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选择发展自己的事业,一定要选择发展空间大的城市,这个城市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和未来发展经济,一定是以科技和创新为主要发展力量。

数据表明,北京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北京现有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66万人,人才密度首次突破60%,人才贡献率达到55%;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53人(首次超过硅谷),占全国的33%;每万人口拥有154件。世界上有93家独角兽企业,排名第一。世界一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公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排行榜中,北京位列全球第一。

何为“高被引科学家”?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后,其他研究学者可以通过检索来获取信息,引用这篇论文,这些被引用的文章叫做被引文献,被引文献的作者叫被引科学家了,如果这些科学家些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很多,也就是常说的被引频次很高,就叫“高被引科学家”。

北京不仅大量吸纳国内高素质人才,还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多相关努力:

第一,开展比赛评选类活动。此次峰会委托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举办“HICOOL全球企业家峰会”,邀请了来自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6个优质创业项目、3085个海外优秀创业人才参加。

第二,设立政府特殊职位吸引海外人才。面向全球市场发布岗位需求,吸引海外人才担任市级部门或“三城一区”特聘专家。

第三,创新疫情期间的海外引才模式。为全球推出高层次人才在线“云招聘”,发布高端人才职位6000多个。开发市场化的国际人才服务“易北京” APP,着力打造从来京来的外籍人才到工作、融入生活、社会保障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同时,北京也做出了很多人才创新和政策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化对战略性科技人才的放权。提出了提供稳定经费、精简科研管理、加强包容保护等20项改革措施,着力解决出访不便的国际学术交流难题。

第二,实行出入境便利化人才改革。在中关村率先发挥国家级人才特区先行先试优势,开展四轮人才政策创新。与国家移民局建立了部市合作机制,争取2020年实施5个方面10个国际人才出入境新政。

第三,深化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改革。目前已经有894位各类人才通过中关村示范区高端领军人才的“直通车”试点,获得了正高级职称。

第四,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科学和技术成果产权从过去的国家拥有转变为科技人员可以个人拥有、国家参与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五,推进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成立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一批以战略科技人才为首的“三无”新型研发机构(无级、无编制、没有固定预算)。

北京大力推进人才社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已确定朝阳望京、中关村科技城、未来科学城、新首钢、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人才社区。在过去的两年中,总共有1.1万个国际人才公寓、23个国际学校、8个国际医院、18个外籍人士服务站点建设,其中一些即将投入使用。国际人才集中于朝阳区、海淀区中关村、顺义区等地区,重点建设具有“多维多维”的国际化特色街区,形成多文化融合的国际化生活小环境。同时,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例如,朝阳望京规划建设一个集国际科学交流、前沿科技成果展示为一体的“未来论坛”永久会址。

以上的种种努力,除了吸引大量人才进入北京发展,同时还创造条件,让这些人才能够有足够的理由安顿下来,长远发展。

那么,我们需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些人才来到北京发展,需要提供或者说增加多少相应的配套?比如商业、医疗、教育、住房和后勤保障配套等等。

之前我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北京十四五和2035年高精尖产业规划》发布以后,光金融类人才缺口就超过五万,互联网、IT类专业人才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还有其他产业,需要的人才数量都非常大。

那么,留给城市管理层的工作中的一项,就是给这些进入北京发展的人才,提供高标准的配套资源,以保证这些人才能够在北京长远发展下去。

因此,北京的城市扩容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会带来很多相关的机遇。

温馨提示:【关于北京或者环京区域发展信息,随时都可以咨询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