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新媛

近期国家出台专门行动,针对饭圈的不理智行为,稳准狠打在了滋生问题的韩流的“七寸”上。

但这也激怒了众多韩国媒体,因为这次行动“有大量的韩国艺人账号被封”、“近期复出的韩流明星在中国的专辑销量肉眼可见的减少”。

为什么生气,自然是饭碗被中国砸了。但他们无辜吗?并不!

我们要先明白一件事,韩流是如何崛起的?

韩流被当作一门生意,是刻在骨子里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的帮助下,韩国经济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汉江奇迹”,老百姓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好莱坞、BTV的大风也刮到了韩国,一部《第一滴血》韩国票房就高达1.2亿美元,相当于生产5000台双龙汽车。

这让韩国人充分认识到了文化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为此,1986年,韩国国会议员李相宰首次提出“文化立国”的概念。

不要单纯以为“韩流”仅是唱歌跳舞,它可是国家级“战略部署”。

苏联解体让韩国再一次看到了文化渗透带来的巨大蝴蝶效应,同时也开始思考:这样的“部署”是不是自己用也奏效呢?

的确如此,韩流在中国市场就吃得开,而且一火就是二十多年。2000年初,韩国组合H.O.T在工体举办演唱会,引得几万人到场欢呼合唱,惊呆众多国内媒体,“韩流”一词随运而生。

后来“韩流”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内广泛使用,除了影视音乐,韩流还包括旅游观光、电子游戏、服饰、饮食等多个相互渗透影响的循环体系。

2008年至2011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规模以每年22.5%的速度迅速增长,2012年出口规模达到43.2亿,同比增长34.9%,截至去年出口额为108亿到2741万美元,相比21世纪初增长了约2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时中国作为韩流最大的市场,利润最大达到了整个韩国GDP的1%,限韩令后中国市场逐渐冷却,韩流转头又攻下欧美、东南亚市场。

但就像前文所说,韩国人搞文化,赚钱并不是最主要需求。

举个例子,某个韩国财团为在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博物馆里投资视频,主要讲述的是唐高宗时期,乌兹别克斯坦的辉煌历史。每个乌国的孩子都会被组织参加这个博物馆,当然也会被动接受这则视频教育。

然而,在这段视频里,唐使臣被和高句丽使臣并列,视频竟成称高句丽使臣为古韩国人,中国东北和辽东都算成了韩国的故土。

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但这些乌兹别克斯坦的下一代,从小就被灌输了这种错误的意识,未来渐成风气会成为什么样子,可想而知。而且,这样的项目并不只有在这一国。

韩国“爱豆”作为韩流文化的先锋,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超过1亿的粉丝群体,这是因为韩国早在90年代就把“粉丝效应”列入了《文化发展长期构思》中,由此可以看出,迷得国人团团转的饭圈文化,在韩国文化早期设想时就已经“计划”了。

但“有组织有纪律”的饭圈文化,也导致乱象频出,背后所带来的经济链更是细思极恐。

9月1日,为了给人气组合“防弹少年团”成员朴智旻庆生,中国饭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集资“应援”定制专属飞机的照片,该飞机整体机身、机舱乃至乘机所需机票都围绕朴智旻定制。

为了这次应援“不丢脸”,中国粉丝从今年4月就开始集资,最快3分钟内集资金额突破100万人民币,1小时内更是超过230万元。

这些粉丝大多为心智尚未健全、没经济能力的学生群体,饭圈的大多年龄仅有12-25岁,其中初高中生占比最多,00后占60%,而90后仅仅7%。其中00后群体中有近20%的人每月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

“饭圈文化”早已不是最纯粹的文化,在链条里,资本收割明星,明星收割粉丝。心甘情愿送钱的青少年群体,竟成为了娱乐行业的“永动机”。

“韩流”本应该是一种潮流,而不是无法根治的“毒瘤”。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