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魏延的时候有多风光,余生就有多惨淡!马岱是马超的继承人,但是杀死大将魏延,杨仪一死,他的结局只能是被边缘化;幸运的是,蜀汉“重振汉室“的野望一天没有完全丧失,马岱就不会被蜀汉彻底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岱在蜀国的地位

刘备颠簸半生,自黄巾起义时起,从北方的幽州涿郡开始起兵,后来入主徐州,又在豫州汝南待了几天,中年时期依附刘表,在荆州新野困顿了7年,曹操南下之后,这才趁势占据大半个荆州,终于有了立足之地,进而在老年时期入主益州

因为刘备长期处于流亡、寄人篱下的状态,因此他的部下来源复杂,有从起兵开始就追随他的关羽、张飞,也有在徐州时候奉献亿万家财的糜竺,更不乏占据荆州、益州之后投奔的本土世家。

在刘备称帝时期,总的来说,刘备麾下有四大派系,分别是元老系荆州系东州系益州系

顾名思义,元老系就是刘备最早的追随者,包括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人,主要是指在入主荆州之前,一直跟随刘备的文臣武将,他们是刘备的核心力量,也是最忠心的部将。

荆州系则是刘备入主荆州之时、或者之后投奔刘备的荆州地方士族豪强,诸葛亮虽然是琅琊诸葛家之人,但是跟荆州各家族牵连甚深,因此是荆州派的主要代表。被诸葛亮信任的马谡、马良、蒋琬等人都是荆州系,武将出身的黄忠、魏延原则上也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的东州系,其实还得从刘焉时代说起,刘焉自从以大宗正的身份,建议重启“州牧“以来,孤身入蜀,能割据益州数十年,靠的就是他手上的“东州兵“,主要是刘焉收编招募的流民,这些流民来自南阳、三辅一代,因为中原战乱,这才流亡到益州,成为了刘焉弹压益州本土豪强的主力,以吴懿、法正、李严、孟达为代表。

最后的益州派系,则是益州本土豪族,在刘备刚入益州之时,因为外来力量过于强大,所以并不显眼,随着蜀汉的建立,外来派系渐渐衰弱,本土豪强才再次强盛,比如蜀汉后期的李恢、马忠、王平等人。

然而,还有一些人,并不入这四大派系之间,甚至有的能自成一系,因为他们对蜀汉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马超。

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兵马几乎都被打光了,又有害死自己亲生父亲,被曹操夷灭三族的恶名,可刘备称王之后,依旧将马超封为“左将军“,称帝后更是封为骠骑将军,权虽不重,地位尊崇

除了像对待许靖一般,有做榜样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凉州

众所周知,蜀汉想要走出去,荆州跟吴、魏两国交叉,不是最佳的出兵之地,最好的是从汉中出兵,而出兵的方向就只有三辅之地以及凉州,这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原因。

马超出自扶风马家,西汉开国大将,有“马革裹尸“之美名的伏波将军马援是马家先人,世居凉州,因此才能在乱世割据一方。

刘备占据益州,相邻的凉州,早已经被蜀汉视为自己的掌中之物,因此连“凉州牧“都封给了马超,不过是希望借着马家的影响力,以及一个合理的借口为以后攻伐凉州打下基础。

公元222年,马超病重,临死之前,上疏给刘备:“臣宗族上下两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我的宗族让马岱继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三国志·马超传》

马超死后,马岱就是这个有名无实的凉州系领军者,关系到蜀汉北伐大业。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蜀汉的式微,马家在凉州的影响力也渐渐式微,马岱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不得而知,可是天下大势,但凡有一点影响,掌权者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马岱的重要性不在于自身武略,而在于凉州

马岱斩杀魏延

提起魏延之死,不得不说他跟诸葛亮的矛盾。他们的矛盾既不在于所谓的“子午谷计划“,也不在于魏延与杨仪的私怨,不过是权力之争而已。

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治所依旧在成都,所以需要一个可靠的大将镇守汉中,汉中太守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太守,但是与镇守荆州的关羽一样,是货真价实的镇守一方的大将。

开始,众人都以为跟随刘备最早的张飞会获得汉中太守之职,没想到最终却落到魏延的身上。

张飞有失徐州之责,又性格暴虐,对待士卒更是刻薄寡恩,加上为了笼络各派系人心,刘备这才将这个重要的汉中太守之职委任给了魏延。

然而,没几年,关羽、张飞、刘备先后去世,诸葛亮渐渐掌权,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本质上是权臣,朝政大权尽握其手,在这期间,被排挤打压的也不在少数。

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并亲自进驻汉中,魏延被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先看看这官职,以前魏延是汉中太守,总领汉中一切军政大权,坐镇一方近10年,天高皇帝远,可以说是一方土皇帝的存在。

可是,诸葛亮一来,不仅头上有了一个丞相,自己也成为丞相司马,只是一个丞相府属官,跟以前看不上眼的小吏混为一谈,所谓的“凉州刺史“,凉州还在曹魏手上呢

如此一来,常年手握大权的魏延自然心不甘情不愿,虽然不敢明面上反抗丞相,但是对其他人就用鼻孔看人,想怼谁怼谁了,这才跟杨仪结怨,甚至在公开场合多次拔刀,准备杀了这个丞相府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魏延传》

当诸葛亮北伐之时,魏延提到了自己的“子午谷奇谋“,不被以稳重为主的诸葛亮所接纳,于是,魏延每次在出征之前,就会大声嚷嚷,说丞相一介书生,胆小怕事。

单就这个谋略本身来说,是否可行,在没有发生的时候,任何猜想都没有太大意义,可是作为丞相属官,大战在即,丞相既然否认了这个观点,再大张旗鼓议论,本身就是其嚣张跋扈的表现。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魏延传》

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之时病重,临终之前,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商议后事,并令魏延断后,但是诸葛亮深知魏延的性格,自己死后,不一定会听命,就说,听不听随他的便。

果然,诸葛亮一死,魏延拒绝后撤,并与杨仪互相上表,都说对方要造反,在这个时候,无论是随军的费祎等人、还是在成都的蒋琬、董允等人,担保杨仪不会造反,而魏延就说不定了。

魏延带着2万大军阻止杨仪率领的大部队撤退,两军相遇,王平出来大骂一声:“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

魏延麾下的部队这才知道,原来是魏延违抗了丞相的遗令,纷纷做鸟兽散,魏延只得带着自己的亲信与儿子逃回汉中。

杨仪派遣马岱追上,斩杀魏延,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并诛灭了魏延的三族。

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三国志·魏延传》

马岱斩杀魏延并不是像影视剧里一样,背刺魏延,而是率领军队绞杀,与个人勇武毫无关系。

魏延被杀死之前毕竟是镇北将军、都亭侯,蜀汉真正的高层,别说马岱,哪怕是派遣马岱的杨仪,也不如魏延位高。在没有魏延谋反的真凭实据面前,如此斩杀,肯定对马岱的前途影响甚大。

马岱之所以会选择杀死魏延,主要是为了向杨仪表忠心,毕竟当时随军的都以为丞相长史杨仪会成为诸葛亮的相位继承人,既然已经得罪了魏延,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杀手。

谁知道,诸葛亮临死之前,早就对后主刘禅进言,让另一个丞相府长史蒋琬推荐给了刘禅,杨仪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交了投名状的马岱自然也讨不到好。

马岱的结局

如果杨仪如自己所愿,真的当了丞相,作为交了投名状的马岱,无疑是可以平步青云,成为杨仪的左膀右臂,可惜,事与愿违。

235年,也就是诸葛亮死后一年,因为诸葛亮生前的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难以担当重任,有意让蒋琬接任,于是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益州刺史;而杨仪回成都之后,之被任命为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军师,没有部署,只能自己便宜行事。

杨仪自认为资历比蒋琬要老,才能也超过他,经常流露怨恨的情绪,很快被废为平民,流放途中自杀身亡。

马岱的结局,史书上并没有提到,但是从两个侧面可见一斑:

1.史书上没提,表示未被重用!

虽然诸葛亮死了,但是蜀汉还没有灭亡,蜀汉将领依旧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何早早扬名的马岱却不被提?

无非是他不被重用而已!

有了擅杀大将魏延的例子在前,哪怕是有杨仪的命令,但是以下犯上,想必没有一个掌权者会喜欢这样的将领。

2.带兵伐魏,表示还有用!

同样是235年,杨仪死的这一年,马岱还活跃在战场上。马岱带兵北伐,被魏将牛金打退,死伤千余。

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晋书》

短短一句话,却内容丰富,这个帝是指的司马懿。“马岱入寇“,说明是马岱作为主将带入与魏军交战,却被牛金击败,说明战争规模不大。

在诸葛亮刚死的阶段,蜀汉内部争权夺利都还没结束,哪有心思北伐?

马岱与魏军交战,更像是为了减轻自己之前杀死魏延的罪孽,以对外交战来表露自己的忠心,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听令行事的将领而已,不希望受到杨仪一事的牵连;或者说是他之前听令杨仪行事的代价,如今掌权者需要他用鲜血来表露自己的清白!

总结:杀死魏延那一刻有多风光,他的余生就有多惨淡,要不是还有凉州在侧,单就杀死魏延,马岱结局就好不到哪儿去!

主要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