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南大学“书香共度”志愿服务团

为丰富内蒙古准格尔旗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们表达自我的能力,通过阅读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为了厚植东大学子的人文素养,唤起东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精神境界,第二期“书享两地,青春同行”读书交流分享活动在一系列的精心筹备下成功启动。

一、有条不紊,交流进行中

在过去的两个月,志愿者与孩子们通过定期线上会议的方式,共同针对书籍的前几个章节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热烈的讨论。在交流会前,志愿者认真阅读交流书目并圈画出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

志愿者们通过查阅文献和视频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精心制作了PPT。志愿者们还充分利用QQ群与小朋友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地将每次的阅读任务布置给小朋友。在交流会上,志愿者积极地引导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的火花在这里尽情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间草木》小组志愿者与孩子们分享《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时,将汪曾祺写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亲切平实的文字相结合,突出汪曾祺豁然达观的心态。

志愿者将葡萄的生命与人的生命进行对比,引导孩子们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要活得自然和乐,活出生命应有的灿烂和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由在高处》小组的志愿者们由“巴黎玫瑰”这个故事引发了对“生存”和“生活”两个词语的思考。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探讨了两个词语的异同点,一位小朋友提出“生存是生活的前提,生活在生存的基础上有了色彩和生命的仪式感”,随后他们由此展开讨论了我们该如何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如何对待当今生活中的误区,让孩子们更进一步的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二、读书有痕,我们在行动

正如砖石本身无法成为宏伟的建筑,思想的吉光片羽也需要经过整理和归纳才能沉淀为成熟的文字。在书本上做批注、即时记录阅读感受有助于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让“我”的声音不被作者的思想所淹没。在志愿者们的鼓励下,孩子们也开始在阅读的过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读书墨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阅读延伸,趣味享不停

志愿者带着小朋友们走进书本的同时,也开展了许多贴合书本、有趣有益的课外活动。《人间草木》小组的同学们在志愿者的组织下采集植物标本,配上严谨的文字介绍或是文艺的诗词,把汪老笔下的花鸟鱼虫化作可触可感的实体。孩子们在书本内外体悟“在人间”的温情与幸运,也收获了制作标本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神明亮的人》小组的同学们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共同朗诵叶芝的诗歌,感悟叶芝诗中独有的浪漫与温柔,一同欣赏诗歌带来的听觉盛宴。志愿者与孩子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共同欣赏作者王开岭在书中赞美的电影《罗马假日》,同学们从电影中提炼出了勇气、担当等关键词,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对自由和责任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两个月的阅读交流,孩子们增强了阅读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也学会了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志愿者在阅读交流中培植了文学素养,提升了精神境界,真切地感受到了肩负的使命,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志愿者还与孩子们成为了好朋友,彼此都收获了真挚的友谊。