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新闻:时隔一年,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再次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专访,也是她在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你认为相较于一年前,林郑月娥此次表态有何引人注意之处?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去年10月,林郑特首在接受深圳卫视专访时说,“不介意”深圳本地生产总值超过香港,港深要互相过河,此番言论一时间引起香港社会乃至是国际舆论的热议。

我当时的解读是,这体现了香港特区政府对于港深互帮互助、携手并进的一种诚意。回顾一下当时林郑的表态,她强调,仅在深圳一地,就有超过8万家香港企业落地发展,某种意义上更多是在侧重于“脱离香港谈深圳的发展是不现实的”。

但一年后,我们注意到,林郑月娥谈的是,要从“香港所长”转向“港深所长”,要打破深港间行政界线。她在专访中表示,往后香港所长要和深圳一起发挥,要通过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进一步面向深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林郑如今侧重的明显更在于“脱离深圳以及整个国家谈香港的发展是不现实的”。

这一表态转变的背后,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香港政治环境的改变。香港以往以维港都市带为核心,相对忽视北部区域的开发。林郑在回应深圳卫视时指出,不是特区政府不想,而是有心无力。在泛政治化的社会环境之下,香港积极在经济发展上与深圳合作或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沦为了一种“政治不正确”。比如建设广深港高铁和推动“一地两检”,用林郑的话来说,反对派搞得“像在打架一样”。

而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则给予了特区政府双重保障,结束了香港社会空转内耗的政治困境,让特区政府得以大跨步地推行有利于香港社会发展的改革,此次施政报告中林郑抛出的包括北部都会区、两城三圈等诸多雄心勃勃的规划,以此为香港谋划新气象、规划新未来就是最好的写照。

二是基于新的政治环境,林郑在有意地改变香港社会对于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共识。以北部都会区为例,她在施政报告中强调,该规划的基础是深港口岸经济带,以深港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红利为依托。林郑正是在向港人强调,香港发展的未来要向北看,看向深圳,看向大湾区,看向整个祖国内地。

根据香港贸发局数据,内地是香港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占比达到59.2%,远高于其后的东盟7.2%和欧盟7.1%。香港还极大地受益于国家投资,截至2019年底,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高达12754亿美元,占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58%,比例过半,在香港各投资来源地中占比28.1%。这也是为什么8月23日,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赴港的首场活动中谈及,全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在内地。

而我们能看到,香港方面对于“十四五”规划纲要对香港的支持、大湾区建设对香港的期盼,以及前海方案为香港带来的大量机遇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林郑月娥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就表示,自去年11月以来,深港共梳理出40个合作项目,并成立了19个工作专班进行推进。

直新闻:我们注意到,一些香港和境外媒体对于香港进一步向深圳、向内地靠拢,也表达出了一些担忧,比如深港会否出现同城化、边境模糊化等,对此林郑月娥在接受深圳卫视专访时给予了澄清,对于林郑的表态,你怎么解读?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林郑特首的表态非常清晰,尽管香港和深圳将要进一步在经济上融合,在创新科技里面紧密合作,但也都是要用两套不同的制度,这本身就是坚持“一国两制”的意义所在。对此我想谈两点。

第一,我们之前强调“一国”,谈的是香港特区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于全国人大授权,香港特区政府必须要承认、尊重、维护中央政府对于香港的主权和治权。但我想强调的是,“一国”从来不仅仅是个政治范畴,同时也涉及到经济范畴,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便是“一国”的另一元体现。在当前中美经贸格局动荡起伏,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前景未明等一系列不确定性持续的情况下,香港依托于国家,将经济发展的目光更多投向内地是最自然也是最合理的选择。

正如“一国”在原则上与“两制”并不矛盾,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向北与深圳合作,和维持香港自身的制度特色与优势也不矛盾。刚才我说,抛开深圳和内地谈香港的发展是不切实际的,但同样,抛开香港谈深圳和内地的发展也是愚蠢的。

2020年,内地约有10.1%的出口和14.3%的进口经由香港转口。而在投资方面,香港贸发局数据显示,香港是内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截至2019年底,内地获批准外资项目中,47.4%与香港有关,来自香港的实际外资总额占全国的52.2%。所有股民应该都清楚,香港是内地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自1993年以来,内地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在香港集资超过9347亿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此前骆惠宁表示,相信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香港一定能够打造新优势,作出新贡献”。这份信任,绝非只是某种期盼那么简单。

第二,正确认识“一国两制”的意义也包括“一国两制”的初心是什么。阎小骏博士在《香港的治与乱》这本书中说过,“一国两制”应对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与香港发展阶段的巨大不同与差异,因此以一种“急冻”式的方式来保存香港社会彼时的发展成功,尽可能平稳顺利地将香港整合进国家体系之中。

换言之,“一国两制”之所以会保留差异,是为了克服香港和内地社会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为了人为刻意地制造差异与不同。因此对于所有担忧香港向内地靠拢的人而言,如果是着眼于香港特色优势的去留,我认为是完全合理的,我们也有必要以充分的信息传播、理念沟通来打消他们的疑虑;但如果是单纯见不得香港向内地靠拢,那我认为则哪凉快哪待着去好了。

作者: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