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孩子。

作者 | 李核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教育得失。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10种表现,说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孩子学会了控制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庆回老家看到小外甥,他脾气特别不好,遇到一点小事就炸毛。

说不听,打没用,越管教越火上加油,常常搞得大人束手无策。

遇到一个动辄发怒的孩子,这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

失控的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既影响孩子与世界的相处能力,也影响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

“学会如何控制情绪的孩子,长大后更自信,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也更积极。”

能控制情绪的孩子,情商更高,更能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未来更能与世界友好相处。

聪明的父母绝不以打骂教育孩子“别乱发脾气”。

而是耐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温柔抚慰挫败的孩子,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遇事不急不躁的家长,才能教出冷静面对问题的孩子。

孩子可以想哭就哭

街上看到一个小姑娘,双眼浸满泪水,明明难过极了却又不敢哭。

因为闹着吃冰激凌,妈妈拒绝了,还吓唬她说:“你再哭,我就不管你了!”

说罢掉头就走。

小姑娘虽然吓得不敢再哭,可眼泪还是抑制不住地在她眼眶里打转。

不哭不闹,却让人无比心疼。

如果孩子每次委屈的时候,只会忍着,其实是为人父母的失败。

因为孩子不确定自己是否被爱、被重视,即使心里痛苦也不敢说。

不敢哭、不敢闹,即使开心时也做不到完全释放自己,活得自卑又拧巴。

孩子能做到想哭就哭,其实是变好的征兆。

她既不压抑自己,也不讨好别人,始终忠诚于内心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得阳光而明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不会被坏心情打败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有发生,而使孩子走上绝路的,在大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而是他成长为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他们输了比赛不气馁,考试差了不沮丧,即使被批评了,也不会被坏心情打败。

支撑他们走出低谷的,唯有爱和鼓励。

有远见的家长懂得对孩子“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实时疏解孩子,避免孩子“钻牛角尖”。

如果孩子还不能释怀,可以带孩子打球、旅游、看电影,用各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打败孩子的,也许从来不是糟糕的人和事,而是他背后的孤立无援。

有情感支持的孩子,即使遇见困难,也有底气自如应对。

孩子懂得欣赏自己

把孩子养得自我感觉良好,这其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因为他乐观、自信,懂得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不因成绩不好而自卑,不因比不过其他同学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别人的评价影响自己的判断。

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更高,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而这样“高价值感”的孩子,靠的是父母赋予价值。

心理学上有一个“镜中我”概念,即人通过镜子认识自己的外貌,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孩子的价值感,就源于父母这面“镜子”。

父母认为孩子可爱,孩子便觉得自己可爱;

父母认为孩子优秀,孩子便觉得自己优秀;

父母认为孩子好,孩子便觉得自己好。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懂得接纳、尊重、欣赏孩子的父母,才能养出同样接纳、尊重、欣赏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能亮出信心

杜根定律告诉我们: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属于自信的人。

孩子需要自信,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

因为有信心能做好,他任何时候都敢展现自己,即使暂时做不好也不担心被训斥、嘲笑。

这种底气的习得,靠的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如果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常用侮辱、挖苦等方式批评他不行,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

那些消极负面的评价不断提醒着孩子的不足,他会慢慢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展现自己。

自卑,源于内在的负面自我评价,根植于内在的匮乏与无力。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赋予孩子强大的底气。

有人托底的孩子,才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孩子能体会到独处的快乐

如果你的孩子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不要轻易打扰他。

能享受独处的孩子,才能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保持高度的专注。

这种孩子学习效率更高,更善于静下心来独立思考,不会轻易被外面的声音影响自己的判断,更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如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所说:

“任何成长的节点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都必须经历独处和内省才能到达。”

羊群结伴而行,猛兽独自成行。

独处,也是成长的力量。

让孩子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有一段独处的时间,能够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在热闹中失去的,也能在独处中找回来。

孩子总是沉浸在阅读里

犹记得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周时,有家长在群里问老师:今天有作业吗?

现在的一、二年级孩子,放学后是不准布置作业的,但老师还是提了一个小建议:培养阅读习惯,每天坚持30分钟。

因为,从小就爱阅读的孩子,其优势将在上中学后会明显体现出来。

加拿大国家首席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指出,阅读也是有“马太效应”的。

越爱阅读的孩子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越强,这又进一步刺激了他的求知欲,越发喜欢阅读。

良性循环一段时间之后,爱阅读与不爱阅读的孩子,差距将越来越大。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父母督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父母陪读可以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高年级的孩子能自行阅读了,可为他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他养成每天读几页书的习惯。

让孩子“以书为友”,才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孩子喜欢无忧无虑地玩耍

经常有人疑惑:过去的孩子也挨骂也还挨打,为什么心理问题没有这么多?

我们作为过来人都知道,小时候不但父母打,老师也比现在更严。

但我们小时候有更多的时间玩,一玩起来,大人的唠叨、批评、打骂全部都抛之于脑后了,排解烦恼的机会有很多。

不像今天,孩子本该玩耍的时间全部用来刷题和学习了。

殊不知,玩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脑科学家洪兰说:“玩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学习的伙伴,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孩子玩耍时更专注,大脑思维更灵活,而且还能在跟同龄人玩耍中发展社交能力,能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所以,别再把孩子关在家里了!

每天至少给孩子1个小时的户外玩耍时间,10年后,你将收获一个更能适应社会的孩子。

孩子懂得与人为善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80%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不关心孩子“是否懂得关心他人”。

所以在录取学生时,更倾向于录取那些“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学生。

人品,比能力更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善的底线,长大后很可能做出违背道德或者法律的事。

轻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危害个人发展,重则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与人为善的品质也要从小养成,千万别以为小时候没学过的孩子,长大突然就懂了。

恰恰相反,儿童时期没被教育好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

所以平常我们要教会孩子热心助人,关心他人,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善意。

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率先给孩子做好道德的榜样。

人品好的家长,孩子也差不了。

孩子拥有让人羡慕的好睡眠

一个妈妈发帖求助:孩子晚上翻来翻去睡不着怎么办?

家庭教育专家朱芳宜指出,孩子入睡困难一般是因为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情绪焦虑,孩子白天情绪积压过多,晚上放松时就释放出来了,干扰得他睡不着。

二是没玩够,孩子的精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控制运动的小脑与大脑不平衡,也会造成入睡困难。

睡不好的孩子不但影响身体健康,白天还会出现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能力下降等问题,影响学习。

孩子每天都能睡个好觉,其实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体现。

因此,家长不仅要在临睡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建立固定睡眠仪式,睡前给孩子讲晚安故事、陪读,或者轻摸孩子后背,帮助孩子放松情绪。

白天还要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运动,让孩子尽情释放情绪、多余精力。

另外,临睡前2小时不要让孩子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蓝光产品,避免大脑过度兴奋。

晚上大脑得到充分放松的孩子,白天才有充沛的精力好好成长。

优秀的孩子都是相似的:

他们善良、勇敢,自信,自觉,连睡觉也格外香甜。

既能享受玩耍时的欢乐,也能承受独处时的寂寞,内心强大无比。

这样身心两健康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辛苦付出。

正如美国思想家艾默生所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就会拥有怎样的性格与命运。

点个赞吧,愿每个孩子都能学得认真、玩得尽兴、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