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雁

公众号:心理助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散

在我读过的书中,如果有一本书,能让我深深地产生共鸣,痛哭流涕,《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便是其中之一。

本书作者,塔拉·韦斯特弗1986年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的一座山谷下,他们一家管这座山谷叫“巴克峰”。

塔拉有5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拥有一个奇葩的原生家庭。

父亲是狂热的摩门教教徒,也是家里的权威所在,没有人可以撼动他的意志。

父亲严格恪守摩门教的教义:不允许孩子们上学,那样会被政府机构洗脑;生病不能去医院,甚至生孩子也要在家里;女人不能出去上班;女孩子不可以穿露出双肩的衬衫,不能穿裙子,不能化妆那样会被看作是邪恶和轻浮。

塔拉在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可是却以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考取了杨百翰大学,并于200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这些只是常人看到的光环,但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她是如何冲破原生家庭的封印,踏上一条寻找自己的独立回归之路。

塔拉通过自身的成长,蜕变,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走出被人定义的人生,才能活出无限的可能。

01

家是养育生命的地方,但也可能成为禁锢生命成长的地方。

塔拉从小生长在爱达荷州的巴克峰下,父亲经营着一个收集破铜烂铁的废料场,母亲则是一位没有行医资格证的助产士。

塔拉生命中的第一次选择是在她七岁时,山下的奶奶提出,塔拉应该去上学。

年幼的塔拉并不懂上学对她意味着什么。父亲一直不断重复讲述的故事,让塔拉对外边的世界感到恐惧。

这一次她选择了信任父亲,相信父亲能带给她安全感,她选择留下来,她称之为——择善。

我们来自于家,忠于父母,忠于家是人的本能,但这种忠诚不能成为限制生命成长的枷锁。

父亲的教导牢牢地印刻在塔拉的内心深处。

去参加舞蹈培训时,塔拉称那些穿着短裙的少女为“小妓女”;在外婆家里上完厕所不洗手,被外婆质问时,还理直气壮。

直到塔拉进入大学,她花了很长时间来学习融入集体生活,改变过去父亲教给她的陈规陋习。

但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之后,逐渐动摇了塔拉对父亲的信任和期待,也质疑着父亲坚持的教导。

两次因父亲导致的车祸,塔拉看到了父亲的偏执与不负责任。

四哥卢克的烧伤事件,父亲依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守护在儿子身边。

二哥肖恩的坠落事件,生命垂危,固执的父亲还在恪守教义,不打算送儿子去医院。

塔拉在废料场被父亲扔掷的铁器砸伤,父亲只是让塔拉自己回家接受母亲的处理。

每一次的事件发生后,塔拉没有看到父亲在错误中改变。

有人说苦难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它提醒我们从错误的方式中回头。

也许正是看到了父亲的固执不可改变的事实,塔拉终于明白,只有靠自己,胜算才来得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所谓的命运,就是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的选择。

人一生会经历很多次选择,比如选择哪一所学校上学,比如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比如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每一次重大的选择都会是命运的一次拐点。

如果不知道该选择什么,请听从你内心最迫切的渴望,与需求。

塔拉的第一次选择,是家,是家人。

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是能够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地方,是在我们受伤时,永远接纳与守护我们的地方。

但在经历过一次次失望和伤害后,塔拉知道,能带给自己希望的人,只能是自己。

第二次选择是自学,考取杨柏翰大学。

有一天,三哥泰勒问塔拉“你想过离开吗?”

“是时候离开了,塔拉,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

“去哪里?”塔拉问

“去我去的地方”泰勒说,“去上大学。”

塔拉在要不要上学的关键节点,是哥哥泰勒,帮她按下的确认键。

在六个哥哥中,塔拉和三哥泰勒走得最近,他喜欢安静,爱读书,爱听音乐,这一切也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塔拉。

他是家里最早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也是第一个鼓起勇气离开家,去上学的人;第一个没有按照父亲的规划,去做的人。

泰勒是塔拉至暗人生中的一道光。

塔拉的第三次选择,是大学期间,选择接受来自学校提供的助学金。

助学金帮助塔拉暂时脱离经济的困境,同时意味着塔拉不用再次回到家里,受父亲的控制。

第四次选择,塔拉选择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父亲眼中希望的自己。

塔拉获得奖学金在哈佛访学,父亲和母亲来看塔拉。

父亲要塔拉接受摩门教教士的赐福,以顺理成章的使塔拉回到父母的掌控中。

塔拉清楚,接受这所谓的赐福,就是放弃可以独立思考的自己,放弃刚刚重生的自己。

正如塔拉自己所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03

过去无法改变,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兄弟姐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可改变,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小时候被父母忽略、伤害的经历会成为一个人一生难以修复的创伤。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塔拉的父亲患有躁郁症,和被害妄想症,他的极度偏执曾经伤害过家里的每一个人。

塔拉曾努力的想让父母亲承认自己错了,哪怕只是一句承认和抱歉的话,都足以抹平过去的伤痕。

但事实是父亲永远不会承认是他错了,永远不会相信肖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妹妹,而母亲对父亲也只能随声附和。尽管过去发生的都是事实。

如果不能期待别人改变,那就改变自己。

当塔拉不再执着于过去,她开始潜下心来研读哲学和历史。

在二十七岁生日那天,塔拉提交了博士论文。之后收到了剑桥大学的确认函:塔拉成为了韦斯特弗博士。

走出别人为你编写的剧本,成为你自己。

塔拉十七岁之前的人生是父亲为她编写的剧本。

按照父亲的版本,如果她没有去上学,二十七岁时,塔拉应该是像她的姐姐一样,找个摩门教的男人,结婚,生子,然后重复父亲那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然而当塔拉接受学校的教育后,她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在那里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有能为你提供真知灼见的导师,还有浩如烟海的书籍。

有人说圈子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维度。不一样的圈子注定有不一样的结局。

思想的火花源源不断的迸发出来,头脑里僵化的思维开始松动。

原来生命也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过。

人活一世,有的人中规中矩,但回首往事,仍不免遗憾:一生活在父母的规划里,没有做过自己;有的人几经“叛逆”,却活出了最“爽”的自己。

04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塔拉的处女作,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塔拉的童年经历过思想的禁锢,身体的创伤,不能上学,终日守候着一堆破铜烂铁,听着机器的嘈杂声。这是塔拉的起点。

可起点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点。

塔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自我的意识开始觉醒,“我是谁,由自己说了算。”

人生不设限,走出别人的定义与标签,才能活出无限的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舒雁,70后的全职妈妈,关注女性的自我成长,家庭教育。喜欢读书,看电影,愿意用文字抒发感悟,记录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