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德国的装甲部队在二战里的表现,那真可谓是当时最优秀的装甲部队,不仅替德国打下了大半个欧洲,其配备的坦克也可谓是二战中最先进的,比如四号中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黑豹中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等等。也因此,很多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哪怕是在没有“虎”“豹”的时候,德国在进攻波兰和法国时起码也得是全军中型坦克开路,装甲部队更是如摧枯拉朽般赢得了胜利。

然而,事实远不是后世想的那么简单,早期的德国装甲部队其主力也不是什么中型坦克,而是经常被人忽略的二号轻型坦克。没错,就是那种只配备的20毫米机炮的二号轻型坦克,德国就是以它为主力横扫了波兰和法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吨级坦克

时间回到1934年,当时德国已经暗中撕毁《凡尔赛和约》开始整军备战,但日后名震天下的德国装甲部队尚且处于初创阶段,德国装甲部队配备的还是训练用的一号轻型坦克。这种坦克仅仅配备了两挺机枪,用于装甲作战肯定是没有希望的,它们甚至打不过法国在一战时生产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充其量只能算是给装甲部队练手用的产物。若英法获悉德国整军备战的消息后杀向德国,那肯定不能指望一号轻型坦克能应付英法。

彼时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还处在设计阶段,指望这两款中型坦克能立刻投产是没希望了,所以德国陆军在1934年就提出发展重量在10吨级、配备20毫米机炮的轻型坦克。从未来的战术定义来讲,这种轻型坦克是一种侦察坦克,但如果从1934年德国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德国陆军是希望尽快设计出一种可以用于实战的轻型坦克。简单说,就是希望能够多快好省地组建一支装甲部队,用以配合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数量都注定不会太多的中型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参与10吨级坦克竞标的有三家公司,分别是MAN、克虏伯、亨舍尔和戴姆勒·奔驰,而拿出了整车设计的只有克虏伯公司,其余三家都只拿出了无炮塔的样车参与竞标。虽然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克虏伯公司那辆以一号轻型坦克为基础设计的坦克胜券在握,但最后获胜的却是MAN公司那辆外型酷似英国“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每侧有5个小直径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使用板弹簧平衡式悬挂的无炮塔样车。

可或许是出于快速投产和为其它公司累积经验的考虑,德国陆军要求MAN公司的样车必须在日后使用克虏伯公司的炮塔,而且样车的改进工作必须由MAN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公司联手进行,亨舍尔公司则会参与后续的生产工作。换句话说,德国陆军并不希望MAN公司单独完成样车的全部设计工作,而是希望借此机会让其余公司都能分享这个机会,累积足够多的设计经验。至于日后完成的整车设计,则被德国陆军定名为“二号轻型坦克”。

二号轻型坦克

可以说,德国陆军的这个做法是非常务实的,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合作要求,就能让德国几大主流制造商全体获得设计经验,这对于德国的坦克工业发展有巨大帮助。从1934年7月到1937年3月之间,二号轻型坦克共经历了a1/a2/a3/b/c共五个试生产型号。其中前四个型号都是测试用的试生产样车,外形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主要更换的是发动机方面,而c型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型号,它奠基了二号轻型坦克量产型的基本设计。

从二号轻型坦克c型到A/B/C三个量产型号,其战斗全重在8至9吨左右,其装甲厚度均为14.5毫米。这不光是指其正面装甲,而是从炮塔到车体的各面均为14.5毫米,主炮则为20毫米KwK 30 L/55机炮,另在炮塔内安置一挺MG-34通用机枪作为同轴机枪。严格角度来说,这种量产型的二号轻型坦克在装甲和火力上均弱于英法的主力坦克型号,但作为德国最初的量产型坦克,二号轻型坦克从1937年3月到1938年底共生产了1113辆,加上之前的试生产型号共有1213辆二号轻型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于1937年投产后,而英法又因采取绥靖政策不可能进攻德国后,二号轻型坦克本该停止生产将产能给中型坦克。但因为德国装甲部队的极速扩大化,且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生产缓慢,所以二号轻型坦克仍旧是德国装甲部队的中坚战力。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德国装甲部队投入的2800辆坦克里,有1200余辆二号轻型坦克,剩余1400辆是一号轻型坦克,剩下的才是三号中型坦克,四号中型坦克只有极少量做测试用途投入。

战火中的二号轻型坦克

严格来说,波兰战役里二号轻型坦克的表现很不理想,尽管在理论上它应该能击败波兰的7TP轻型坦克和雷诺R-35轻型坦克,但实际情况就是二号轻型坦克各种打不赢。尽管大家的装甲都很薄弱,但二号轻型坦克的20毫米机炮就是难以击穿对方,反而是被对方的37毫米坦克炮反复击穿。通常来说德国是需要投入三号中型坦克进行压制,或是投入空军力量轰炸才能击溃波兰装甲部队。至于二号轻型坦克的表现,从战损比上来看也只能认为它迎来了一次失败。

在吸取了波兰战役的教训之后,二号轻型坦克得到了一次升级,几乎所有现役的二号轻型坦克都将车体正面和炮塔证明的装甲提升到了35毫米,而为了应对装甲部队扩大化重新生产的二号F型坦克直接就是35毫米厚的正面装甲和炮塔装甲,部分二号F型坦克还把主炮换成了20毫米KwK 38 L/55机炮。德国陆军希望这种升级型的二号轻型坦克,在接下来的法国战役中能有较为出色的表现。

然而,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二号轻型坦克已经落后于时代且不堪重负。在法国战役中德国装甲部队固然是连战连胜,但二号轻型坦克在面对英法的主力坦克,如索玛S-35中型坦克、B-1重型坦克和玛蒂尔达Ⅱ型步兵坦克时,基本都只有被对方击毁的份。通常来说,二号轻型坦克必须利用自身的机动性绕到英法主力坦克身后,攻击其后部或是两侧履带方可取胜。事实上,就算是德国陆军引以为豪的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多半也难以在正面将英法的主力坦克摧毁。

毫无疑问,德国装甲部队在法国的胜利是取决于自己的战略优势地位和制空权,坦克质量上仍旧输英法一头。而在1941年6月22日爆发的苏德战争中,二号轻型坦克的脆弱和无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在对抗苏联的T-26轻型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时力不从心,遇到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时更是只有被屠杀的份。很明显,二号轻型坦克已经无力担任一线主力,等待它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结语

至此,二号中型坦克从德国一线部队中除名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四号中型坦克。部分二号轻型坦克被德军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投入战斗,而剩下的二号轻型坦克则移交给了二线部队,用于执行巡逻任务和剿灭后方游击队的作战中。曾经德国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如今却只能做一些边角料般的任务,着实也是让人唏嘘不已,但考虑到二号轻型坦克在性能上已经彻底落后于人,那么退出一线部队就是它最好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