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2019、2020两个年度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10月1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记者见面会,讲述五位获奖代表科技创新、奋斗圆梦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五位获奖代表分别是:孙俊民 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郭晋龙 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刘永斌 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韩佳彤 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王成杰 2020年度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孙俊民:成功的关键在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

我认为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内因是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始终关注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方向与技术瓶颈;另外,要具备发现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敏锐性,并长期坚持刻苦攻关。外因要具备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平台,科技项目支持,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目前,我对自治区创新发展是充满期待的,希望持续加强自治区与科技部的会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高层次人才方面予以倾斜;希望科技厅牵头、发改、工信与金融等部门联动实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对于中试项目在当地的立项和环评手续,希望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

郭晋龙:自律!想不成功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晋龙分享他的成功秘诀:从寂寞中磨练学习的耐力,将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把打击要当成前进的推力,使诱惑成为发展的牵引力,用这样的精神干工作想不成功都难。

我只念过小学三年一年初中,后来补习到了高中。就凭这点知识,搞创新比登天还难。怎么办?必须学习,学习的东西不能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方方面面知识无限量吸收与积累。由于坚持学习,最终我取得了一定成绩。所以我觉得要想创新成功,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不断积累,求知路上不停歇。只有紧紧握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取得成功。

希望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和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的工作、科研、交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引进的是人才,本地成长起来的也是人才。要充分利用本地成长起来的人才,让他们同样享受引进人才政策,要有同等待遇。期待从政策上打破官科(企业专业科研人员)、民科(民营企业的科研人员)、草科(企业中非科研身份有创新能力无资金支持的人员)和年龄限制,让有创新能力的草科人才和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员能为社会继续做贡献的这部分人有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韩佳彤:领导、人才凝聚和需求驱动是成功的关键

近年来,我和团队同行也一直总结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经验,总体来说,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主要可以归结为党的领导、人才凝聚和需求驱动三大因素。

在我们看来,科技创新工作必须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必须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科技创新成果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用。我们做二环快速路建设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修建过程是否扰民,百姓出行是否便捷,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组织技术团队,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工作中,长期奔波在工地一线,反复讨论技术方案,在确保安全质量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尽快实现通车。我们在做地铁建设影响到的管线迁改工作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如何不影响百姓出行,想尽各种科技方法和创新工法,确保地面安全、地下施工安全。

我们平时科研工作就是调查、研究、应用、再调查、再研究的循环反复状态,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日子过得太快,针对很多社会需求和百姓生活需求,我们总想着能从自身专业出发去思考,尽快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思考解决未来可能会遇到问题的对策。目前我们团队主要开展城市建设运维安全大数据技术、城市舒适度、韧性城市、乡村振兴、城市减碳路径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刘永斌:人才、经费、物质、平台、体制机制、环境缺一不可

对我而言,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获得一项科技进步奖,只是我和团队在科技研发过程中一个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谈不上多大的成功,但在创新的道路上成功的主要因素涉及:人才、经费、物质、平台、体制机制、环境等。这些满足的前提下,需要更多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一是科技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科技创新思路要讲求缜密性和前瞻性。

二是科技创新的路上要有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调研、论证等形式,确定科研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要对每一个环节制定一套有效的技术路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应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如何对症下药这是需要有很好的科研积累和底蕴来做出判断进而辅助实施。

三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同一领域久久为攻,积累大量数据和一手资料,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农牧业科学研究周期长,需要长期积累,长期坚持,才能为创新提供基础和源泉,最终达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个人的强大意志力、深厚的知识底蕴,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和宽容失败的机制。

四是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前沿,不断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更新是科技创新道路上必须坚持和开展的工作,有书本上的新知识,也有面向生产和市场的一线新问题,与时俱进,达到融会贯通。

五是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和团队开展工作。

王成杰: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在工作当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科技创新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坚持”。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个群体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流动性或输出性”很强。也就是说,当学生们拿到文凭和学位以后,基本上都离开了学校,离开了此前的研究团队,去了新的工作岗位。我们都知道,任何科技成果的取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怎么办?只能重新培养,紧紧地沿着自己的研究方向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所以,我相信我们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爬的更高。

自治区制定的“科技兴蒙”行动非常适时,虽然刚刚起步,但在实施力度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一些成果已经体现出来。比如我们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过去由于认知不清,管理与保护不够,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后来我们通过调整和完善草原管理和利用的方法和制度,逐步提升其服务功能。现在我们通过“科技兴蒙”行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治理理念,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中国农科院系统的、中国农业大学的优秀团队等共同为我们出谋划策,共同行动,一定能够把我们内蒙古草原建设成为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所以,期待关于自治区创新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要有很强的“连续性”,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能够踏踏实实在我们内蒙古工作,献出他们的智慧,共同建设内蒙古。

记者 李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