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的地面之下,

埋藏着被黄河水吞噬的两座上下叠加的明代古城。在徐州主城区南北的中轴线上,集聚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它们是徐州历史文脉延续和文化内涵彰显的集中展示区。

中国共产党徐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我市将"加强城市文脉保护,打造纵贯主城区南北的文化轴,彰显特色文化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同街,

承载着徐州百年荣光。

它头顶的光环,

它地下的宝藏,

它暗处的回声,

震颤徐州人的心房。

大同街上有很多的店铺、单位

有很多的人,

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的故事

和很多的记忆。

■ 大同街

大同街位于市区中部,东头向北弯至淮海东路,西接彭城路,长500米。

大同街又叫东门大街,因为街东端紧靠徐州古城东门。旧时还称察院街,这是因为康熙年间,都察院驻在此处,都察院原址后来建了中山堂。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察院街改称大同街,取“天下大同”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同街,是徐州曾经最繁华的地段,这条街的时尚记忆浓墨重彩,既有徐州百货先驱天成百货的惊鸿一瞥,也有70年来民间高手的苦心经营。

那里有老同昌,万生园,有徐州最多的老字号,最氤氲的饭菜香。在岁月的长梦里,钟鼓楼久久伫立,图书馆气质拔群,中山堂的电影永不散场。

大同街开始承担商业使命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清咸丰年间,不过一直到民初,大同街上不过只有十几家简陋小店,它真正的兴起是在1920年后。

始建于1920年的天成百货在大同街开业了,1934年,这座面积300平方米的三层营业楼成了徐州商号的标杆。

天成的老板是宁波人顾效伦,在大同街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站稳脚跟并果断拓宽业务。那时徐州人能想到的,天成都有,天成公司的“上海货”,彭城热销。

此后众多百货店争相追随,大同街上形成了一大批老字号。“老天成,真正强,华丰泰,裕泰祥,宝成银楼老凤祥”。

随着商业的兴起,金融业相伴而生。1920年以后,大同街上相继开设了吴汉三的笃生昌、房文宝的万隆永、陈姓的成蚨祥等私人钱庄;公营的有中国、交通、河南农工等银行,一条街上同时汇集了如此多的金融机构,大同街可谓盛极一时。

有了人气,做什么都旺,满条街都是美味佳肴,主打徐海风味的小吃更是生意兴隆。

△三珍斋的师傅在包蒸饺

1985年,大同街上的餐饮大佬们在徐州人的生活里齐整整地刷了屏。这其中,除了鲁兴饭店那新修的四层楼2000多平的大排场,还有两来风酒楼的冰糖肘子、鳝鱼辣汤,三珍斋菜馆的鸳鸯海参、馄饨蒸饺,凌云楼的冯天兴牛肉、羊方藏鱼……

油很大,菜很硬,滋味很绵长。

△大同街西头,始建于1973年的彭城饭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巷口,一头是大同街,一头是青年路

多少年已过,大同街仍不改那缕人间烟火。前几年钟鼓楼的蛙鱼炸串,大巷口的午饭飘香,让你好象吃哪个都对不起另一个,恨不得多生几个胃出来。今天的大同街重返商贾云集的盛景,依然大大小小的店铺林立,让人恍惚觉得,1920年的大同街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 花园饭店

花园饭店位于淮海路和解放路的交叉处,与大同街隔路相望。

花园饭店从建成之日起,就不断经历着中国近现代的变幻。 从军阀到革命,从一次战争到另一次战争,历史在不断的更迭,可这座饭店却以她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时刻见证着大时代的变化。

1916年,苏州籍英美烟草商人吴继宏出资两万银元,从上海请来建筑师,仿照当时最时兴的德式别墅样式,兴建了花园饭店。

在此后的一百年间,花园饭店亲历了张勋密谋复辟、徐州会 议冯蒋结盟,李宗仁以花园饭店为行辕司令部,指挥对日军的“台儿庄会战”,郁达夫、范长江作为战地记者在此采访。

△花园饭店的菊花宴,自助餐和花园早茶名噪一时。

入住饭店的名人不计其数、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军事调停三人小组、蒋介石、蒋纬国父子……花园饭店的百年历史,桩桩件件影响深远。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饱经战乱的花园饭店也获得了新生。

1949年4月,徐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花园饭店。之后,花园饭店又接待了朱德、陈毅、刘伯承、栗裕等中共高级将领。花园饭店再次引起国人的注目。

1951年,花园饭店成为徐州市政府第一招待所。

■ 钟鼓楼 中山堂

钟鼓楼在大同街的街心,端方大气,历来庄重,它是岁月长河里,一簇别开生面的浪花,前浪打后浪追,它独自美丽。

△1939年 钟鼓楼——徐州城第一高

钟鼓楼建于1931年冬,这是一座混合结构的五层方塔形建筑,楼高约20米。钟鼓楼上有钟,后来也有专人维护,逢正点响遍方圆百里。钟声悠长凝重,让人听了觉得,时间恍如实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鼓楼在建造者最初的想法里,是一座望火楼,但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发挥过消防观察哨的作用,人家硬是凭着身高和颜值,活成了徐州的地标。

2011年,钟鼓楼进行了重新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钟鼓楼的内部依然保持着原有面貌。在钟鼓楼的最顶层,钟庭内悬挂着新的铸铁大钟。钟面上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大字。

△钟鼓楼与中山堂

1985年春节,重建开业的中山堂,很快就成了徐州城最时髦的地方之一。它奢华的设定,有时候会让人不敢靠近,一般人基本上只去放映厅看个电影。至于歌舞厅、咖啡厅、茶座什么的,去过的应该可以算是“二般人”了吧。

那是一个既有镭射灯、舞池、可口可乐,能打台球,又能拉胡琴唱戏的地方。中西共存,浑然天成。

△树立在彭城路宽段,中山堂美工、画家王非绘制的《红灯记》巨幅样板戏海报。

那时候,电影业风华正茂,中山堂赶上了至少40年的好时光。好多人为看一场《卖花姑娘》,大半夜就来排队;国营小吃店的店员端着包子蒸饺给票房投食,以便多蹭几场电影;就连徐州街头的手绘电影海报,也让几代人如数家珍。

■ 图书馆

大同街曾是书香满溢的地方。

上世纪30年代,大同街钟鼓楼东边路南,大众书店开张。那时,大同街是全城第一繁华商街,书店和百货商店比肩而立,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商务印书馆等都集中在这条街上。

而徐州图书馆,在大同街呆了52年。

图书馆于1951年秋天,从环城路193号(今第三人民医院),搬到了市中心的大同街50号。

△大同街西首的馆舍

△1977年5月,大同街图书馆新馆竣工并于9月开放,门牌改为大同街112号。

大同街图书馆新馆,西面五层为书库,中间五层,一层为门厅,二至四层为借阅厅,皆连接东西两侧。总面积2520平方米,工程造价247940元。

△1982年10月1日起,徐州图书馆儿童借阅室对外改称徐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舍在云龙山下,是徐州许多70、80后的童年回忆。

△1981年10月,图书馆举办“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报告会。木板搭成的讲台,一排排的连椅,报告厅虽然简陋,但屏风上红底白色鲁迅头像剪影和讲台上方大幅纪念标语格外醒目。

△1999年 大同街 徐州图书馆借阅室

上世纪80年代,大同街图书馆四楼报告厅里各种讲座、培训、展览接连不断。在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图书馆就是令人瞩目的文化高地。

△1984年1月建成的灯光阅报廊,30个窗口,每日更换全国重点大报,读者常常挤得水泄不通。

2003年10月28日,徐州图书馆搬离大同街,在泰山路的新址正式对外开放。

■ 明代徐州卫遗址

在旧城区改造中,人们在大同街的地下发现了明代徐州卫遗址。

2005年2月,大同街工地内发现一块明代石碑。根据碑文内容,考古人员推断,大同街遗址应为明代军事要地——徐州卫所。

它位于大同街南侧,遗址距地表以下4.5米,发掘面积约为500平方米。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发掘明代房址24间。

出土遗物主要有铜器、铁器、瓷器、木器等,还有大量的冷、热武器,主要有炮、枪、铁弹、火药、弓、刀、剑、盔甲、铁胄等。

遗址发现的石碑上有“徐州卫镇抚司公厅,成化二十年镇抚张茂改建”等记载。

△2009年12月5日,大同街天成国贸中心(银座商场)工地地下三层施工中,发现大量古代钱币。

徐州博物馆考古专家都感到震撼:这个钱币窖藏竟然有1吨多!

古代钱币在墓葬考古中时有发现,但像这种窖藏在徐州还是头回遇到。

起于水,讫于山,

一路风景各异,繁花似锦。

这条南北中轴线,

串起了徐州五千年的历史文脉。

无线徐州系列微信

《徐州文脉

为您送上一波

古城“回忆杀”

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徐州文脉》系列回顾

徐视融媒编辑:许波

摄影:李依航 程耀廷

责编:朱宸昕 程瑶

审核:刘建玲

监制:王经波 卞海峰

总监制:冯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