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漩涡

近日,香港宣布将建设香港北部都市会,涉及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同时香港将在北部都市会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意味着,香港将打破维持百年的“南重北轻”格局,香港北上与深圳南下遥相呼应,一个体量巨大的超级都市圈正呼之欲出。

相比城市群动辄几百公里的区域发展概念,都市圈则要精细不少。都市圈是以核心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都市圈发展。2021年以来南京、福州都市圈相继获得国家批复,随着城市发展进入都市圈时代,都市圈也正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OP10都市圈发展情况

上海都市圈、深港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是我国都市圈体量前三名。其中上海都市圈以近10万亿的体量独占鳌头,深港5万亿、广州4万亿,前三名体量断层的现象较为突出,不过南京和北京两大都市圈的体量都已达3.9万亿以上,相信明年南京和北京就能迈入4万亿。

此外,杭州都市圈保持在3万亿的中游,成都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则都2万亿以上,第十的长沙都市圈是前十中唯一一个没有突破2万亿体量的都市圈。

长沙都市圈实际就是长株潭城市群,这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城市群。早在建国初期,就有专家建议长株潭合并为一市,虽然该愿景没有实现,但长株潭一体化起步早,一体化程度也要高于成都、重庆、武汉、杭州等都市圈。

不过长株潭的经济发展空间确实不如大框架都市圈,未来长沙都市圈要想保持前十位置,需要尽快推动都市圈扩容。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首个被批复的都市圈,也是最早的跨省都市圈。目前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尽管南京都市圈从总量上位居前列,但南京都市圈面积大,内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从经济密度来看南京每平方公里仅6千万,远低于国际大都市圈水平,对比上海、北京、成都也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我国首个被国家认可的都市圈,未来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重庆、武汉这三座内地顶流城市的都市圈都面临相同的发展问题。成都、重庆、武汉目前还处于“集聚”发展阶段,简单地讲:成渝汉三城的经济、社会等发展远高于都市圈其他城市,而三城的带动辐射能力还不明显。未来五年、乃至十年,成渝汉都需大力提升自己辐射带动能力,尽快走出集聚发展现状,才能实现都市圈“由量到质”的转变。

不过,可以明显看出成都都市圈是中西部的领头羊。

2020年成都都市圈GDP达2.23万亿,同期领先于其他中西部都市圈,此外在经济密度上,成都都市圈每平方公里达1·47亿元,处于国内都市圈领先水平。

在一体化轨道交通发展上,成都的进度也明显高于武汉、重庆。

此前成都连接资阳的市域轨道S3线已经开工,连接德阳、眉山的S11、S5也组建了合资公司。未来6年左右,成都都市圈或将率先实现轨道一体化,轨道交通一体化是释放都市圈活力、经济的关键引擎,拥有常住人口近3千万的成都都市圈,大有希望成为国内头部都市圈。

上海都市圈迎来最强对手

在深港都市圈这一概念没有诞生之前,上海都市圈以近10万亿的体量傲视群雄,牢占我国最强都市圈的位置。不过随着“香港向北、深圳向南”,一个体量超5万亿的都市圈正成为上海都市圈的强敌。

尽管从都市圈体量上看,深港与上海都市圈有着近5万亿的倍差,但需要注意的是,深港这一体量仅含深圳、香港两市,如果将原深圳都市圈的范围纳入进来,深港都市圈的体量将冲进7万亿。

上海都市圈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2020年容纳了约6717万的常住人口,而深港两市面积还不及上海都市圈的零头仅为0.47万平方公里,两市的常住人口也仅有2503万人。

上海都市圈大框架的基础下,上海都市圈的各类指标高于深港很正常,不过面积大也分散了上海都市圈的经济密度。2020年深港都市圈的经济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亿元,而上海都市圈仅1.7亿元。这意味着深港都市圈的质量要高出上海都市圈许多,当今区域、城市发展以总量取胜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了,质量换挡的当下,上海绝不可小觑深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港都市圈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两个一线城市。

深圳是创新科技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两者融合势必爆发巨大的能量。而上海都市圈是单极形态,尽管上海都市圈有苏州这样的2万亿级城市,但论城市能级等方面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还难以比拟深港。

这就给深港都市圈的未来留下了很大的增长空间,如果深港都市圈能在未来得到国家顶层设计的支持,那谁是最强都市圈还真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