于国民党过去20多年的所作所为,尤其是近两年蒋介石所统治的政府来说,这不是兄弟之争,而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

随后周总理从孙中山和清廷之间的斗争,与袁世凯之间的斗争来解释,为什么不能将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斗争比作“兄弟之争”,如果将蒋介石朝廷也算作是兄弟之争,那么就失去了它的严肃性。

周总理的一番话再次让张治中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对于周总理这种坚持原则的态度,张治中既敬畏又折服,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二人才能在会上争论地不可开交,离开谈判桌依旧谈笑风生,无拘无束。

“家里人由我安排,放心!”

会议结束之后,国民党代表团立刻对协定进行了研究,并讨论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再次修改。4月16日,屈武和另外一名代表携文件返回南京,劝告李宗仁和何应钦接受协定,在二人回到南京数日之后,迟迟没有消息。

在代表团数次催促之后,李宗仁和何应钦在20日共同签署答复电文,对中共提出的和平协定断然拒绝。4月21日,解放军渡过长江的消息传遍了街头巷尾,国民党代表团看过报纸后才知道,当南京政府拒绝接受在协定上签字时,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已经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连夜渡江成功,国民党一直仰仗的长江天堑被突破,国民党“划江而治”的妄想彻底破灭。

北平和谈破裂之后,鉴于解放军已经打过长江,考虑到国民党代表团的安全问题,中共方面诚恳地挽留他们留在北平,大部分人基本表示愿意留下,为由张治中陷入了苦闷之中,他表示自己是和谈的首席代表,不能不回南京复命。

周总理听说之后再次来到代表团下榻的六国饭店,见到张治中后深情地劝说他无论现在在哪里,国民党的特务都不会放过他:

“‘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指张学良),今天我们再不能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了。我看你这个人还是封建,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幻想,而不为中国的革命和广大人民着想呢?你留下来对于其他地方的和平解放是有作用的,至于家里人,由我安排,尽管放心。”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真切挽留下,张治中再三考虑,放弃了回南京复命的想法,决定留在北平。之后南京政府曾派专机来接代表团,飞到北平上空的时候,周总理指示机场通知飞机,说跑道整修无法降落,过两天以后再来。南京政府的专机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只好返航。

又过了几天之后,周总理再次找到张治中,邀请他一同去机场迎接客人,张治中十分不解,询问周总理自己是否认识这些客人,周总理略带神秘地回答:

“当然认识,而且都是你熟悉的人。”

一路上张治中都在不断地思考,将自己熟悉的人悉数了一遍,也想不出这个时候谁能飞到北平。到了机场之后,张治中万万没想到,下飞机的居然是自己的夫人和孩子,身后还有他的一些亲属。当孩子们哭着扑进自己的怀里时,张治中不禁红了眼眶,他深情地望着周总理说:

“恩来先生,感谢你想的周到,我们全家永远不会忘记你。”

原来早在张治中抵达北平的时候,周总理就安排南京的地下党找到张治中的弟弟,要求他设法将张治中的家人和他的家人一并送到上海。凑巧的是,当时蒋纬国也通知张治中的夫人乘坐自己的飞机前往上海,还欺骗她说如果和谈失败,代表团将直接飞到上海。

张治中的夫人匆匆将女儿接回家,搭上了蒋纬国的飞机,并由蒋纬国派专车将她们送到了张治中的侄儿家。随后张治中的弟媳和孩子们也分批抵达上海。北平和谈破裂之后,上海地下党派人找到张治中夫人的住处,与她商谈前往北平的安排。在得知这次行动是周总理特地安排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地下党的安排。

第二天一大早,张治中的夫人和弟媳带着孩子们抵达机场,路上张治中的夫人一再交代,如果别人问起就说她们要去兰州,一定不能说要去北平。当时候机厅中挤满了准备难逃的国民党权贵,张治中的夫人大方地同他们打招呼,并说自己将要去兰州,负责接应的地下党同志将她们领到机场航道的另侧,登上了前往北平的飞机。

国民党方面对于代表团全部留在北平的事情非常气愤,多次发出电讯对张治中进行诽谤,张治中不得不发表声明表明自己的立场。就在蒋介石指使中央社发假消息对张治中进行诽谤的时候,新政协会议正在酝酿筹备中,毛主席曾经当着一些中央领导的面,表示自己要提请张治中在人民政府中担任职务,张治中不等其他人说话,率先表示自己不合适,毛主席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幽默地对张治中说:

“过去的阶段等于过了年三十,今后还应从大年初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