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的主角--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的出身比较好,父亲在朝为官,但是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相继病逝,后被叔父诸葛玄收养,没过多久的稳定日子,叔父又病逝了。

叔父病逝后,诸葛亮隐居隆中,各地纷争不断,西蜀刘备得知诸葛亮具有多种才能,且还在隆重隐居,于是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孔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明出山辅佐刘备,与东吴孙权结成孙刘联盟,借东吴力量击溃曹军,自此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孙刘联盟之后,诸葛亮乘胜追击,辅佐刘备攻占荆州,夺取益州,最终夺取汉中。

在章武元年的时候,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正式称帝,史称汉昭烈帝,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为此后诸葛亮率兵北伐打下基础。

刘备在位期间,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忠心耿耿,深得刘备信任。对国家大小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勤恳谨慎,对将士兵卒文武群臣赏罚严明,朝上朝下口碑甚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病逝,刘禅继位。册封诸葛亮为武侯,诸葛亮因为北伐无果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逝世后刘禅追封谥号"忠武侯",后东晋桓温再次追封他为武兴王。纵观诸葛亮一生,除了与东吴联盟外,我们还发现他还有六次北伐曹操的经历。

那么诸葛亮要发动北伐,还发动六次呢?

之初是在刘备病逝时发动的,刘备希望匡复汉室,振兴蜀国。所以诸葛亮把刘备的遗愿当作自己的使命,竭尽一生也要做到。其次,北魏的版图很大,幅员辽阔,土地优渥,所以诸葛亮才如此执着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接连六次发动北伐,只是前五次都以失败告终,第六次诸葛亮未出征身先死。

纵观诸葛亮北伐的路线,一个地方不可忽略

----这就是祁山

,祁山这个地名直至今天还都存在,位于甘肃省境内的礼县东,今天看来这里四通八达,地理优势已经不太明显了,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蜀地地势险峻,自古是兵家攻打难点,而祁山则处于地处蜀地要塞,是进蜀地的咽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蜀国已经多次北上讨伐北魏了,将士们身心已经疲惫到了极点,这里地势虽险,但是相较其他道路而言,这里尽管不是最近的道路,可却是最好走的道路。所以诸葛亮发动北伐,这里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屏障,一条必经之路。

诸葛亮第一次发动北伐,就选择走祁山这一条路,当时北魏没有想到西蜀会来攻打,所以没有准备,这一次长驱直入拿下来了几座城池。后因马谡大意,失了街亭,街亭此地就在祁山这个咽喉要塞不远的地方。

由于失去街亭,蜀军实力又没有魏军强大,所以只能被迫撤军。之后几次北伐,蜀军都没有胜利过,但是诸葛亮进攻行走的道路,仍然选择祁山,因为走这条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及时的向前方将士输送粮草,御寒衣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国六次讨伐北魏都以失败告终,是因为第一北魏曹操的兵马众多,粮食充足,而西蜀一路讨伐早已兵疲马倦,休养不及时便再次讨伐,第二因为西蜀屡次讨伐,屡次失败,使士气受挫,最后北魏已经做好了万全防御措施,所以最终北伐以失败告终。北伐失利的诸葛亮最终饮恨病逝五丈原,但是他的功德被后世广为传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续

西蜀名将姜维的九伐中原,姜维九伐中原也是以祁山作为主要据点的,《三国演义》中对祁山的描述有时是代指一条线,有时又代指一个面。所以今天看当时说到祁山这里应该还包含祁山周围的县,不论是线还是面,祁山连水靠山,地处平原,在古时这里无论行军,运送粮草这里都是很有天然优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对三国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描述,出于祁山有可能是一个地区的考虑,小编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当地还有一个地方叫祁山镇,发现这个镇地处祁山中部的谷地间。

祁山镇的旁边有一座孤立的丘陵,站在丘陵之上可以看到那片谷地。书中记载的蜀军翻越秦岭,进入此处,就相当于来到了这一片平坦开阔的谷地,行军也是容易很多。据此猜测祁山代指地区可能性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