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受到导弹万能论的影响,苏联开始研究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的装甲武器,不过这些研究大多没有实际成果。在50年代后期,以T-62中型坦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150工程出现,它在60年代获得持续发展,最终少量生产并服役,被命名为IT-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赫鲁晓夫作为导弹万能论的忠实支持者,他的秘书长在1964年9月参观了150工程的演示,坦克发射了3发导弹,在3000米距离上命中了3个移动标靶,此事给了赫鲁晓夫极大的鼓舞,他在第二天的讲话中甚至说“当我们有这样的导弹时,我们甚至不需要坦克”。有了国家领导人的支持,150工程的后续发展进行得很顺利。

150工程延续了T-62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因此两者防护水平相当,区别主要在于将原来的主炮拆除,替换为一套发射3M7“龙”式反坦克导弹的设备。这款导弹只被安装在150工程身上,它采用无线电控制,拥有重达520千克的制导设备,导弹长1.24米,弹体前部为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它能击穿250毫米厚60°倾斜角的均质钢装甲,弹体中段为制导设备,后部为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弹体中段有可折叠的小尺寸三角翼,后部有折叠的矩形弹翼,最大射程330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常里导弹弹翼折叠起来,首尾用矩形的盖子状结构保护起来,使用的时候自动装弹机取一枚导弹放到发射轨道上,轨道通过炮塔顶部右侧专门的矩形舱口向上翻折到位,随后抛起导弹前后的保护盖并弹开弹翼,做好发射准备。坦克上总共可以携带15发导弹,其中12发位于炮塔内的装弹机上。

因为制导设备的需要,导弹在发射前大约300~500米距离内无法接收到无线电指令,为了降低无制导阶段导弹受到外力改变弹道的影响,导弹会抬高角度发射,射手可以观察弹尾的示踪剂从而调整导弹飞行轨迹。这套设备在夜间作战的时候有效作战距离会大幅度缩减,哪怕坦克上安装了夜视设备也如此。导弹的制导系统可以任选7个频道之一以及两个代码,这样能防止相邻的两辆坦克发射导弹时互相干扰,这一点考虑得比较周全。

安装这套导弹系统的150工程显得比较尴尬,暂且不提导弹在远距离作战时的精度和杀伤力问题,它在近距离的时候就显得很被动,无法应对突然出现的目标,总不能每次交战先开到距离敌人500米的距离外吧,那城市作战怎么办?另外坦克上携带的弹药也太少,而导弹又比普通炮弹贵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0工程的近距离交战武器是一挺安装在炮塔正面左侧的一挺7.62毫米PKT机枪,备弹2000发,机枪没有安装在球形座上,它可以在炮塔切割出来的垂直缝上俯仰,水平移动依靠炮塔旋转。

苏军在1967年进行对比过后选定了150工程,并重新命名为IT-1,意为坦克歼击车1号,它的作用是伴随其他主力坦克进行作战行动,1968年开始量产,总共生产了220辆。这些坦克歼击车在苏军中不受欢迎,它们只服役了大约2年就接受改装制成了工程车辆。150工程被放弃的很大原因是苏联在炮射导弹技术上取得的进步,后来苏联基本放弃了这种专门发射导弹的坦克。

150工程/IT-1坦克歼击车战斗重量约35吨,车长6.63米,宽3.3米,高2.2米,车组3人,最大公路速度55千米每小时,最大越野时速35千米每小时,携带额外燃油箱后最大行程65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