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热映,不禁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的电影《上甘岭》。

其实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可能《上甘岭》的故事,更能代表抗美援朝那一段历史的记忆。

所以这篇文章晴晴试着把《上甘岭》和《长津湖》放在一起比较,看看两部同样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谁拍得更真实,谁拍得更打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单从人物塑造来看《上甘岭》确实完胜《长津湖》!

《上甘岭》这部电影上映于1956年,原本这部电影就是毛主席听闻“上甘岭战役”的惨烈以后,为了鼓舞人民的士气,才要求长春制片厂拍摄的。

所以这部电影从人物的塑造上,确实可以着墨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片中的八连连长张忠发,就有现实原型。

再比如片中唱出那首《我的祖国》的女护士王兰,也是导演在报纸上看到真实报道,才加入进去的角色。

还有剧中的炸碉堡牺牲的年轻士兵,就是导演以英雄黄继光为原型加入进去的角色。

剧中每一个角色,都保证了有真实原型,剧中每一个场景,都保证了有出处。

这样带着真实感拍出来的电影,不火都难!

而我最想说的还是八连连长张忠发这个人物的塑造,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角色,也是绝对的主角。

因为这个角色浑身充满了各种毛病,比如打起仗来,动不动就要冲到最前面,以至于师部领导,好几次打电话过来,要卫兵把他从战场上拉下来。

再比如师部命令让他从阵地上撤退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不是自己又做错了什么,怎么会让他遭受这种耻辱。

当然这个角色也有可爱的一面,那就是地道里进来了一只松鼠,连长带头在坑道里抓起松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有人情怀,一个够真实的八连连长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就是《上甘岭》这部电影导演和编剧的功底,也正是这个人物的塑造,让我相信八连能够在一个没吃没喝的坑道里坚持了四十多天,毕竟他们身上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也有革命军人的坚韧不拔,这两种精神,可以说就是当代电影中缺少的灵魂。

再看《长津湖》的人物塑造,虽然已经尽量做到了尽善尽美,也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

但是和就地取材,和直接套用真实战斗故事的《上甘岭》来,确实从真实性上就欠缺了一点。

2,在拍摄方式上,《长津湖》更胜一筹!

其实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当年长春制片厂要拍抗美援朝的电影,不缺战士演绎,不缺打动人心的剧本。

就缺一样东西,那就是找不到美国人来出演。

而长春电影制片厂用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淡化美军的镜头,而不得不给美军镜头的时候,就用化妆后的中国演员来代替。

比如开篇第一个镜头,联合国军大规模进攻上甘岭阵地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大量中国演员,穿着美军的服装在往山顶上冲。

而这些美国军人的鼻子上,都有一个假的鹰钩鼻。

至于这次的《长津湖》,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群演将近7万人次,外国人要多少有多少。

所以这次我们会发现《长津湖》在拍摄的时候,给予了美军相当的镜头。

比如《长津湖》中这么一组镜头对比,真的让我记忆深刻。

一边是美军穿着大衣、吃着烤鸡,享受着过节的气氛,另一边是我军趴在雪地里,就着冰雪、吃着冻硬的土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组镜头就是麦克阿瑟出场的镜头,初次登场的时候,常胜将军麦克阿瑟趾高气昂,不可一世。

甚至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圣诞节之前要结束战争。

可是后面的剧情却是美军陆战第一师在长津湖遭遇我军围剿,美军北极熊加强团直接被团灭。

但是在《长津湖》里导演也没有故意丑化,甚至弱化美军将领的形象。

比如美军第一师的将领,在面对我军围堵的时候,一直是临危不乱,还有北极熊团的上校指挥官,也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没有退缩。

敌人够强,更能显示出我军的威武,这就是这些年电影心态的转变,也是国民心态的转变。

而这一点,也是《长津湖》比起《上甘岭》来表现得更好的地方,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3,细节上,《上甘岭》处理得更好!

虽然《上甘岭》是一部65年前的电影了,但是在电影语言的表达,在细节的处理上,可能比《长津湖》还要好一点。

比如这么两个细节,我觉得就够回味无穷的。

一个就是卫生员王兰演唱《我的祖国》这首歌的妙用。

第一次王兰唱这首歌,是战士们都在坑道里休息,为了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她演唱了这首歌。

而从这首歌里,我们确实看到了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到了第二次王兰演唱这首歌,也就是七连指导员快牺牲的时候。

王兰试图给指导员喂水喝,可是七连指导员说了一句:“我还想听你唱一遍《我的祖国》!”

就在王兰的歌声里,就在炮火连天的响声中,七连指导员去世了。

这一个细节的刻画,这一个场景的布景,确实能把爱国情绪拉到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细节大概就是炊事班的老王,穿越联合国军的火力封锁线给八连送来两个苹果的时候。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那就是上甘岭战役的时候,谁要是能给上甘岭的同志送进去一个苹果,就可以立二等功。

原因就是敌人的火力封锁太强了,被困在上甘岭坑道里的战士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就靠下面的同志一次次穿越封锁线,就靠下面的同志一次次不惜命的往上冲。

所以电影里加入老王这个角色,还让他从兜里掏出两个红彤彤的苹果,就是为了呼应这个真实的故事。

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把真实的故事,用电影化的细节展现出来。

把真实的战斗过程,用最细节化的语言刻画出来。

什么最能打动人心?

就是真实!就是细节!

比如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没有水喝,只能拿着碗从石头缝里接水,也被《上甘岭》这部电影细节化地呈现了出来。

这就是《上甘岭》这部电影伟大之处。

相比较而言,可能《长津湖》在细节的处理上,就没有那么深刻,就没有那么多代表符号。

《长津湖》胜在场面够大,以大见了小,《上甘岭》胜在以小见大,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这大概就是这两部电影的差别,这大概就是这两部电影的不同风格。

不过要说这两部电影谁拍得更好,确实不好做比较,两部电影相差了65年的历史长河,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缺点。

只能说这两部电影确实都能称得上战争片的巅峰!

你们有看过这两部电影吗?欢迎留言和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