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西游记》

妖魔鬼怪最早出现在《张生煮海》这一剧本中,它是元代文人李好古编著,自此这一词汇被用来形容欺压、危害百姓的邪恶势力。妖最初的含义指的是不同寻常、怪异的事物与现象;魔指的是邪恶的能量;成语中的鬼与妖、魔不一样,它没有实体相对而言是无形的;怪的危害力较低,通常把怪与妖组合到一起称之为妖怪。很多奇幻与神魔小说中都对妖魔鬼怪有人物设定,《西游记》可以说是将妖魔鬼怪描述得极为生动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明朝,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遭遇的各种磨难。它属于长篇神魔类小说,虚实结合,故事的主体虽为神仙、凡人与妖魔,但作者主要用取经故事中的遭遇衬托明朝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可以说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每到寒暑假这部经典剧就会被搬上大荧幕,也成为了很多人儿时的回忆。《西游记》重播了无数次,那么在剧中孙悟空用火眼金睛到底看到了什么,为何在镇元子的五庄观中非要推倒人参果树?

《西游记》一书通过魔幻的情节反衬封建社会的现实,而孙悟空在整体事件中属于最有反抗精神的角色,它所对抗的正是用天庭比喻的封建势力。从刚开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立场,对于封建势力敢于挑战的精神。即使到后来它归到佛门,但在取经的路上,孙悟空仍然勇于惩处妖魔,坚持自己的立场。在降妖途中就有这么一段故事,当他们师徒四人到了镇元仙人的五庄观,本是和和气气的场面,却没想到孙悟空竟然将观中的人参果树直接毁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唐僧师徒四人途经镇元大仙的五庄观,镇元子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的身份,因有事出门无法亲自接待,便嘱咐身边的弟子摘两颗人参果给唐僧享用,并交代弟子只能给唐僧食用不能让他的徒弟们知道。镇元大仙的两弟子名叫清风、明月,两人根据师傅临走前的嘱托将人参果放置托盘中,交给唐僧食用,只因人参果的外形实在太像婴儿了,唐僧吓得连连推辞不敢接受。

无奈他俩只能将人参果带回自己的房间,这个人参果放时间长了就会僵掉,两人商量着唐僧既然不吃,何不自己吃了。谁知这番对话被猪八戒听到了,便将这件事告诉给了孙悟空,孙悟空认为镇元大仙太过于小气,只招待师傅不顾徒弟,于是决定前去偷摘人参果。有意思的是这人参果可不是普通的果子,它遇金掉落,遇土而入,遇水会直接化掉,遇到木制的直接枯萎,实在娇气。

在摘了几次都不成功后终于让孙悟空找到了窍门,成功摘下了人参果。后来清风、明月知道他们偷吃后赶忙去数果子,发现树上少了4个,孙悟空一行人只承认吃掉了3个,认为他们栽赃诬陷。清风、明月坚持自己是对的,不可能数错,就在拌嘴吵闹中,孙悟空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将人参果树毁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悟空这一行为也非常符合他的人物设定,与大闹天宫时的脾气一样干脆利落,不甘于受压迫。通过相关资料解读发现,孙悟空毁掉人参果这一行为其实另有隐情,难道是他的火眼金睛看到了什么吗?原来人参果对镇元大仙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他的道行不浅,地位尊贵,拥有着实力背景,对于地仙来讲,人参果是延长寿命的首选物品。然而想要通过人参果延年益寿增强法力,势必在人参果中蕴含一种特殊的能量,单看人参果的外形长得酷似小婴儿,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参果树吸取的就是人身上的精华,利用人的精、气、神最终凝结成像婴儿一样的果实。

另外人参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个果实来之不易,一万年才能结出一个果实,落地便会入土消失不见。这个果实不属于五行之中,按照常理来讲不符合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本就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靠吸取人身体的精气神来成长的树木属于妖邪之物。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正是因为看透了这点,才在一气之下将其毁掉。

结语

书中描绘的事物惟妙惟肖,这一切都在暗讽明朝上层阶级统治腐败不堪,都是一些吸食老百姓心血的妖物,作者借助孙悟空这个典型的个例,表述了对明朝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想要抗争的强烈意识。每个人对名著的解读大不相同,对著作中设定人物的解读也各有千秋,但孙悟空这个形象永远是鲜明的,难以用一个具体的词汇表达清楚,这就是经典存在的意义。

参考资料:

《西游记》《张生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