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拜托您一定要救救我父亲!”

“又是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癌问题,实在太可惜了。”

68岁的父亲查出胆囊癌后,唐先生(化名)专门找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张成武主任,希望能救治年迈的父亲。

20年前,唐先生的父亲查出胆结石,但只是偶尔腹胀,没有进一步处理。4个月前,父亲右上腹突发疼痛,连夜送急诊,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结石直径达1.5cm,胆囊壁水肿,边界不清晰,医生建议立刻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都市快报

可父亲认为胆结石是小问题,之前听说过胆囊切除后会很麻烦,因此强烈拒绝手术。

父亲很固执,家人最终妥协,取了消炎药就回家了。用药后,父亲腹部疼痛症状有所缓解,直到一周前父亲开始低烧,右上腹隐隐作痛。再次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有一个12cm大小的肿块。经过PET-CT检查,老唐被确诊为胆囊癌肝脏转移。万幸的是,还是手术的机会。

随后,张成武教授成功为老唐实施6个小时的手术。术后,老唐还要接受6个疗程的化疗

一、从结石到癌症,只要3步

胆囊是形似梨状的囊袋结构器官,在肝脏的后方,主要对胆汁进行浓缩与储存。

目前,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7%~10%之间,居高不下并持续上升。据统计,导致胆囊结石的常见原因有长期不吃早餐、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肥胖、药源性胆囊结石等。

案例中,老唐在20年前查出胆囊结石,最终的结果却是肿瘤。结石到肿瘤看似遥远,其实只需要简单的三步。

第一步,早期胆囊结石可以无任何症状,或只是在饱餐后出现右上腹胀痛。

第二步,随着病情发展,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炎症、胆绞痛,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烧症状。

第三步,形成胆囊壁梗阻,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开始合并胆囊炎,出现不典型增生,进一步演变成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肝胆胰腺外科主任李德宇表示,约89%~92%的胆囊癌患者存在胆囊结石。临床上,胆囊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特征:

·年龄>50岁;

·有多发结石病史,胆囊内结石互动性较差,最大直径≥2cm的女性患者;

·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史,腹痛性质发生变化,有胆囊萎缩、胆囊壁钙化、局限性厚壁胆囊壁以及瓷化胆囊等症状;

·胆胰管合流异常、胆囊腺肌症以及结石合并宽基息肉的患者。

二、胆囊切除对身体有何影响?

1、术后并发胆漏

手术可能并发胆漏,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发烧等症状。出现胆漏,可通过十二指肠镜置入内支撑管,保证胆管下端持续开放,让腹腔胆汁引流减少。

假若无法置入内支撑管或引流效果不佳,还可以及时手术探查,完善术后胆漏问题。

2、术后腹腔内出血

手术可能并发腹腔内出血,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和手术指征,那么可以针对性止血处理,比如放置腹腔引流管、应用止血药物等,大多数患者可用非手术方法来解决。

3、消化功能影响

胆囊切除后,胆汁会直接经过胆总管,缓缓流入十二指肠,此时若大量进食高脂和高蛋白食物,会对消化系统有一定影响。

患者术后要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饮食,但也不必过度担心消化功能问题。胆囊切除3个月后,胆管会轻微扩张以代偿胆囊储存功能的缺失,消化功能会逐渐恢复。

临床上,胆囊切除术的后遗症已有较为成熟的处理办法,患者其实不需要太担心。

三、不切好不好?3种情况,得切

一般来说,没有症状的胆囊疾病不采取手术治疗,而是以长期监测为主,但对有明显症状的胆囊疾病则会建议手术切除。以下三种情况,切除胆囊是最好的选择。

·严重的胆囊感染

一般的胆囊炎不需要切除胆囊,但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会引发急性、剧烈的腹痛、呕吐以及持续高热症状,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及时手术切除是阻止病情发展的最好方式。

·严重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早期并无明显不适,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梗阻和感染问题,还会伴随剧痛,甚至威胁生命,此时及时手术才是上策。

胆囊结石卡在胆囊管内,很容易引起胆绞痛,约7成患者会在一年内复发。结石长期刺激会引起局部炎症,导致胆囊“瓷化“,丧失正常功能,硬是将瓷化的胆囊留下,其实并无益处。

·胆囊癌

作为恶性肿瘤疾病,胆囊癌治疗起来较为复杂,由于可能出现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的情况,因此一旦确诊胆囊癌,建议及时手术切除病灶。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患者恐惧手术,担心远期后遗症,其实这种担忧完全没必要。从长期随访中发现,患者切除胆囊后的生活质量是提高的,远期收益远高于不切除的情况,还能排除胆囊癌的隐忧。

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医生进行详细和综合分析,如果需要切除胆囊,那么就相信医生,否则像唐先生的父亲那样,拖成胆囊癌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