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编撰《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都是朱棣在位的事情,可见朱棣对于后代的贡献。我们都知道,朱棣这个皇位是夺来的,换句话说也叫做谋权篡位。

而且还有一个关于朱棣的民间传说,就是朱棣在入主南京之后,发现了一道圣旨。

大概意思就是,虽然朕的四叔选择了起兵谋反,但朕相信这并非出自四叔的本意,而是被身边的人怂恿。因此,在两军交战时,将士们尽量不伤害陛下的四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也很清楚,他的侄子很仁慈,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这样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自己的侄子还能这样对待自己。

想到这些,朱棣便开始埋怨朱元璋,父皇您害我苦啊,您为何如此偏爱大哥的儿子,怎么说我也是您所生的。我会选择走这条路,也是拜您所赐。如今这样的结局,都是因为您的固执,酿成了朱家同室操戈的惨剧。

在我看来,这个民间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量,也说不定就是朱棣自己放出来的。朱棣在两军交战之时,可没少利用朱允炆不想杀死自己的事情。

朱允炆削藩,朱棣谋反

朱标也就是朱允炆的父亲,是朱元璋钦定的太子。但是朱标身体虚弱,没等不到皇位传给自己就一命呜呼了。

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太子还是非常满意的,虽然这个太子生于战乱,但是却非常温润,总是劝朱元璋不随便杀人。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爱屋及乌就把太子定为了朱标的孩子朱允炆。

但是,朱允炆非常的年轻,还不足以服众。朱棣就是其中之一。朱棣和朱标一样生于朱元璋打仗的时候,从小看着大将们打仗,稍微长大一些之后跟着将军们一起征战沙场。

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北方,没事就打打北边的蒙古人,期间也立了很多战功。

朱标为太子,朱棣虽然服气的,毕竟大家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朱标也压得住朱棣。但是,朱允炆太小了,生长于和平年代,现在这个天下就是继承来的。朱棣自然是不服气的,战功都是自己的,却是别人享受成果。

而且,在朱允炆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这无疑是加速了朱棣的谋反之心,不反也是被削,那不如就反了。

朱棣的“保命甲”

在朱棣叛乱的初期,朱允炆与一众文臣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认为朱棣的兵力再强也不过是一个藩王,怎么可能敌得过整个大明王朝的兵力。

但是,当时有名的大将军除了朱棣,打过仗的将军都几乎被朱元璋处死了,有过实战经验的将军少到可怜。朱允炆任命了一个将军之后,还嘱托到,不要伤害燕王(朱棣),不要让自己背负到杀害叔叔的罪名。

这句话无疑是给朱棣加了一个“保命甲”。朱棣率领了许多次战争,但是没有受过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话说,在李隆基损失了十几万士兵逃回京都之后,朱允炆这边出现了许多名将,如盛庸、平安等人,在战争中成功挫败了燕军的锐气,让朱棣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当时盛庸这边很擅长使用火铳,让燕军很头疼,去巡视的队伍都被打死了。朱棣也为此很苦恼,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去巡视。

朱允炆这边的军队看到朱棣,都不敢瞄着朱棣打,打不着顶多就是自己水平不行,没有战功;这要是打着了,就是谋害亲王,要掉脑袋的。朱允炆和朱棣交战总归是朱家的家务事,士兵哪知道他们哪天关系又好了,不打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朱允炆在出征之前说的话,不要让他背负上杀害自己叔叔的罪名,这要是杀死了,就是士兵们背锅。哪个士兵哪敢冒着生命危险,把子弹往朱棣的身上招呼。

这句话无疑给朱棣造反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也让朱棣反击有了可乘之机。而且,在朱棣造反这段时间为了自己的儿子朱高煦可以尽力战斗,和他说,世子(朱高炽)身体不好。这句话没有承诺什么,又好像承诺了什么。

不得不说朱棣在利用人的欲望上,很厉害。朱棣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会利用,更不用说还隔了一辈的侄子朱允炆。

朱棣胜利后

朱棣在即位之后,的确做了很多利民、利后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朱棣的残忍程度也是不可否认的。

其中,关于朱棣残忍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诛十族”。我们经常看电视都是诛九族,朱棣却是诛十族,诛十族另一个主角就是方孝孺。诛十族也就是不仅是亲人、师徒、仆人,还有关系好的朋友。

方孝孺也并没有犯什么罪,只是秉持了自己作为文人的气节而已。在朱允炆的后人方面,朱棣自然也没有轻易放过,找不到朱允炆,便把朱允炆的小儿子自小关起来,关了几十年,把他变为了一个废人。

剧照

结语

从小接受文人教育的朱允炆一直不想伤害自己的叔叔,丝毫不知道战场残酷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给双方军队带来的是什么结果。如果朱允炆当时说的是要在战场上杀死朱棣,说不定朱允炆这个皇位可以坐得久一点。

但是,朱允炆把战场看得过于简单,把争权夺位看得过于天真。朱棣则完全是知道战场是如何残忍的人,朱棣也是做事就要把事做绝的人,知道不要给事情留下任何回旋的余地,在他造反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丢弃了亲情。

所以,这样如此残忍的朱棣在知道朱允炆在哪里之后,肯定会第一时间把他杀掉,才不会被朱允炆的善良感动。倒是朱棣埋怨朱元璋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件事,才可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