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个话题,这就是小儿抽动症。

严格地说,这个叫“抽动-秽语综合征”。

什么意思呢?你先来听我讲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当时年纪才9岁多一点。

大概是1991年的8月份开始,这个孩子忽然开始出现颈部的阵发性抽动。看上去, 就是她一阵一阵地抽动颈部,无法控制。

家长发现以后,觉得这不对劲儿,赶紧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她被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怎么办?医院很快给开了一大堆药物。这些药吃上以后,小患者的状态稍微好了一点。但是药一停下来,立刻就恢复原状。

怎么办呢?家里人最后决定,带孩子看中医。看的谁呢?是中医临床家,刘弼臣。刘师的学术生平,我就不多说了,您自己可以去查阅。

刻诊,见这个小孩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有力。整个人,不但脖子抽动,而且挤眉弄眼,口角和腹部也在不由自主地动。动的同时,咽喉部位怪声连连,好像是在情绪激动地说些什么,但无论如何也听不清。

当时,刘师发现孩子鼻塞,于是就问,这孩子的发病,有没有规律?比如说,感冒以后加重。这一说,孩子父母二目放光:的确是感冒之后加重。

这时候,刘师基本有数了。他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山豆根、钩藤各10克,半夏、全蝎各3克,蜈蚣1条。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挤眉弄眼和喉咙里头的怪声音,基本就消失了。

此后,刘师根据孩子的状态,随症化裁,又陆续调养了一段时间,最终让孩子诸证悉平。

这张医案,曾经刊载于1993年的《中医杂志》上。作为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成功案例,在业界是颇负盛名的。

现在,我来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我跟你讲,上文医案里患者的表现,有两个细节非常重要,是打开局面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呢?你记住,一个是病症每每在感冒之后严重,二是患者鼻塞。

这说明啥呀?是不是说明孩子感受了风邪啊?风邪袭于肌表。肺主皮毛。肺气因外受风邪而郁闭。肺气不利,所以患者鼻塞。

接下来,有一个重要问题——肺主宣降,主津液输布。肺气郁闭,则津液失布,于是就容易化生痰浊。痰浊淤积日久,就会生热。这个患者脉滑有力,舌苔黄腻,舌色偏红,这些都是痰热淤积的表现。

痰热之邪,扰于脑窍,乱于心神,引动风痰,于是导致小患者不住地抽动。

这个,基本可以看作是小患者发病的来龙去脉。

既然如此,怎么办好呢?肯定是祛风、化痰、清热、止痉。这个是基本原则,没啥好怀疑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师当时用的配伍——

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山豆根、钩藤各10克,半夏、全蝎各3克,蜈蚣1条。

这里头,板蓝根、玄参、山豆根,用于清热,钩藤,清热熄风。辛夷和苍耳子,疏风开窍。半夏,可以化痰。全蝎和蜈蚣,可以祛风通经止痉。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意图,是容易理解的。

总而言之,从整体看,这就是小儿抽动症以风痰上扰论治的案例,对于临床是比较有启发意义的。

当然,能说所有的小儿抽动症,都可以用这个思路治疗吗?肯定不能。文老师的水平,实在有限。记录在案的关于此类的医案,也不多。我只能从前人的经验中,总结提炼出一些思路方法,分享给我的读者。我觉得,这纵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至少可以给人以希望和启迪。毕竟,对于这种疑难杂症,中医还是有过办法的。文中刘师所用的配伍,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