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说:

前四天,我们围绕妈妈相处的对象:丈夫、婆婆和孩子进行了讨论,都是聚焦在外界,但最后一天我想来和女性谈谈自己以及学会放手这件事。

今天的收官文章,是一位母亲出走的故事,希望这个故事能给妈妈一些鼓励,当你内心有一丝「我想做点什么」的声音出现时,可以更勇敢地去面对那个声音,以便找到自己。

为人父母,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每逢想干点自己的事情,总会不由自主地掂量:伴侣会怎么想?小孩子怎么办?自己不管行吗?

比如我,一个全职妈妈,家里俩孩子。爸爸可以出差,妈妈可以不在吗?当然不!可!以!一个晚上都不行!

现阶段光是给老二哺乳就走不了。生老大时年轻不懂,早早断了奶,我决心在老二身上做得更好——自然离乳据说会对他一生的身心健康都奠定更好的基础。

但做了这个决定后,面对喝母乳少的老大,你能不愧疚吗?那不得多陪陪?所以辅导作业,睡前阅读,课外兴趣班,定期谈心……一样也不能少,这里的每一个项目,又瓜分了不少时间。

就这样,在家里一待就是3年。眼看断奶的老二也要去上幼儿园了,我内心的迷茫与日俱增:「接下来我要做什么?」

相夫教子的路不好走,想来想去,索性,踩条新路!

暑假前,我看到一个为期15天的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课程,动心了。陪孩子的这些年,我从学习孩子的养育到观照自己的内心,渐渐发现心理学是一个值得自己探索的领域。

可是,这个课程在暑假里举行,又在外地。做为俩孩子的妈,在本该是陪孩子的暑假里,「抛家弃子」去上课,这合适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2 -

我先探了探老公的口风。他两手一摊:「你看我上班那么忙,肯定带不了孩子。你要是能安顿好俩个娃就行。」

我一寻思,带娃只能靠婆婆了,再去问问她。婆婆喜欢孩子,只是说:「老家是乡下,条件差,就怕你担心照顾不好孩子们。」

好吧。最大的障碍还是在我自己这里,对我最大的考验是,「是不是能够接受和孩子的分离」。

我倒不担心老二,他就是当「猪」养大的,皮实得很。但只要老大甩过来一个哀伤甚至怨恨的眼神,我的心脏就会抽痛——我上辈子的「冤家」啊!

真的不是我偏心,是这俩亲生的差异太大。

老二还没渴就会喊着要喝水,上学的老大的水杯却是满当当带走,再满当当带回来;

老二才1岁多就可以自己上厕所了,老大时不时还会尿湿裤子;

老二能自己玩会儿了,老大一回家就靠在我身上蹭,哼哼唧唧,让我一条条猜她为什么不高兴……

我要是不在身边,真的很担心:老大能照顾好自己吗?俩孩子会出什么事吗?他们会不会很无聊?他们会埋怨我吗?我能承受他们和家人的埋怨吗?……

而在担心孩子的同时,我需要花时间准备培训课程的资格申请并等待审批通过。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点挫折、意外和拒绝,可能都会让我萌生退意。

但奇怪的是,每当我告诉自己「算了吧,多麻烦」,试图忘记这个「请假」计划时,隔段时间这个计划又会挤进脑袋里。内心不知道哪个角落里,总有一个小小的声音会跳出来说:「可是我真的很感兴趣。为什么不可以去试一试?」

随着开课时间的临近,这种声音变得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约好友面谈了好几次,每次都在这种要不要去的纠结中痛苦不堪。直到我发现,那个声音是在为「我」自己发出的——它不想再被作为「妈妈」的声音掩盖。

朋友甚至很尖锐地说:「你真的只是担心孩子吗?你是不是只是习惯了做熟悉的事情——因为害怕失败,也害怕付出了没有回报?」我愣了很久,曾经的我可不是这样。

在起心动念后的第20天,我终于下定决心,「抛家弃子」去上暑期课。

为了稳住非常粘人的老大,我还特意第一时间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她。她当然强烈反对了一阵子,用上了各种对付我的手段:对着我哭闹、故意冷落、生气不理我、让爸爸拖住我……

但看我应对她时态度坚决,她也明白这件事我非做不可了,慢慢就接受了。

- 3 -

出发的日子很快就到。

我先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婆婆家,一起住了两三天。临行前一天晚上,大小二娃已经睡得四仰八叉,我注视着他俩肉乎乎的小脸,内心涌动——哎呀,事到临头,我发现自己开始「分离焦虑」了。

第二天早上,预约去车站的车已经来了。我给老二喂好饭,擦擦他的嘴角,理理他的小褂。我再把老大叫到一边,嘱咐了几句废话,给了她100元零花钱。

我屋里屋外来回拿行李,老大就拽着我的衣服角儿一路跟着。

到了车跟前,老大眼巴巴地看着我——啊,就是那个让我心脏疼痛的幽怨眼神!老二挨着姐姐站着,嘟着嘴,又仰脸去拉奶奶的手。

虽然要离开的这一刻我忽然想不管不顾留下来,但内心那个「自己」在不停地拽着我往外走。磨蹭到最后时刻,我快步走向出租车,走慢一步眼泪就要落下来。车开到村口一个拐弯,我回头看到奶奶带着他俩还站在那里。

但分离的哀伤持续时间比我想象的要短很多,我在火车上就开始对这次行程兴奋起来。 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我临时起意去看了场音乐剧,算是庆祝自己开始「放假」。

猝不及防的是,兴奋的半衰期真短,第三天开始,我想娃了。三餐不定,举目无亲,水土不服,患上感冒——我深夜发微信给老公:「好想把多肉的老二紧紧搂在怀里啊……」

老公很平静地回:「周末没有课,买张票回家也很方便。」

我那一筐准备抒情的话都被这句「正确」的建议给退回来了。

我火大了:「我好不容易才出来,才不回去呢!」

老公被我的情绪弄得莫名其妙:「说想家的也是你,说不回去的也是你?!」

冷静下来后,我的结论令自己很震惊:原来不是孩子有分离焦虑,明明就是我自己啊!比起他们需要我,其实我才是那个更需要他们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漫长夜,多的就是属于自己的时间。我躺在床上,想着若是在家里,老二肉乎乎的身体此刻应该侧躺在我的身旁,小手搭在我的身上,浑身散发着融合了淡淡奶味的气息。

我是如此想念这种味道,就如同他依恋着妈妈的味道——他找不到我该嚎啕大哭吧?

第二天,我和两个孩子视频:

「想妈妈了吗?」 老大嚷着:「弟弟第一个晚上醒来哭着要找你,我把他哄好了。」 我心里一暖一紧又一喜:「后来呢?」 「后来他再也没有哭过了……」

好吧,看来孩子们已经翻过了 「分离焦虑」的山头了,老母亲且在后面慢慢赶呢。

直到培训课程开始后的第五天,我才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混迹在青葱校园,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和同学交换经历,与老师坐而论道,过完了只有「我」和只属于「我」的20天学生生活。

等课程结束再回到婆婆家,迎面而来的是两个晒得黝黑,长了个子也长了肉的我的娃。

他俩载歌载舞地把我迎回家,围在我身边。

老大伶牙俐齿唧唧呱呱说个不停,新交的朋友,新学的翻双杠,打麻将……老二先是直往我怀里拱,然后又要拉着我去院里看韭菜,去房上看瓜蒌——是的,我不在的这些天,他们蓬勃生长,俨然成了奶奶家的小主人。

我的心里,当然有很多惊喜:原来放手也不错——不但我享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孩子们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空间。

但是在等待孩子给我这个「客人」安排活动的间隙,我有点手足无措,甚至有一丝丝惶恐:「孩子的世界里,我将逐渐退出。我的世界里,孩子也会慢慢退出吧。我是否准备好了——用什么新的角色,新的内容来填充这个空间呢?」

现在再回想离家的这15天上课时间,我想更重要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我终于得以暂时脱离「妈妈」这个角色,看到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并开始了探索的过程。

这并不是说,妈妈对于长大的孩子不重要了。而是我认识到,对于长大的孩子,妈妈不一定要全方位的贴身照顾了。给彼此一些空间,相信孩子可以和我一样通过自己的摸索成长。

在这条生命的探索旅程中,我不确定自己知道什么是更好的可能。我只能确定,我希望和孩子是这条路上的同行者和分享者。

有句话这样说 :父母在这个世间的行走方式,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希望我现在做的这些事,是在告诉他们,做自己有多重要。

- END -

以上文章为《妈妈的“战争”》原文《一个全职妈妈“抛家弃子”的15天》,想借此告诉妈妈们,放手也是你的一次成长。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分享。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欢迎扫码购书↓↓↓

如果想要分享更多关于「女性成长」的故事,扫描上方海报上的二维码入群。群里不仅享受随时掉落的福利,你还能获得一群妈妈闺蜜团,和广大妈妈一起分享,共同成长,岂不乐哉!

另外,如果你是妈妈博主或是阅读推广人的话,一定要加入「妈妈试读官」活动,后续我们将长期提供新书试读、测评机会,更有优先丰厚商务合作机会等着您!

编辑=33

封面/图片 =Momself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学会放手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