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世界看到了各国的千姿百态,尤其是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那“视人命如草芥、爱表演更爱作秀”的传统,深深震撼了世界人民。

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在遭遇了病毒的疯狂冲击后,亿万人民众志成城,不仅击退了病毒,更堵住了流言污蔑,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如果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一场战争,那么我们完全有能力打赢。

我们的成功,来自于千百年来万众一心的传统;我们的底气,来源于新中国几十年来的突飞猛进。

相比于二战后陆续走上民族独立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1949年才建立的新中国不仅时间晚,而且底子薄。自1840年鸦片战争尤其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神州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更有帝国主义入侵山河破碎,甚至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我还有大片国土尚未解放,帝国主义更是虎视眈眈,可谓真正的内忧外患。

而仅仅过了72年,新中国已经是任何国家特别是美国都不敢轻视的存在了。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新中国的一日千里,是亿万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结果。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新中国的成功,外部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即便没有国家愿意带领一个大国实现民族复兴,但客观上的帮助或者掩护则并不鲜见。

那么,到底是谁掩护了新中国的崛起,也就是复兴?静夜史认为主要是三个国家,而且也只能是三个国家:

1、苏联

今天的很多人,崇尚唯GDP论,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强大自然意味着国力强大。

GDP,指的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的三种表现形态包括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因为GDP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这意味着“GDP”本身是市场价值的概念,是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国直到1992年才开始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所以很多人认为,新中国的真正复兴,是从90年代开始的。毕竟90年代开始,我们的GDP用肉眼可见的速度猛烈赶超,尤其是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民族自信心也随着GDP的发展不断高涨。

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的雄厚积累,我们如何能在后面的40多年厚积薄发?

因为GDP是市场经济的范畴,准确地说是统计第三产业,因此对于苏联这样的计划经济国家,GDP所能反映的就很不客观。

比如苏联国力最鼎盛的1983年,苏联的GDP为9930亿美元,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仅相当于美国的27.3%和日本的80%。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不客观的,尤其是日本,在苏联强大的重工业面前完全就不值一提。

所以,唯“GDP”论是不客观的,否认建国后30年工业化积累的观点更是偏颇的。

而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设,得益于苏联的大力支持。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美苏两国就开始了对新中国的拉拢。虽然毛主席在1949年6月的《论持久战》确定了“一边倒”向苏联的外交政策,但美国依然没有停止拉拢新中国的行动。

而随着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破坏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美关系彻底恶化,更坚定了毛主席力排众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而当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极其劣势的武器装备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打翻在地,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昂首进入五大国序列。

而在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拼命地围追堵截的同时,新中国的实力也得到了苏联的充分肯定。随后,苏联对新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援助,新中国的工业化从156个工业项目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时间里,苏联不仅是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更是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坚强靠山。

可以说,在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丧心病狂的围追堵截时,苏联是我们最好的掩护。

2、美国

“蜜月”是一个尴尬的词汇,因为它意味着这种甜蜜本就不可持续。对于中苏关系而言,虽然前所未有的友好长达10年,但也终归逃不过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的结局。

中苏的反目成仇,美国早在1950年就有过预测,作为山水相连的大国,中苏之间除了难以回避的领土争端,大国身份更意味着两强相争。

所以,在“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矛盾逐渐表面化后,苏联撤走专家,中苏关系在1959年全面交恶。

中苏交恶的直接结果,是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在60年代空前险恶,相比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苏联的威胁更加可怕,除了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苏联还在1963年重返蒙古,严重威胁东北、华北乃至西北广大地区。

为了应对美苏的威胁,60年代的新中国除了自力更生,先后研制出了两弹一星等大国重器,更在外交政策上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政策,积极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形成对抗美苏的强大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持续交恶尤其是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美国开始谋求对华关系正常化。

此时的美国的由于越南战争的拖累元气大伤,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转攻为守,相比之下苏联则始终在咄咄逼人地扩张。在苏联这个共同的威胁下,中美关系逐渐回温。

珍宝岛对抗期间,苏联叫嚣要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随后美国对苏联发出了空前严厉的威胁,新中国也进行了誓死抗争的准备,尤其是核试验,迫使苏联知难而退。

1971年,随着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关系终于在1972年实现了正常化。而中美关系的缓和,不仅带来了新中国外交局面的打开,形成了“一条线”和“一大片”的局面,更推动了中美及中欧技术合作的实现。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狂妄的越南在新中国的猛烈打击下屁滚尿流,苏联作为越南盟友也不得不被割肉放血,并成为苏联在1991年土崩瓦解的重要因素。

而中越战争也让中美关系更上新台阶,整个80年代,中国不仅从美国和欧洲引进一系列先进技术,加速了我国科技尤其是军工的进步,西方资本还纷纷涌入,10多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开始崛起,我国也开始逐步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

虽然80年代,中苏边境持续紧张,但外交局面的转变尤其是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确保了苏联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3、俄罗斯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行将就木的危险局面,开始推行所谓的“新思维”改革,对外政策则全面收缩,包括从阿富汗撤军等。

在谋求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戈尔巴乔夫也积极谋求对华关系的正常化,这一目标在1988年戈尔巴乔夫访华后得以实现。只是中苏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而苏联更是在1991年轰然瓦解。

苏联解体带来的不仅是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命运巨变,更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毕竟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昔日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而生的合作自然难以为继,中美关系尤其如此。

苏联解体后,很多美国人认为没有中国苏联也会最终瓦解,因此开始反思基辛格时期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努力。

随后,中美很多合作项目戛然而止,两国冲突也逐渐激化,“银河号”事件、轰炸南联盟大使馆以及南海撞机事件等,就是中美矛盾的真实写照。

而彼时的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直系继承者,在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包括庞大的版图,恐怖的核武库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等后,也不得不接过了苏联的债务和仇恨。再加上块头大且志向远的俄罗斯本身就与西方国家势不两立,所以苏联解体后,尽管常年一蹶不振甚至半死不活,却依然被西方国家围追堵截。

为了确保俄罗斯凉得更快,西方国家不仅发动北约和欧盟东扩,更在巴尔干半岛、乌克兰、高加索、中亚、蒙古、南千岛群岛等地煽风点火,令俄罗斯疲于奔命。更可怕的是,除了西方资本勾结苏联时期的特权阶层倒卖苏联资产,更支持车臣武装令俄罗斯痛不欲生。

所以,在面对西方国家的猛烈围堵,中俄最终选择“背对背拥抱”。

不过话虽如此,因为苏联的因素,俄罗斯在西方国家心目中依然可怕,相比之下,新中国则显得势单力薄,这使得西方国家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俄罗斯身上。

而俄罗斯为了避免苏联时期的两面受敌,在苏联解体后积极推动中俄边界划定,为30多年的中苏边界谈判画上了句号。

而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关系的更上一层楼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中俄的能源合作也在全面铺开,在缓解了俄罗斯能源出口困境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的马六甲困局。

可以说,在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0年代,俄罗斯是我们的最好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49年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富强,新中国在72年时间里,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那就是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首这72年历程,我们深知,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固然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亿万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多世纪,受尽了屈辱和磨难,更懂得如何用双手去捍卫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如何用双手去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而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就像丁伟在《亮剑》中高屋建瓴的分析一样,大国的存在本就是其他大国的威胁,我们的复兴不可能得到其它大国的接纳,尤其是作为黄种人国家。

很多人说,西方社会骨子里的偏见是导致西方精英误判中国的重要因素。应该说,这样的判断不无道理,毕竟从大航海时代以来白人尤其是欧洲白人,引领了近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虽然世界舞台核心从西欧转向美国,但白人依然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因此他们从骨子里就是白人至上,不相信其他人种能创造更优秀的成就。

所以,他们的傲慢与偏见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比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美国就曾直言不讳地对日本表示这是“黄种人病毒”,甚至某些丧心病狂的西方媒体还将其称为“WU汉病毒”。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对新中国进行抹黑和污蔑,特别是BBC的阴间滤镜和大部分西方媒体的下水道视角,给西方人呈现的是一个落后和妩媚的面貌。

是他们不懂中国吗,不,是他们太懂了,所以才知道如何去颠倒黑白、搬弄是非。那么,这样的结果会影响到美国高层的判断吗?静夜史认为大概率不会。因为抹黑和污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包括很多国内媒体人不惜挖掘所谓的社会阴暗面,根本原因在于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取悦西方民众,这本质上是利益。

而美国高层虽然也考虑利益,但绝不至于被利益也就是财团完全绑架,否则我国也不会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事实上,西方高层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分析和研究,比如基辛格早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就将中国视为同美国、苏联、欧盟和日本相提并论的“多极”之一。

但包括基辛格在内的战略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习惯推己及人,在给别人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的同时,更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别人,包括中国。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西方政客和资本普遍认为中国作为十多亿人口的大市场,必然会在融入国际社会后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所以他们纷纷涌入。但他们又认为我们必然会像诸多拉美国家一样,在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戛然而止甚至出现倒退,即掉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然而,中国没有成为下一个拉美,然后他们又在苏联解体后鼓吹“中国崩溃论”,预言中国会成为下一个苏联,但历史发展同样打破了这一论断,在面对危机时,我国一次次力挽狂澜的操作,令西方国家叹为观止而又匪夷所思。

在静夜史看来,所谓的傲慢与偏见,或者说抹黑和污蔑,不应该成为我们复兴的所谓掩护,毕竟这只是影响了他们的判断,没有改变他们针对和打压我们的方向。我们最大的掩护,永远是我们自己,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在大部分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力排众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打出了一个不受欺侮的新中国;还是毛主席,在美苏接连发难的情况下,反击印度稳定西南边界,抗击苏联捍卫北疆安全,更有两弹一星的大国重器将中国历史分为两截。

再加上70年代以来反击越南,鏖战南海等一系列经典操作,让即便是美国最顶级的战略家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都难以捉摸,这不仅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更是民族精神内核的大相径庭。说白了,只有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玄妙。

就像他们不理解抗美援朝战争时志愿军超越极限的顽强精神一样,即便是过了72年,他们也依然不了解。美国的人才吸引战略,也许能笼络很多精英,但还有更多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功勋愿意回国发光发热,所以美国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一个快速复兴的中国。

而这个他们永远不会理解的中国,因为正在冲击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白人文明,所以我们将要面对的,也是更加艰难的前路。

在静夜史看来,掩护新中国复兴的,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为改变落后就要挨打命运,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的民族精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