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民国时期是我国文化领域最繁荣的时期,民国短短几十年里,国内文化领域涌现出无数名家:鲁迅、胡适、张爱玲……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张爱玲的故事。

张爱玲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段话写得十分惊艳,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有着光鲜亮丽的人生,一般人难以企及,但光鲜背后,总被许许多多的虱子一样的事物所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这句话概括了张爱玲的一生,甚至说晚年的她身上爬满虱子。她年轻时就在文坛上闯出名声,但张爱玲的晚年在幽居中度过,并且频繁搬家,居然在四年里搬了一百多次。为何著名的作家晚年生活会如此凄惨,以至于被人们那样解读呢?

痛苦中成长

张爱玲是鼎鼎大名的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后人,只不过到她出生的时候,早已经家道中落。她的父亲早早就沾染上吸鸦片的恶习,母亲无法忍受这样的丈夫。

因此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两个人就离了婚。张爱玲跟着不喜欢自己的父亲生活,童年时期的她没少受到父亲和继母的冷落。

父亲过着堕落的生活,而继母更是对她拳脚相加。张爱玲总是受到虐待。有一次,继母当着许多亲戚的面羞辱她,让她颜面尽失,父亲更是为此是非不分地殴打了她。这样的经历,给她的童年生活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

父亲在生活上虽然对她不好,但还是给了她良好的教育。作为名臣之后,尽管家道有些没落,不过还能供她去外国人开设的教会学校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幼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钢琴,绘画,英语都有学习,再加上从小就爱读古典名著,她的文化水平要高出同时代普通人许多。

这些东西就是她生命中“华美袍子”的基础,后来张爱玲能够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名作家,都离不开小时候的教育。

12岁的时候,张爱玲就在校刊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之后她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发表。1938年,由于受到了父亲责罚与监禁整整半年,她终于忍受不了,独自逃到母亲身边。

母亲当时已经再婚,但还是接纳了她。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其实也不算很好,她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而母亲却总是要求她做一个社交达人。就这样,两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以至于后来她不得不离开母亲生活。不过相较于父亲,母亲对她要尽责的多,母亲供她上学,不会对她使用暴力,她也终于考上了伦敦的大学。

当时日本已经全面侵华,在战乱之中,张爱玲没有办法去伦敦,最后只能去香港大学读书。可香港也并不安全多少,1941年底,香港也沦陷了,张爱玲的学习生涯中断。1942年夏天,她又被迫回到上海。

我们能够看出,张爱玲飘零的一生,早在这时就开始。我们常爱开玩笑说,有的人生下来就是漂泊的命。这样的形容,放在张爱玲身上,再贴切不过。

结识胡兰成

张爱玲正式的写作生涯开始于1942年。那一年,她给《泰晤士报》写文章,主要是一些影评,剧评,从这时候开始,她渐渐与上海的一些出版商有了交集。

当时张爱玲偶然结识杂志《紫罗兰》的主编周瘦鹤,在这本杂志上她发表了自己第一篇有一定影响力的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这篇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上海文坛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张爱玲趁热打铁,发表了续作以及一系列散文、小说。随着作品口碑的提升,她的名声逐渐积攒起来,因此她也结识第一任丈夫胡兰成。

两人初识时,胡兰成已是一个38岁的已婚男人,张爱玲与他年龄相差14岁。胡兰成虽是汪精卫政府官员,但本身也是一个作家,所以在读到张爱玲的著作的时候,很快就被她的文采所吸引。

于是胡兰成主动找到张爱玲。两人的初次交谈就十分谈得来,整整谈了五个小时。张爱玲本来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人,却罕见地与一个并不熟悉的男人交心,爱情的种子就此埋下。

张爱玲谈起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曾经这样说道自己: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因为爱情,张爱玲的感性压过了理性,总是处处迁就胡兰成,两人的关系在暗地里升温。

1944年8月,胡兰成的妻子察觉到了他的不忠,主动提出和胡兰成离婚。对此两人内心只有欣喜,他们看到了结婚的希望。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张爱玲从未想过,此时胡兰成既然能因为她出轨,将来也总会为了别的女人抛弃她。

次年8月,胡兰成与前任妻子离婚。扫清了两人在一起的最后障碍。两人很快正式结婚,在结婚时,胡兰成立下誓言:愿此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但其实两人的婚姻只是在好友的见证下进行的,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这为后来胡兰成的背叛埋下伏笔。

感情破裂

婚后,张爱玲因小说集《传奇》的出版而大放异彩。她开始出席一些上海作家界的活动,受到了各处的欢迎。当时就连大名鼎鼎的傅雷,也对她的小说赞赏有加,十分喜爱她的《金锁记》。这是她生命中最意气奋发的时光,她收获了事业、爱情。

但很快,她的爱情就出现了裂隙。

胡兰成在武汉认识一位周护士,张爱玲不在身边,两人便同居起来。之后胡兰成见到张爱玲,向她主动承认同居的事,张爱玲虽然感到心碎,但并未立即与他分开,想要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如果胡成兰真的能够改过自新,两人的关系也许还能勉强维持。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要员,汉奸身份无法摆脱,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两人再次分道扬镳。仅仅过去几个月,1946年初,不甘寂寞的胡兰成,又找到一个新的女人,名叫范秀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玲很快察觉到此事,但她还是想挽回即将破碎的感情,她克服困难,独自跑去找胡兰成,可胡兰成的表现让她心灰意冷。张爱玲未作过多停留,匆忙返回上海。

胡兰成再次出轨让张爱玲感到绝望,在痛苦与纠结中,一年时间就这样过去。1947年6月的时候,她终于下定决心,给胡兰成写了一封“绝交信”。在信里她袒露自己的真实心情,她说: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思考,她不再喜欢他,而他早就不喜欢她,并说此后不再见面。就算胡兰成写信过来,她也不会再看,两人的关系便到此为止。

后来,胡兰成逃亡到了日本,在那里度过余生。但这件事对张爱玲造成的影响并未消退,与胡兰成的婚姻是她生命中最大的污点。抗日战争结束后,她数次被人攻讦,屡次出现在汉奸清单上。

张爱玲害怕因为汉奸妻子的身份,再次受到攻击,自觉无法容于中国大陆。1952年她以去港大读书为由,移居香港。到了香港她在一家“美国新闻处”的公司工作,负责翻译一些著名的英文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被张爱玲翻译过。靠着在这里微薄的工资,勉强维持生活

张爱玲在香港深入简出,很少与外界接触,名声也渐渐淡下去。数年前的辉煌人生已经不在,写作生涯也暂时进入低谷。她陷入孤独与痛苦之中,“虱子”成群袭来,她的袍子也不再那么鲜艳。

第二段婚姻

1955年,张爱玲正式移居美国。由于此前积攒下来的名声,她在美国仍以写作为生。在美国张爱玲的写作事业再次焕发生机,她因此收获不少写作奖金,得到在美国安身立命的本钱。

搬到美国的第一年,她遇到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赖雅。赖雅也是一名作家,但远远没有张爱玲出名。两人年龄相差悬殊,赖雅的女儿都已经成年,年纪上的差距并未阻挡两人。

因为赖雅,她再次体验到十多年前与胡兰成相恋时的美妙感情。半年后,两个人就结了婚。他们的婚姻还得到了赖雅女儿的支持,女儿并未因父亲找了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女友而反对,相反,她看得出,两人彼此真心相爱。

赖雅女儿这么说道:他对她的爱是全无保留的爱。这是他们的自由选择。

此时她已经三十多岁,如果这段婚姻能安稳度过的话,她也算是重获了幸福。然而造化弄人,已经六十五岁的赖雅患上中风,在此后十几年间,赖雅一直受中风的困扰,张爱玲不得不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虽然丈夫疾病缠身,也没有她那般的名人光环,但张爱玲对丈夫不离不弃,一直照顾着他,为给丈夫治病,她努力写作,到处攒钱,但还是几乎花光所有的积蓄。

好在这段婚姻期间,张爱玲在文坛再次声名鹊起。1957年,美国大学教授夏志清,发表一篇叫《张爱玲论》的文章,首次肯定她的成就,那之后,荣誉与关注纷至沓来,加州的一个基金会,给她半年的资助,让她继续从事写作。

这些名气给张爱玲带来的收入,极大改善了她的生活条件,不至于因为给丈夫治病入不敷出,这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了。

为了筹钱,她还开始为香港的电影公司写剧本,如《情场如战场》、《人财两得》等剧本就是在这时候创作的。

1967年,因为年老,赖雅的病越来越重,不见治愈的迹象。张爱玲心急如焚,片刻不停地陪伴在他左右,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让他得以在安详中辞世。

爱人去世,张爱玲的独居生活极为不稳定,她开始了频繁地搬家生活。

为“躲虱子”而搬家

张爱玲从年轻到晚年都喜欢穿旗袍,像是从旧时代的画里走出来的人。有的人说,她之所以频繁地搬家,就是因为身上的旗袍老是长虱子, 所谓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是她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事实并非如此,她没有落魄到那种地步。寄宿在她心灵上的虱子,才真实地困扰着她。最夸张的时候,在四年时间里,就搬家了一百多次,像是患上神经质一般。她总喜欢逃避,年轻的时候就在逃,年老还在逃。

幼时岌岌可危的家庭生活、成年时丈夫出轨、中年时背井离乡,好不容易再婚,丈夫却多病,老年时孤苦无依……这些痛苦的事一直积累着。这些就是她口中的虱子们,寄宿在她华丽袍子般的生命中。

也许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困潦倒,巨大的声望,带给她的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她没有子女,遗嘱里将死后的财产给了至交宋淇夫妇。遗产加起来,约有270万港币,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年轻时候的她,爱买东西,喜欢感受从物质带来的幸福感,但到了老年她积攒财富,却不爱花钱。一方面,由于要频繁地搬家,如果购置太多的东西,不方便携带;另一方面,对于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来说,物质上的享受,已经不再有吸引力。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很少与人见面。有位叫做殷允芃的台湾作家是为数不多的见过她的人之一。

他这样描述自己所见的张爱玲住所的样子:她的起居室十分的简单,但是很明亮,只有镜子,书架等必要的陈设,书架上摆满了书,其中就有张爱玲最爱读的《红楼梦》。

她的生活状态与她笔下的纸醉金迷的民国生活相去甚远。

张爱玲本人,也十分谦和,岁月磨去了她的激情与棱角,能看到的,只有一个脸上挂着温和笑容的老人,她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虽被“虱子们”折磨着,却也还坚强地留在世上。

1995年,七十四岁的张爱玲在家中孤独地死去,死后一个星期遗体才被发现。旧时代的一代才女就此陨落。她在遗嘱中,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太平洋里。她化成了灰,去往了明净浩渺的大海,再也不用被那些“虱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