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看完电视剧喜欢针对剧情写些评论或吐槽文,但从去年便改掉这个习惯。原因无他,因为只要在文章中提到那位剧中主演的姓名,虽然通篇文章讲的全是剧情,丝毫未提及演员的演技如何,表现怎样,但一定会有演员的粉丝从千里之外赶来控评,一遍遍在评论中表示,**已经很努力了,**演得很好,**的演技最棒,请关注TA的新剧***,看的作者我一脸懵的只想说,我这篇文章是讲剧情的,一点没涉及演员啊。

再到后来从新闻中了解到饭圈的种种,才搞清个中门道,才知道粉丝们为了自己的偶像是何等的辛苦。我不理解,但大受震撼的觉得,这种为了一个陌生人而如此拼尽全力的行为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读到专业心理学者陈晓新出的一本小书《什么心理》,才得以解惑。粉丝们为什么会为自己的偶像做出种种令人不解的行为,从某种角度说,他们所粉的明星是其自身的理想自我。他们追星的实质,是在见证自己的理想自我被实现。这时的明星已经成为了粉丝们的理想寄托,所以粉丝们当然会全力维护自己的理想。当他们真情实感地将对偶像的维护当做自己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时,各种迷惑行为也就由此而生。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每个人都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学问,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阐释,从而搞清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对我们认识自我,解决问题很有助益。

《什么心理》一书是武志红心理与看见心理的联合出品,作者是通过一个个简单的小故事揭示心理学原理,对于心理想了解心理学而又对各种各种概念望而生畏或者读不懂的读者非常适合,这只是一本基础入门级读物,但是却提供了很多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实际应用到的心理学知识。

应该说,这本书的最大特点便是好学、实用、接地气。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中所讲述的心理学概念都密切结合现实,全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创作形式,每篇文章讲述一个心理学概念,在讲道理前先举一个人们生活中常见事例作为案例分析,作者选取的大多是热门社会事件或其在从事教学与咨询过程中遇到的真实事例,让读者很容易感同身受,了解起相关心理学概念也更加简单。

这些年有许多向外行人普及心理学的图书出现,对于以普罗大众为阅读对象的心理学科普书而言,这种打算向零基础读者讲述心理学的书,最要紧的是实用,毕竟,如果不是对于心理学准备认真学习,要进行精研啃大部头的普通人来说,学习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才是最要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大多数读者对于心理学科普类图书的选择标准,大体主要只有两个,一曰好懂,二曰实用。很不容易的是,这本小书都做到了,书中列举分析的许多事例都是普通人工作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比如如何科学避免与恋人吵架,比如当我们受到上司责骂时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恶意针对等问题,都是非常实用的内容,看得懂,用得上,是心理学普及类书籍最需要也最不容易做到的,还好,这本小书做到了。

或许是多年教学经历使然,作者的每篇文章在讲述一个心理学概念后还会在文末设计一个思考题、小游戏或问卷给读者,方便人们直接将前面的心理学概念进行实际应用,印象也更加深刻。各类心理学小测试小游戏练习题和思考题,能够让人有一点课后练习的效果,让人更好地了解书中提到的那些概念进行实际应用,可以说,这是一本可以边看边玩的互动性心理学科普书。

当然,内容的生动有趣并不影响这本书的专业,这并非一本套着心理学外衣的励志鸡汤书,作者陈晓是中山大学应用心理系硕士,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咨询培训已有10余年,是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心理学人士,书尾近10页的各类学术资料引参考文献,也为这本书的专业性进行了有力背书。

另外,作者还会就每章讲的内容,列出相关深入解读书籍,方便对这章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开展延伸阅读,也是一种很用心的设计。

现在很多人都有心理学的学习需求,虽然市面上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很多,但是有实用的也不少,但是能够兼顾有趣实用,通俗易懂的不多,这本书或可以作为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