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水河岸,依于巢湖 湖汊之间。 八百年古石桥延续着一条老街悠悠历史与岁月。 曾经城隍庙香火,闻听晨钟暮鼓。 商贾喧哗,街巷叫卖,那些穿行旧年影像般光影,正逐渐随着时光远去。

不妨走进巢湖南岸散兵

有个地方叫高林老街

巢湖南岸,高林河汇水湖中,河畔有着一条历史上的高林老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处巢湖南岸高林曾为镇,后并于环湖十二镇中的散兵镇。高林所处位置为环湖要道之一,人来车往,较为热闹。

高林街区腹地,顺着高林河,有条街市即为高林人所说的老街。

老街自古喧闹于市,与其所在地理位置有着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时出城南行,需经盛湾、卜庙、沿湖道抵达高林,再由魏家坝到庐江。高林所在,成为驿道上节点。环高林一带,巢湖南岸山谷间多经此出行,高林成为行脚处,促成高林老街商业热度。

古有说 “ 巢湖三百六十汊 ”。高林河,即为其中湖汊之一。这里陆地交通,水路通航,高林河里,船只停泊避风,老街借机商品流通,成就一方市场。

南岸河汊水网,为鱼米之乡。早在宋朝时期老街布设仓场,即官方谷米集中收纳仓储地。设立巡检司,即山隘要冲,以警奸盗,军方管制一方平安。

南宋淳熙年间(1171年—1189年)在高林河畔兴建起城隍庙,为古时巢城内、柘皋三地城隍庙分布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载中城隍庙,建在荷花墩上,周围泉水环绕,为巢庐路中轴。东有古马厂,南有古花园村,西为古高林市灶拱石桥,北为巢湖。

清咸丰年间,后成为甲午海战海军总提督的丁汝昌,曾由庐江石头咀举家迁走,环巢湖南岸,经高林河抵达高林龙骨山侧汪郎中村落户。

清同治年间,丁汝昌念及乡里,解囊捐资,扩建城隍庙,建起万年台。促进了高林老街一侧香火之地。到了庙日,四方乡里信众云集,老街喧闹不止。

这里有巢庐官道,香火中城隍庙,桥梁河港陆路交通,官方仓场和巡检司,初具县域框架,使得高林老街人口逐渐增多,市贸日渐繁荣,最终发展成巢湖南岸重要市镇,一度被称为高林市。

古有康熙《巢县志》这样记载:“高林市,去县南六十里。旧有碑载,其地居民稠杂,花园六所,仓场、巡检司俱在焉。今俱废,古街尚存。”

明代江西儒生尹士达游历巢湖,描述当时高林老街,曾写诗道,“ 高林虽僻远,山水富韬蓄。”地理上,高林虽偏城六十里,却因陆港位置而择天机。

静静高林老街,一座高林古桥像是述说曾经历史。

高林桥桥长约二十米,宽约二点五米,桥墩为青石质地,墩体上游方向尖下游方向方,为巢湖市不可移动文物点。

康熙《巢县志》记载:“高林桥,在县南六十里城隍庙前。创自宋嘉定七年,咸淳八年重修。” 宋嘉定年间为1208年-1224年,高林古石桥自南宋算起已有八百多年了。

高林古石桥曾为巢庐管道上重要节点之一,桥头旧有官府巡治。老街行人来往不断,也因古桥而兴盛。

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占领高林桥,沿桥梁与河道建起数座碉堡,封锁水陆交通,以此作为控制湖区与南岸山区往来据点。而老街也成为江北新四军地下交通站。

老街老手艺,对传统有着一种继承,也是留给过去的记忆。

高林老街外,南有高林山、大青山、陡石岭,北有尖山、乌龙山、界牌山,东有龙骨山,群山环抱,形若屏障,汇水高林河,流入巢湖,也为三面青山一面湖。自古驿道,集中商贾,船港码头,香火袅绕间,石桥上来往的脚步,一直从古走来,好像描述着不同年代版的高林上河图。文/图:杨钧

来源:巢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